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兰诗》的修辞美

2020-10-27 10:16常宝荣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木兰诗从军互文

常宝荣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歌结构严谨,语言朴素自然,诗风刚健明快,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这首长篇叙事诗历经千百年来仍能脍炙人口,广为传颂,除了故事本身的传奇美、人物的形象美外,诗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刻画人物、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修辞,“靓”了《木兰诗》。

一、设问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诗歌开篇即由木兰的当户停杼,声声叹息造成悬念,引出父母与她之间的对话。此处以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母因木兰的“叹息”而“询问”,急于想知道女儿有何心事,流露出对女儿的关心。而木兰既为父亲将被征兵担忧,又不愿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心事,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两问两答中,既巧妙地引出了事件发生的起因,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写出了木兰“叹息”的原因,也写出了前方战事吃紧,木兰的父亲必须得去服兵役。由此自然过渡到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能代父从军的现实。此处情节安排体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也为木兰征战多年后,凯旋却辞官不就,急于回乡与家人团聚埋下伏笔。故事发展顺理成章,过渡自然,丝毫没有突兀之感,文章艺术感染力强。此外,这组设问句还兼以复沓的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极具欢快活泼的跳跃之美,明快的节奏和整齐的韵律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有助于展现诗中人物各自的内心世界。

二、互文的修辞手法

“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是“互文”的特点。这种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多处运用到。例如,当木兰下定决心代父从军时,她开始为出征积极做准备。诗歌中,“东、西、南、北”四个句子以互文兼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出木兰四处奔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情形。诗文上下句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巧妙地将她东奔西跑为出征做准备的紧迫感表现出来了。同时,木兰的处事果断、精明干练也从侧面得以体现。此四句诗,从“互文”的修辞手法角度去理解,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明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非实指,而是虚位。再如,诗歌中写战争持续了很久,战况异常惨烈,历经千百次殊死拼杀的将士们,大多数战死疆场,只有少数得以活下来,而木兰则是其中能够幸运归来的一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有明白了这两句运用的也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才不会将句子按字面理解为战死的都是将军,回来的都是壮士。另外,诗句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也是通过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简练而又含蓄地写出木兰在假扮了十多年男子后,终于回到家可以以女性的面貌示人了。此时,她的急切与激动通过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互文”虽然字数有限,但词约意丰,言简意赅,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在本诗中不仅从叙事上跨越时空,推进故事情节发展,而且使诗歌行文详略得当,跌宕生姿,语言更具艺术表现力。

三、夸张的修辞手法

当决心代父从军的木兰做好出征准备后,她即刻启程投身战事,踏上了从军之路。前路漫漫,故乡渐远,木兰身跨战马,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诗歌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出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十年征战,木兰历经九死一生,终于胜利归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两句以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她战功之显赫,受奖赏之丰厚。然而,木兰并不贪恋这一切,她辞官不就,只希望能骑上千里马尽早回乡与亲人团聚。由此可以看出木兰代父从军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父解忧。此处故事情节的设置恰与诗歌开头写木兰听闻父亲将被征兵时的声声“叹息”相照应,使诗歌行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四、对偶的修辞手法

边地极寒。军营里,刺骨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反射出幽幽的寒光,透着阵阵寒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木兰与战友们在日夜坚守边关安宁。此处景物描写中,作者以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生活的艰苦,渲染了凄凉悲壮、寒冷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木兰等守边将士的坚强勇敢、顽强意志。而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也是以对偶的修辞手法来造成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错跳跃。上句从横向来表现,下句从纵向来表现,使诗歌在广阔的叙事空间中,具有了深远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极易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想象。这组对偶句极精练地概括出了木兰驰骋万里、十年征战的戎马生涯。句式整齐,语言生动,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五、排比的修辞手法

当木兰凯旋、即将还乡的消息传来时,家人们激动欣喜不已,紛纷以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木兰回家。爹娘虽已年迈,但他们仍然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女儿归来;姐姐和弟弟一个忙着精心梳妆,一个忙着杀猪宰羊。在这组排比句中,相同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将一家人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整个迎接场面洋溢着温馨美好、亲切感人的气氛,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回到家后,熟悉的一切让木兰倍感亲切。此刻,她终于可以脱下厚厚的战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理云鬓,帖花黄。此处排比兼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木兰久别故乡胜利归来后,对旧居的亲切感受和再着女儿装的兴奋与喜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木兰诗》中排比句的运用,既强调了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又渲染了气氛,使诗歌语言自然流畅,富有韵味。

六、比喻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所描述的事物生动而形象,独具审美特点。回到家后,木兰精心梳洗打扮,当她身着女儿装出现在伙伴面前时,伙伴们全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与他们在一起同甘共苦、征战多年的木兰竟然是个女子。此时,诗歌情节因此戏剧性场面而被推向高潮。然而,面对伙伴们的惊疑,作者笔锋一转,用并排奔跑的双兔因贴近地面雌雄难辨来进行隐喻,巧妙解答了木兰在军营中女扮男装多年而没被发现的原因。这一生动的比喻兼反问的修辞手法,新颖奇特,巧妙形象,加重了语气,增强了感情色彩。既具有北方民歌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又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谨慎机警,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此外,诗歌中还运用了复沓、借代、顶真、对比等修辞手法。所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更具感染力,而且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表达效果。修辞,“靓”了《木兰诗》。千百年来,《木兰诗》被人们广为传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作者简介: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第四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木兰诗从军互文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送友人从军戏作
木兰从军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木兰诗》中的亲情解读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互文考论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