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效果调查及改进策略
——基于“1+X”智能财税证书推行背景

2020-10-27 01:53苏梅高级经济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商业会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财税会计专业实训

苏梅(高级经济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一、引言

在智能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重点以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对企业智能财税管理的认识、智能财税软件操作以及在实务环境下智能财税管理实践等方面来满足企业对智能财税人才的需求,打造符合智能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既有必要构建智能财税,又有必要以实训基地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的满意度为标准,根据学生的满意度优化改进现有的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其更加满足现代企业财税管理的人才培养需求,以服务于财会类专业未来变革和创新创业需求。

随着互联网财税服务的逐渐专业化和系统化,智能财税这一新兴财税服务类型逐渐被业界认可,相较于传统人工财税管理具备明显的效率高、准确度高、时效性强等优势。智能财税主要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做账工具、智能票据识别工具、智能纳税结算申报工具等一系列智能化财税软件功能,为企业客户提供先进的和高效的记账、纳税管理、财税统筹管理以及企业各项财务管理信息分享等财税信息管理服务。基于智能的财税操作模式,人工操作将会被替代,呈现出共享化、专业化以及核算流程智能化等特征,形成集业票财税于一体的现代发展新业态。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效果问卷调查

为全面了解学生对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效果的状况,本文在选择上尽可能保证样本的真实性、广泛性和可靠性,从全国范围内选取40所已经推行“1+X”智能财税证书的高职院校作为代表,以专业课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本文采用LIKERT量表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效果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设置十个调查方向(具体内容详见下页表1),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级别依此对应“5、4、3、2、1”五个级别的分值,最后对十项调查方向进行得分统计,得出最终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总共投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336份。具体调查数据如下页表2所示。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从下页表2的数据分析可知,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效果总体满意度为61.02%,以75%的指标作为分水岭,说明整体建设并不理想。学生对设备设施等环境条件和实训软件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方向设定和传统会计专业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满意度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未来就业的促进作用和政府扶持力度满意度偏向不确定性,对校政企合作模式、“1+X”智能财税课程的实训效果、实训教师专业素养、实训基地采用现有的评价体系满意度最低。本文选取学生满意度最低的且满意度分值区间不到3的四个建设效果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表1 学生对会计共享型实训基地现状满意度LIKERT量表调查方向

表2 学生对会计共享型实训基地现状满意度LIKERT量表调查结果

(一)会计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局限

从表2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现有校企合作模式满意度最低,究其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校企双方师资人才和学生人才等信息交流存在一定的失真和延时等现象,造成了校企双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资源及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就业资源的浪费,资源未能互通互用,实现真正共享。第二,目前常见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单位主要由中小企业和财税服务公司构成,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工商局、税务机关等政府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参与度并不高,合作伙伴的缺失导致共享型实训基地的会计专业教育资源实际共享程度并不高,基地内部的实训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1+X”智能财税课程的实训效果不显著

从表2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1+X”智能财税课程的实训效果满意度很低,排名倒数第二,高职院校长期受传统办学模式影响,往往将实训基地的培训方向倾向于满足合作企业的现有需求上,对培训内容的设定缺乏前瞻性,未对智能财税实训内容引起重视。目前智能经济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并不断催化和引导各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财经行业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智能财税正成为财经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人工操作将会被替代,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对于智能财税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甚至是在校生都能敏锐察觉到智能财税技能对未来就业的影响,他们渴望高职院校重新审视智能财税技能培养,能实现在校所学知识和社会就业岗位所用知识零接轨。

(三)实训课程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从表2数据分析可知,教师实训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运作的突出短板,提升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素养迫在眉睫。从智能财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智能财税人才需要在培养过程中,重点加强对学生企业环境下智能财税操作、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形式是无法满足智能财税人才培养需求的,因此需要一定数量的实训教师从中指导。高职院校一直积极引进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各大企业中具有丰富智能财税实践经验和智能财税管理经验的人才,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招聘进入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年轻教师,他们自身缺乏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不具备实训教学能力。加之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不够规范,企业提供的实训教学客座讲师数量不多,企业能为学校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也有限,最终导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参与会计专业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匮乏,实训课程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依然是突出矛盾。

(四)实训评价体系未能与时俱进

从表2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并不认可现有的实训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针对会计专业技能的资格认证和业务评价主要依赖于政府行政部门进行,学校和企业、行业等资格认证切实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有限,导致国内大多数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行政部门的监管和评价。然而,受行政部门调研能力限制,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并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如智能财税等新兴财会专业技能的社会人力资源需求,其财会专业技能证书的评价标准并不能依据行业发展规律进行实时调整,最终导致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所提供的社会会计专业信息服务出现失误。

