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策略研究

2020-10-26 02:15赖瑞潘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5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主题阅读核心素养

赖瑞潘

【摘要】课外阅读走进课程,有助于让课外阅读在学生中扎根,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时间,应准确把握课外阅读在实践中的基本定位,依据实际情况实施课外阅读策略;依托教材、植根课堂、多元评价让主题阅读扎根课程。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作了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运用;闲适阅读;主题阅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成为阅读教学的一大共识。课外阅读走进课程,有助于让课外阅读在学生中扎根,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在实践中的基本定位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校语文相关课程的开发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确保课程开发和设置能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让课外阅读走进了语文课程,通过三至六年级的“阅读策略单元”教给阅读方法。可见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科学阅读,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不但符合现实的趋势走向,而且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课外阅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让课外阅读走入了教科书中,各个学校在推进课外阅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一是放羊式阅读。一些学校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校不应做任何干涉,而对课外阅读不作为;二是过度指导。与放羊式阅读相反,一些学校将课外阅读当做课内精读来上,布置课外阅读的习题作业,过度指导、大量分析。导致学生对阅读无法提起兴趣,老师不要求便不去读;三是评价方式单一。单一地用试卷作为评价手段,读完一本书做一份试卷,加重学生负担,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有压力的事情。

三、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课外阅读到底应如何实践?笔者在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中梳理总结出以下两个策略。

1.闲适阅读,自主生发

第一,环境熏陶,营造氛围。闲适阅读强调阅读活动的自主性,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环境的熏陶,因而可以创建闲适阅读的校园环境。如:在校园楼道空旷处设立“楼道书吧”,提供图书与座位,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阅读;楼道横梁设立“栋梁箴言”,张贴名人名言与谚语诗句,让学生在无意注意间阅读。还可以创建闲适阅读的班级环境。如: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随手可以拿起一本书;开展“班级图书跳蚤市场”,让学生定期互换图书,自由自主交换喜欢的图书。此外,老师应当作为引导者。课间与午读时,老师捧一本书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晨读时,老师拿起课外的古诗词或文章进行带读等。

第二,时长保障,稳步开展。闲适阅读在校内的开展,不能只依靠碎片化阅读与碎片化的时间,更要有确定的阅读时长来保障闲适阅读的展开。如:晨读时,固定十分钟作为童谣、古诗词或其他经典的诵读,诵读时间内只作反复吟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到阅读的闲适。午读时,固定二十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读物阅读。闲适阅读期间,不做任何要求,一切以学生自发、自主的行为为基准,提倡怎么快乐怎么读,怎么舒适怎么读。除了校内的时长保障,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如: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在家开展闲适阅读。

第三,阅读沙龙,提供平台。阅读沙龙的开展,既是为学生建立自主的阅读团队,从而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又是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收获成就感,增加获得感。阅读沙龙的活动形式多样而灵活:图书交流会、书本剧排练、图书诵读会等。对于小学生而言,周末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图书馆阅读,也是一种常见的沙龙组织形式。阅读沙龙的活动单位可以是班级或学校,组织者可以是老师或学生。形成团队后,内部成员可以拟定自己团队的章程,约定好书目、阅读时间、沙龙活动时间与形式,建立自己团队的书库,通过互换节约成本。阅读沙龙这一闲适阅读交流平台的搭建,能给课外阅读注入一股长久的活力。

2.主题阅读,扎根课程

第一,立足教材,确定主题。主题阅读,紧扣教材而确定主题使得主题阅读与语文课程的衔接更为紧密,得法于课内后运用于课外,让课外的运用又进一步促进课堂的习得。阅读主题可以依据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而确定,安排整本书阅读。如:统编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感受神话的魅力”为人文主题;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深化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确定以神话为阅读主题,可以《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为主题阅读的书目。阅读主题也可以依据个别课文的主题而确定,以课内单篇带课外多篇文章。如:统编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老舍的《猫》,可以阅读季羡林的《老猫》、冰心的《养猫》、席慕蓉的《刘家猫园》等。

第二,植根課堂,扎实推进。课堂上进行主题阅读形式多样:一是以课内单篇引课外多篇。如:讲到老舍《猫》之性格时,引季羡林《老猫》之性格与冯骥才《猫婆》之性格进行比较阅读,以此进一步落实“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进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二是以课内单篇引课外单篇。如:《女娲补天》一课引《女娲造人》一篇作为拓展阅读,丰富神话传说中女娲的形象,进而更好地理解神话传说中的文化要素;三是课外阅读,课内检验。将主题阅读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课内利用课前五分钟检验,创新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如:“1+X发言”,以号数轮流发言分享感受或表达困惑,其余X名学生自主发言等。

第三,多元评价,成于各方。一是与音乐课程结合,进行话剧表演与相关歌曲的学唱。如:三年级学生进行童话主题阅读时,音乐课同步学习表演童话剧、演唱童话歌,增加学生对童话的兴趣;二是与美术课程结合。运用不用的美术手法制作阅读卡、思维导图,用衍纸、泥塑等方式制作书中的人物,进行作品展。借助美术课程,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的美进行审美创造;三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引进绘本到道法课堂。主题阅读与各个课程的结合,让主题阅读更加鲜活,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增加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让课外阅读实践从自主生发的兴趣盎然到植根课程的有力推进,最终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注: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课题“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化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GH586]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主题阅读核心素养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