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研究综述
——以《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涵盖的四种文本为主

2020-10-25 16:27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丛刊抄本教科书

王 辰

(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吉林长春130022)

朝鲜时代(1392年~1910年)汉语教科书的研究对于近代汉语的细探和分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刘春兰(2011)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研究综述》一文中对2011年以前几十年间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后继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沉淀和现实启发。刘春兰将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的研究概况分为三个阶段展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起步阶段、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阶段以及1988 年至2011 年期间的兴盛阶段。对于研究成果的分类如下:语音方面、语法方面、词汇方面及专书研究方面。基于时间上的思考,笔者综述的时间段选取从此篇文章发表的2011年至今。

汪维辉于2005年收集、整理、编校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以下简称《丛刊》)一举改变了此前国内研究者资料难求的局面。《丛刊》收录了十本当时存在的汉语教科书,包括《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话音启蒙》和《你呢贵姓》以及它们的不同版本。2011 年,《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出版。笔者从该书得到启发,对续编中所提到的九个文本中的《象院题语》《骑着一匹》《中华正音》及《华音撮要》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整理。

一、《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概况及文本选取意义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收入新见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六种共九个文本,其中《骑着一匹》有三个文本,东京大学阿川文库所藏的《中华正音》则是《华音撮要》第一部分的另一种抄本。具体如下:《象院题语》《中华正音(骑着一匹)》(韩国顺天大学图书馆藏本)、《骑着一匹》、《中华正音(骑着一匹)》(日本驹泽大学濯足文库藏本)、《中华正音》(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藏本)、《华音撮要》、《中华正音》(日本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阿川文库藏本)、《关话略抄》、《汉谈官话》。其中题为 “中华正音” 的有四个抄本,实际上是三种完全不同的书。

作为前一部《丛刊》的续编和补录,《续编》中所选取的文本内容也经过一定的思考,并同时包括了解题、点校本和影印本三个部分。作者在编校的过程中也倾注心血地进行了大量的略改、脚注、引用及说明等。下面对以下四个文本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象院题语》《骑着一匹》《中华正音》及《华音撮要》。

二、《象院题语》

《象院题语》成书年代约为1670年,是朝鲜王朝司译院官办的图书,供出使中国的赴京使随行翻译官使用,与其他教科书不同的是,这部文本的特色就是内容涵盖了中国的文化、风土、习俗、制度等社会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同时,与之前出现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一样,该文本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

国外对《象院题语》研究比较深入的学者有神户外国语大学的竹越孝教授,著有专著《〈象院题语〉の研究》,另有内容发表在日本及韩国的期刊上。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检索到其小部分文献,其中在《论朝鲜时代汉语教材中的特殊断句》一文中,对《象院题语》中断句及符号的问题做了阐述。国内对《象院题语》研究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文献并不多,李光华(2016)在其博士论文中运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这部文本的成书年代、版本、译注、汉字音、词类及句法等方面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和分析,重点对语音特点进行研究,兼及词汇和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和不足。罗乐然(2016)被收录于《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13 辑》中的文章《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与译官赴华使行知识的掌握——以〈象院题语〉为研究中心》采取了独特的角度,将教材还原其原本的目的,就是有利于中国使行的使用,从中国文化知识层面去协助处理使臣或会面对的问题及解决之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个角度脱离了常以本体为立场的学术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对东亚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骑着一匹》

汪维辉(2011)在《丛刊》中提到该文本存在三个抄本。后汪维辉、朴在渊、姚伟嘉(2012)《会话书 “〈骑着一匹〉系列” 研究》是对该文本最早最系统的研究成果,届时该文本已被发现存在五个抄本:

a.藏于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的《骑着一匹》抄本一册;

b.藏于韩国顺天大学图书馆的《中华正音》抄本一册;

c.藏于日本驹泽大学图书馆濯足文库的《中华正音》抄本一册;

d.藏于韩国高丽大学六堂文库的《骑着匹》抄本两册;

