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工业建筑遗存的民用化改造与文化元素运用
——以鹿鸣山房为例

2020-10-29 01:07刘石保LiuShibaoZhangChao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8期
关键词:动线遗存工业

■刘石保,张 超 Liu Shibao & Zhang Chao

(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529020)

近年来,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倍受国内外的关注,大量优秀的工业建筑遗产陆续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1]。而文化遗产价值较弱的一般性工业建筑遗存通常很难进入学者专家的视野[2]。与保护价值高的工业建筑遗产相比,一般性工业建筑遗存有着丰富多样的社会利用价值,首先是存量大;二是建造时间较晚、建筑结构完整、破损不严重;三是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不受相关文物保护法规限制,改造利用自由度大;四是改造后的建筑功能多样,与当代生活形态的紧密性更高,更能符合现实生活需求[3]。综上所述,一般性工业遗存的改造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现实意义。在一般性工业建筑遗存的改造利用中,对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思想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能直接与人们发生审美共鸣,提高建筑与人们高层次的交流。本文主要通过在实践中运用空间重组、空间界面处理和软装等综合方法来实现特殊的审美效果,探索一般性工业建筑遗存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手段的结合手法,总结有效的经验,希望对同类的设计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1 案例介绍

1.1 区域位置

实践案例位于江门市江海二路亨通工业园内,扼江门河口,俯瞰浩荡西江的一栋厂房。(图1)原为江门市油脂厂核心建筑,占地700余平方米,分南北两座建筑,南侧主体为双坡顶砖混两层建筑,北侧辅楼为直立混凝土框架四层楼。主建筑面宽10米,进深24米,高13米;辅楼3米宽,高18米。北有彩钢板临建仓库。建筑已有过二次改造情况,由生产车间改为产品仓库,主体建筑一楼全部的窗户都被封堵,二楼天窗也全部被封堵,其余窗户则换成了铝合金的推拉窗(图2)。

1.2 建筑情况分析

在工业建筑类目下,它是普普通通、不足为道的一座小厂房。但是,在民用建筑甚至是住宅建筑类目下,它就足够具备“豪宅”的空间配置:首先,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第二,区域容积率约0.3;第三,一江一河风光尽揽;第四,门口小广场车位任停;第五,交通便利,距市中心5公里。与当代住宅建筑比,这座建筑本身的特点也非常明显:首先,建筑外形很有特点,主体双坡顶,雄伟大气,副楼挺拔秀气。第二,空间体量大,二楼整体通透无内墙无内柱,空间可塑性强。

2 传统建筑文化在改造中的应用分析

工业建筑的生命周期分为使用功能性生命周期与结构性生命周期,其结构性生命往往比其使用功能性生命长。工业建筑一旦废弃,就代表了其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功能性生命的结束,但其结构性生命仍在延续,从而成为改造利用的对象。一般性工业建筑遗存的年份往往也较新,它的结构性生命也更加旺盛。工业建筑遗存的任何民用化改造,核心问题都是使用功能的转换[4]。这个核心问题应当从空间重组、空间介面处理、软装、室内物理环境的调节四个层面来解决。本文从空间改造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的角度,着重探讨空间重组、空间界面处理及软装。

2.1 空间重组隐含中式形态

空间重组隐含中式形态和动线的精神内涵,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空间形式重组和动线重组。计划分三大空间,建筑一楼为公共展览空间,二楼及以上为私人住宅,临时铁棚仓库改为花园。这三个主要的空间之间再以重组或介入的动线相联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空间序列。三种类型的空间改造,代表了工业建筑遗存民用化改造个不同方向:公共文化空间、住宅及后工业景观。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当代工业建筑遗存改造的最常见类型,因其空间体量大、可塑性强,这是其它建筑形式无法达到的,而工业建筑又有浓重的历史文化感和强烈的机械美感,于是跟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有天然的吻合[5]。改造为住宅也因其特殊建筑形式和工业符号完全不同于格子楼的空间感受受到人们的向往。

改造为后工业景观花园,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提出的恢复生态型的改造。空间形式的重组与动线重组相辅相成又各有不同。空间形式重组包括空间的分割与合并,指用某些实体材料将一个整体的空间划分为隔绝或相联系的若干个小空间,或将几个小空间合并[6]。空间分割包括水平空间划分、垂直空间划分及房中房划分。常用到的方法是隔断、拆隔断、封门窗、开门窗。动线设置是在空间使用过程中的行走路线。在设计中需要将两者综合考虑。传统审美观念中主要有两种空间划分和路线设置方式:建筑的中轴对称、层层递进和园林的抑扬顿挫、曲径通幽(图3、图4)。

中轴对称、层层递进是传统建筑或建筑群设计中对空间分割与动线设置的方法。横向的中轴对称,纵向的层层递进,有强烈的空间次序感和气势恢宏的庄严,是礼法等级制度和人生观的外在体现[7]。在工业建筑改造中适合运用于表现体量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

抑扬顿挫、曲径通幽是传统园林设计中处理空间的常用方法。空间分割上通过大与小、虚与实、藏与露的对比,强调了各个空间元素的特征,给人富有变化的空间体验;动线设置上求小与曲,将富有变化的多个空间元素串连,给人移步换景、处处惊喜的体验。这是中国人谦逊、含蓄的人文性格的外在体现,适合用来营造体量较小的较为私密的建筑空间或园林。