四、“1+X”智能财税人才培养理念下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在当前的智能财税背景下,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应聚焦“有智能”和“真共享”两个关键要素,积极探索有一定成效的具体措施与策略。

(一)全方位构建融会贯通的会计专业实训共享生态圈

围绕“1+X”智能财税人才培养需求和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要求,以校内、校外两个基准点的联动互通实训基地为构建目标,实现校、政、行、企的合作共赢和互惠共享,完成实训资源共享、科研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就业市场资源、共享考证信息资源共享五大共享目标,打造具有教学、研发、服务、生产、鉴定、就业六功能融会贯通的实训共享生态圈,实现“产学研岗”一体化改革,如图1所示。通过各个模块相互联动的共享体系,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进行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企业也能够将自身的智慧财务管家跟实训基地联动在一起,形成O2O的新型服务业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最终形成智能财税共享的新业态。

图1 构建融会贯通的会计专业实训共享生态圈

(二)深化落实“1+X”智能财税职业方向的“工学结合”实践培训机制

实践培训机制以掌握智能财税共享平台操作为目标,主要面向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财税会计工作岗位群,针对学生未来所从事票据处理、财务会计核算、业态审核、纳税申报、财税筹划、投融资筹划、基于大数据的财务预测及决策等智能财税工作。立足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依托于“1+X”智能财税等级证书来调整教学培养活动,促进实践教学、等级考试、岗位能力培养等各个模块的综合统一。这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合理设计实践课程的具体比例,同时还要结合智能财税对应的企业业务活动,建立智能财税实训环境,使得智能财税对应的企业业务活动能够在实训基地中模拟开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个模拟环境就可以提前感知智能财税相关岗位的工作环境,在实训基地中累积工作经验,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避免在以后参加工作的时候,无法快速参与到工作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工学结合”模式的运营效果,实训基地应该结合学生参与模拟场景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工学结合”模块运作的评价,并在后续时间里积极调整“工学结合”存在的各类问题,不断提高“工学结合”时间培训机制的综合成效。

(三)积极推进“五进五出”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

“1+X”智能财税实训及等级认证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从中“穿针引线”,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应采用“五进五出”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借此实现基地教师的“工学交替”,打造优质的双师队伍。“五进”主要指企业会计业务骨干业务技能培训资源的引进、新型(根据税法和准则等调整)财会岗位工作任务岗前培训任务的引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引进、企业会计业务评价机制的引进、企业会计专业素养及文化的引进。通过企业优势会计专业实践培训资源等的引进,可提升基地内部教师的具体岗位实践经验、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五出”主要指:一是校内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二是校内教师每年要走出学校参加社会实践,丰富自身专业实践经验;三是校内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共同合作完成一项研究课题;四是基地学生毕业之前要进入企业具体岗位进行业务实习6个月以上,由校内教师和企业财务人员共同指导;五是基地教师每年要利用寒暑假期参加企业内部联谊或团建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及企业财会专业工作氛围,了解企业财会部门协作模式。学院教师“走出去”可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有利于实训基地综合师资力量的显著提升。

(四)全面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从实训基地的长远运作来看,应该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明确实训基地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的效果,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与调整对策,形成实训动态调整机制。在建立培训评价体系时,应充分保证培训评价体系的广度与深度。在评价体系广度建设方面,应引入多主体的评价模块,可以针对合作企业、高职院校、专兼教师、实习学生等各个主体展开全面的培训活动,明确这些主体在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的具体现状。在评价体系深度建设方面,则是要保证各个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与完整性,同时各个评价指标的选择也比较合理,能够较好地反映各个主体在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给后续进行实训基地调整与改善,提供较好的信息支撑,有利于实训基地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获得多种应用价值。依据“1+X”智能财税等级证书的标准,设计具体的资质证书评价审核指标,使得实训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更加实用的证书培训内容。

五、结论

会计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活动,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并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保证实训基地能够实现规范运作。在“1+X”智能财税背景下,会计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建设还要融入新元素,立足于智能财税基础上,会计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为社会持续培养高素质的财税人才。

猜你喜欢
财税会计专业实训
财税资金如何“投得准管得住、用得好、效益高”
财税资金如何“投得准管得住、用得好、效益高”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财税补助与研发投入:倒U型关系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