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0-27 01:57王俊芳
医药前沿 2020年18期
关键词:病原组间检出率

王俊芳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检验科 新疆 伊犁 835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微生物与人体健康间的密切联系,病源微生物检验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因此,各类病原微生物检验手段也不短增多[1-2]。在本研究中,为验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抽取2020 年1 月—6 月间于我院行病原学微生物检验的220 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并通过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检验方法下患者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差异进行了比较,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6 月间于我院行病原学微生物检验的220 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分为A、B两组,每组110例。A组中,男61例(55.45%)、女49 例(44.55%);最高年龄61 岁,最低年龄22 岁,年龄中位数(36.57±5.24)岁。B 组中,男56 例(50.91%)、女54例(49.09%);最低年龄23 岁,最高年龄59 岁,年龄中位数为(36.39±5.3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其中A 组患者行实时荧光RT-PCR 法,B 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反转录RT-PCR 法。

1.3 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分别应用不同的RT-PCR 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组间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和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计算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进行验证比较,软件版本为SPSS20.0,两组患者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和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计算率等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进行表示,采用t 检验,若P <0.05 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采用不同检验方式的两组研究对象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差异比较

A 组研究对象经实时荧光RT-PCR 法后,阳性检出例数为74例,阳性检出率为67.27%。B 组研究对象经常规反转录RT-PCR法后,阳性检出例数为53 例,阳性检出率为48.18%。A 组研究对象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B 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采用不同检验方式的两组研究对象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差异比较

2.2 采用不同检验方式的两组研究对象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计算率差异比较

A 组研究对象经实时荧光RT-PCR 法后,满意计算率为94.55%(104/110);B 组研究对象经常规反转录RT-PCR 法后,满意计算率为82.73%(91/110)。A 组研究对象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计算率显著高于B 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采用不同检验方式的两组研究对象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差异比较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应用实时荧光RT-PCR 法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A 组研究对象病原微生物检验和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计算率均高于行常规反转录RT-PCR 法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B 组(P <0.05)。这一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实时荧光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优质效果,还进一步证明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孙文龙、李玲等学者的研究发现,PCR 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常用的技术,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DNA 片段的方法,由退火、变形、延伸等几步反应共同组成,能够达到指数级迅速扩增DNA 的效果,且因其准确高和检测迅速等优点,在病原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3-4]。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有着优质的效果,其中实时荧光RT-PCR 法更是具有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高的优点,可作为常规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病原组间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