这两种方法,一个强调对称统一;一个强调对比变化,但它们又不是对立的,或可以说中轴对称是静态的审视感受而曲径通幽是动态的游历感受。在鹿鸣山房的改造中将这两者兼收并用。如:在整个建筑的入口处,居中设置了一个典型的传统建筑元素“影壁”,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起点。从平面构图上讲它是中轴对称的,但对游历动线的空间感受来说却是“抑”和“顿”。

一楼在水平方向上用隔断的方法划分。展览的空间需要较多展墙,建筑里柱子较多。在柱子间做隔断,这样可以削弱柱子的存在感,使空间变得整体,同时增加一百多平方米展示面积。二楼居住空间,因原建筑最高净高有8米,作为住宅明显过高,用房中房的方式划分出六个房间。大厅保留原高大的空间,粗犷的大梁饱览无余,即使是在隔墙位置也有意将梁暴露,很好地保留了原建筑结构的可解释性。为恢复建筑的原真性以及垂直对流的通风效果,将以往二次改造利用封堵的天窗都重新打开装回百叶。

动线设置方面分两种形式,一种跟随空间形式的,比如走廊就是与空间的形式相辅相成的。二楼中两边的房间分隔开来,中间的走廊也就自然产生,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在空间的划分中必须将它们同时考虑。再如,将辅楼底层面向花园的墙面打开,做为联系一楼室内和室外花园的灰空间,在一楼室内与灰空间之间设置小门,使这组空间序列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另一种是独立形式的构件,比如外挂型的楼梯。案例中为了得到良好的观景体验,和整体的室内空间,将上二楼的路径是用钢结构设置了一个外挂的楼梯。外挂楼梯与建筑没有结构关系,是可逆性介入行为。

2.2 空间界面中应用中式元素

空间界面是围合空间的实体边界,如地面、顶面、墙面。如果建筑的结构是人的骨架、空间是人的灵魂,那么空间的边界就是人的皮肉。界面处理包括对颜色、造型及材质的运用。

在颜色的使用方面,鹿鸣山房的外观主要用了两个颜色,灰蓝色的屋顶和中黄色墙面。这两个颜色取于古人“天玄地黄”的朴素世界观,黑色的窗线点缀于黄色的外立面。室内和庭院的界面用灰色和白色,这是传统民居里最常用的颜色(图5,图6)。

造型上鹿鸣山房的主体建筑是带有“民族形式”双坡小重檐硬山顶两层建筑。设计中不仅保留了建筑的屋顶造型,并多处运用了双坡屋顶的元素符号,使得这个“民族形式”得到强化。如:前文提及的影壁就是用了双坡的元素,整体造型就是一个硬山顶的山墙立面。二楼居住区域原建筑空间是全敞开式的,层高又较高,于是以房中房的形式划分出居住所需要的空间,房顶也是用了双坡顶的造型,一边是原建筑的坡顶,另一边则是加建的坡顶。入口的山墙顶端开一圆形亮窗,内覆白色钢化玻璃,玻璃正中扣小篆红方印,喻外圆内方的人生观。

材质是颜色和造型的载体,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元素,其本身带有时代性,人们又赋予它地域和文化性,使材质具有丰富的内涵。企图以当代的材质重现过去的文化内涵的作法是拙劣的,历史建筑本身的材质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任何当代材质都不能具备的。这正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因。停产后的工业建筑,须以新的材质介入,从而注入新的功能以适应当代人的活动要求,这是改造的目的。新材质本身并不具备表达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能力,但可以通过颜色的搭配和造型的组合模仿传统文化元素的某些特征,从而达到隐喻的效果。入口的影壁用槽钢焊接而成,有强烈的工业气息,但其做为影壁又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元素。将上一次改造的铝合金推拉窗改成钢材平开窗,平开窗更具有中式的特点。展示空间用水泥砖做隔断,灰空间入口用水泥砖砌花墙,灰色的墙体使空间增加了岭南建筑的气息。

2.3 软装中体现中式视觉

软装能直接表现一个空间的视觉风格,包括物质性的软装元素运用和非物质元素运用。物质性的软装元素包括家具、灯饰、织物、植物、书画、摆件等一切可易移动和更换的物品。鹿鸣山房选用传统的实木家具,根据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使用功能分组陈列(图7,图8)。室内空间有端必有景,在端处置条案或边几,摆件其上为之端景。一楼的书画创作空间选用玻璃外墙,将花园的自然景象引到室内中来,是为借景。灯饰在一楼的展厅主要是用射灯,二楼主要用大球形编织灯、造型简约的吊灯和线形的装饰壁灯。

非物质元素主要是诗词文学元素和其它的传统精神文化元素。中国人素来重文,诗词歌赋是古代文人社交的最高雅形式。而为建筑命名不仅能直接反映主人的志趣和品位,还同时给建筑注入文化内涵,有如画龙点睛般的作用,让建筑空间得到质的升华(图9)。建筑取名“鹿鸣”,有景、有音、有情,这给建筑增加了一个文学的空间维度(图10)。外挂楼梯共24级,每一级对应一个节气,并将节气名称用钢钉镶嵌在混凝土预制踏板的右下角[8]。在步伐的移动过程中,将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植入到了参与者的足下(图11)。

3 结语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将有更多的工业建筑遗存产生。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工业遗存的关注度也更高。在对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中,不仅要满足人们活动的基本空间需求,还要在改造中植入中国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甚至多元文化来满足人们的精神空间需求。

猜你喜欢
动线遗存工业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你的动线在哪里?
工业人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