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置入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近期脑灌注、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0-26 08:53黄天花谭晓青李桂茹文永燕廖腊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颈动脉功能障碍重度

黄天花 谭晓青 李桂茹 文永燕 廖腊梅

颈动脉狭窄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且动粥样硬化导致大脑组织缺氧、缺血等慢性损害,进一步引起起认知功能障碍[1]。从临床来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占比较大[2]。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增加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3,4]。近年来,我科在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积极应用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参考文献[5]制定的标准,经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为重度颈动脉狭窄;(2)符合支架置入术指征,行支架置入术;(3)具有清醒的意识和沟通能力;(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合并严重疾病;(2)有认知功能障碍史、痴呆病史或精神病史;(3)有神经外科手术史;(4)未完成3个月跟踪随访者(包括转院治疗、因意外死亡等)。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52~77岁,平均(64.16±7.54)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2例,高中或中专24例,初中14例,小学6例;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19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5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术前检查和综合评估结果,予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对症处理。择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Seldinger法穿刺后,置入8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程度及代偿情况后,将8F导引管送至术侧颈总动脉近端造影,测量狭窄血管内径、长度。在路径图引导下,将Spider栓塞保护装置送至颈动脉虹吸段。选用2mm、5mm直径球囊预扩,PROTEGERX自膨式支架跨过狭窄部位后,释放支架覆盖狭窄部位。撤出保护伞,手术结束。术后常规观察和护理,预防过度灌注[6]。

1.2.2护理方法 (1)术前一天,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步骤,减轻其紧张、恐惧的心理;评估患者血压、心率、肢体活动度等,协助患者训练大声咳嗽,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2)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给予心理支持。在导管、导丝输送过程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若出现心率、血压下降时,即嘱患者大声咳嗽,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急救措施。(3)术后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嘱患者多饮温开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多食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食物。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皮下血肿,观察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第2 d介入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头痛、呕吐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脑灌注评估 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320排640层全器官动态容积CT进行脑灌注评估,记录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

1.3.2认知功能评估 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7]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该量表包括空间、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定向力9个维度,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3.3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8]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该量表由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4个维度,共26个条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支架置入术前后脑灌注指标变化的比较,表1

表1 支架置入术前后脑灌注指标变化的比较

2.2 支架置入术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支架置入术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3 讨论

研究证实,颈动脉狭窄可引起脑代谢障碍,并造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9]。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颈动脉狭窄诱发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但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干预效果欠佳。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阻断血流时间短、对脑组织及相关器官伤害小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大脑长时期处在低灌注状态,加大了脑白质变性与神经纤维变性风险,破坏了机体正常的神经网络结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是衡量脑灌注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血流量由治疗前(25.51±3.07)ml·(100g·min)-1提高至治疗3个月后的(29.90±3.45)ml·(100g·min)-1,脑血容量由治疗前(2.13±0.26)ml/100g提高至治疗3个月后的(2.39±0.30)ml/100g,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由治疗前(6.21±0.24)s、(16.78±1.09)s缩短至治疗3个月后的}、(15.43±0.7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能够有效改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与赵宛玉等[10]报道结果相一致。

重度颈动脉狭窄长时期低灌注状态可造成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并引发短暂性脑缺血或脑隙性脑梗死,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也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3个月后认知功能评分为(23.17±3.5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9.88±15.26)分,高于治疗前的(19.06±3.09)分、(57.51±13.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能够改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与闫丽敏等[11]研究结论类似。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的解除颈内动脉狭窄,增加脑灌注和脑细胞氧供给,从而促进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区域恢复。研究表明,支架置入术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神经元有氧代谢的恢复,抑制无氧酵解,降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12]。本研究治疗前后脑灌注指标变化显示,支架置入术能够纠正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长时期的低灌注状态,也为认知功能的恢复提供了生理条件,进而起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能够有效的避免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低灌注状态,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颈动脉功能障碍重度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