浅谈高中数学的解题方法

2020-10-23 09:08王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高中数学分析

王冰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一门学科。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遇到的教学问题比较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讲课进程比较拖,导致整个课堂的氛围都没办法调动起来。针对数学教学教学内容复杂,涉及的高中数学的知识难点较多,学生学习过程相对困难一些,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住基本的要点,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促进高中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技巧;分析

从高中时段开始,数学科目的难点正在不断地增加。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成绩关乎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老师始终不敢懈怠,在教学技巧上面的加强始终是老师追求的目标。数学解题思维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思维活动,从一开始的理解问题,到探索问题,再到转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能够检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牢固程度,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的是否完整。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数否熟悉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以及能否科学合理的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天来探讨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技巧,具体的方法有哪些?

一、做好预习功课,培养自学习惯

数学是逻辑严谨的科目,想要熟练掌握知识点,需要大量的实际运用才有可能完成。同时做好预习功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在自学过程当中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反证,来不断地攻克知识点中的难题。这种自学的成果,往往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对于该科目也抱有更大的信心。所以我们要给予学生自身充分发挥的机会,同时做好监督工作。让学生养成自行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在教育过程当中事半功倍。对于学生而言,自学习惯的养成和发展,关乎到后面的学习进度。老师课堂授课,学生吸收能力,取决于学生对知識点的掌握程度。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学,做好预习功课,完善教学整体过程。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发起小组合作,团结学习力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好的学习氛围是关键。学生偷懒,大部分原因是没有被关注到的自我懈怠。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同时促成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状况和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佳的促进错用。团结学习的力量,赶走学生身上的懒散,这是解决学生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好办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以更加融洽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通常来说,团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当中,发起小组探讨,解决课程中的难题,这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数形结合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 变成生动的形象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解题中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图形的表现出来,或者将图形内容通过数量关系变现出来,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看似简单却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解题过程更加简捷。

四、排除解题法

排除解题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技巧,通常比较适用于选择题,如:“不等式|x+1|+|x-2|<5的解集是()?

A、{x|-2

C、{x|-2

通过分析四组答案,将-1、2临界值分别带入不等式,发现不等式成立,因此可以将B、C、D三项答案排除,应选择A。

排除解题法作为解题技巧之一,其应用率比较高,正确率也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考试中,排除解题可以节省很多计算时间,为学生赢得了宝贵的解题时间。

除此之外,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还有很多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作为高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类型的数学题型,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将自身具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以便于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对于学生而言是个较大的考验。同样老师教学过程当中,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式多样,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通过不同的解题技巧的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羿汎.探讨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1]周振欢.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应用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1).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高中数学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