e.藏于韩国华峰文库的《官话》抄本一册。

其中,《丛刊》中收录了a、b、c 三个版本,d 和e被收录在朴在渊、金雅瑛编《骑着匹·中华正音》中。各个版本内容相同,但篇幅长短有差异,五个版本的时间先后及完善程度均有待进一步探讨。文本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商人为买卖前往北京,在路上与路遇的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的对话,口语化比较严重。口语化的特殊性也正体现了该系列文本的重要价值,即能够更好地反应真实的生活用语和时代气息,对于学者进行18、19 世纪的东北方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殷晓杰(2010)从词汇、语音、文字、语法四个方面对该文本的语料价值进行了论述。郑兴凤(2011)对文本中具有鲜明特点的方言词汇进行了研究。汪维辉、朴在渊、姚伟嘉(2012)从文字、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对文本细节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内容十分丰富。周学峰(2012)对文本中10余组俗语进行了梳理,口语化、俗语也是该文本的特色之一。耿永坤在(2012)硕士论文中对包括该文本在内的四种文本中的连字句进行了研究。任玉函(2013)对《续编》中收录的三个版本进行校读,论列了17 条札记,具有实用价值。温敏(2014)选取了17 组词语进行了训释。曹嫄(2014)对上文所述版本b 中的16 组词语进行了分析。金茗竹、邹德文(2015)选取了文本中20组方言词语进行了释读。杨春瑶(2016)以上述提到的版本b 为例,对朝鲜时代汉语教材对当下对外汉语教材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分析。金茗竹、邹德文(2016)对文本中出现的15组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张磊、杨荣祥(2019)对文本12处词语进行释读,对3处标点进行补正,是目前可检索到的关于该文本较新的研究成果。

四、《中华正音》

《中华正音》抄本一卷一册现藏于韩国的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全书用楷体抄写,卷面美观,通篇汉字,并无韩文译文,但内含偏误较多。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对话为主,主要记载了清朝四品官员马氏在赶往北京的途中与他人的对话。

国外比较成型的研究成果有朴在渊、金雅瑛(2008)发表的著作《中华正音近代汉语资料丛书》,是现存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文本相关研究。另外还有该二位作者合写的文章《朝鲜后期抄本汉语会话书〈中华正音〉研究——以词汇特征为主》,此篇文章对文本的内容、书写、音韵、词汇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对文本中具有特色的名词、代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分析来描述文本的词汇特征。该文可被誉为学界研究《中华正音》的开山之作。

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与《骑着一匹》相同,耿永坤(2012)硕士论文对该文本中的连字句进行了研究。赵川兵(2017)选择了文本中的一组连-介词 “混/浑” 进行了分析。程亚恒(2019)对文本中的量词 “没(儿)” 进行了分析。

五、《华音撮要》

《续刊》中收录的《华音撮要》是一本抄本,现藏于日本东大学文学部小仓文库。内容上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的内容与日本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阿川文库所藏的《中华正音》完全相同,是同一本书的不同抄本,但并不是完整版本。第二大部分包含五个子内容,篇幅都比较短,有问答及日用杂语等内容。

国内对于《华音撮要》的研究并没有十分系统和全面的文献,形式多为在进行整体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的研究时采用文本中的部分语料及文化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例如任玉函(2013)的博士论文《朝鲜后期汉语教科书语言研究》中选取了该文本作为研究材料之一,杨雪漓(2015)的硕士论文《朝鲜后期汉语教科书中介词研究》选取了该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之一,江蓝生(2017)收录于《汉语史学报》的文章围绕该文本对介词 “勾” 进行了考源,并强调了可靠的文献资料对于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六、结语

在中国知网以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得文献47 篇(截至2020 年6 月23 日,其中近十年文献39 篇),文献内容分类及篇数见表1,文献来源及篇数见表2。

表1

表2

根据此次文献整理结果,在目前的47 篇文献中,关于本文所主要进行综述的四个文本《象院题语》《骑着一匹》《中华正音》及《华音撮要》的研究成果仅有20余篇。可见该领域尚有宽广的研究空间亟待学者发掘和深入。由已知研究可见,学者注重研究在四种文本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归类性问题,如方言类或固定词性类,但对于文本对18、19 世纪我国汉语史的整体对照和探析还较少,同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性文章也不多见,以上两个内容均可成为后期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落脚点。另外,已有研究中对于比较新兴的研究方法运用较少,将SPSS、R 语言、CITESPACE 及 PYTHON 等当下较先进的数据研究方法与汉语史研究相结合,也将是一个亟待发掘的崭新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笔者选取的文章都是与检索词条在相关度和发表时间上契合的文献,但依然存在有些文献涵盖了相关内容但没有在字条检索中出现的情况,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坚持深入挖掘并补充完善。

猜你喜欢
丛刊抄本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打麦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藏起来的教科书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巴金主编的刊物
藏起来的教科书
更正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