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例洛索洛芬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2020-10-30 02:41王飞江红娟郑小春叶晓兰叶强
医药导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过敏史用药症状

王飞,江红娟,郑小春,叶晓兰,叶强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杭州 310014]

洛索洛芬钠是丙酸类前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经肝脏转化为活性代谢物(trans-OH体)后,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生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该药1986年在日本上市,1999年在我国上市[1-2]。与其他NSAIDs比较,洛索洛芬具有起效快、抗炎强、消化道不良反应(ADR)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手术后、外伤后及拔牙后消炎镇痛,以及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解热镇痛等[3]。

近年来,该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上市后有零星ADR报道,但未见全面统计分析,笔者检索该药近20年来发生ADR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洛索洛芬”和“Loxoprofen”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信息查询系统、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 年1月—2018年12月洛索洛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ADR,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联合用药、ADR发生时间、ADR 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干预措施、ADR转归等信息。以上一般资料≥3项记录不详者剔除,临床研究、综述、病例系列报道文章、同一病例不同期刊重复报道和未说明、未验证到可能由洛索洛芬所致剔除,共筛选出该药ADR文献20篇,涉及严重不良反应患者21例。

1.2方法 从患者性别和年龄、既往过敏史及ADR史、原患疾病、患者使用该药后ADR发生时间、ADR累及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和转归情况6个方面分析严重ADR病例资料。

2 结果

2.1患者性别与年龄 21例严重ADR病例中,男5例(23.81%),女16例(76.19%)。患者年龄26~87岁,平均(53.19±19.21)岁,其中20~40岁8例(38.10%),各年龄段发生ADR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发生严重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2.2既往过敏史及ADR史 21例ADR中,既往有过敏史者1例(4.76%) :1例对安乃近和去痛片过敏;既往无过敏史者4例 (19.05%);未注明16例 (76.19%)。1例患者曾使用常规剂量甲芬那酸片后肝酶升高,其余患者都未提及ADR史,可能与临床医师诊疗时重视不够有关。

2.3原患疾病构成 21例ADR病例中,原患疾病20种,1例未记载。其中发热4例(19.05%),占比最大,其次为牙痛3例(14.30%),见表2。

2.4严重ADR发生时间 21例严重ADR中,ADR发生时间<1 d7例(33.33%),≥1~3 d5例(23.81%),>3~30 d8例(38.10%),未记录发生时间1例(4.76%)。发生ADR时间最短30 min,为1例48岁女性患者,因“牙疼”口服洛索洛芬钠180 mg,30 min后出现全身变态反应,然后意识不清,跌倒在地,被家属送至医院。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吸氧(3 L·min-1),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 mg,并给予地塞米松10 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多巴胺180 mg持续微泵,并大量补液。后入院治疗1周,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出院。发生ADR最长时间为30 d,为1例76岁女性患者,因跌倒导致腰椎骨折服用洛诺昔康,出现双腿水肿、厌食症和瘙痒。第一次入院后停用洛诺昔康,肾脏范围的蛋白尿迅速消失,未使用类固醇或细胞毒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完全恢复并出院。第一次出院后,该患者停止口服NSAID治疗背痛,改用洛索洛芬贴片5次。30 d后再次出现周围水肿复发、严重厌食症和瘙痒。第二次入院停用洛索洛芬贴剂后所有症状迅速改善。入院1周后,24 h尿液采集显示蛋白排泄量0.14 g。停药后血清肌酐水平立即改善,2个月后完全恢复。

表2 洛索洛芬严重ADR原患疾病情况

2.5严重ADR累及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21例严重ADR中,2例患者累及多个系统不良反应,所以表3中累及损害系统的合计总例次数大于21例,构成比及临床表现见表3。

2.6严重ADR用药情况及干预和转归 21例严重不良反应,单独用药9例(42.86%),合并用药12例(57.14%)。ADR发生后停用该药并接受后续干预治疗:1例71岁妇女因发热接受洛索洛芬治疗,发生间质性肺炎,停药后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 g·d-1,治疗7 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 000 mg·d-1,治疗3 d,17 d后症状显著改善;1例38岁男性患者因感冒服用洛索洛芬发生唇、口腔黏膜糜烂、阴茎头糜烂,停药后口服盐酸伐昔洛韦1 000 mg·d-1,连续5 d,8 d后症状消失。ADR恢复时间:<1 d 6例(28.57%),1~3 d2例(9.52%),4~30 d9例(42.86%),>30 d3例(14.29%),未明确记录时间1例(4.76%)。其中严重ADR发生后恢复时间最短,为2 min,最长8个月。由于停药及时和积极治疗,21例患者全部治愈或好转,未发生死亡事件。

表3 严重ADR累及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3 讨论

洛索洛芬所致ADR的类型以变态反应和消化系统为主。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哮喘、过敏性休克、单侧眼睑血管性水肿。该药导致变态反应的机制可能为:抑制COX活性,阻断PGs生物合成,脂氧化酶催化的代谢产物白三烯生成增加,白三烯是强烈的致炎反应递质,容易导致变态反应,还可引起支气管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壁,并可导致水肿[24]。临床表现为:全身皮疹、血压骤降、神志障碍,哮喘,血管性水肿等。

上述1例患者有哮喘疾病史,有非甾体抗炎药——安乃近、去痛片过敏史,在服用洛索洛芬钠片、金天格胶囊、肾骨胶囊时,出现哮喘、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经检索文献,未见两种中成药诱发哮喘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由此判断ADR很有可能由洛索洛芬引起。本例患者由于干预及时,症状缓解较快,但也提示临床医生一定要谨慎用药,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支气管喘息既往史、过敏史,应尽早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ADR情况,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如遇突发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置,保障生命安全。

洛索洛芬所致ADR中消化系统以肝损伤为主,基本上所有 NSAIDs 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表现可以是肝酶轻度升高,也可以是肝细胞坏死,NSAIDs使用者的肝病发生率通常是普通患者的2.3倍[25]。文献中1例来氟米特、洛索洛芬钠联合应用致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症状性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两者均为前体药物,均需经肝药酶转化成活性代谢物;这两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血浆结合率均>90%,可能存在血浆结合竞争,使原形药或代谢物游离药量增加,引起一系列不适而进一步造成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后昏迷,进而出现MODS[10]。通过该病例,两种易致肝损伤药物联用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的发生,所以临床医师在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药物时,尤其是联用两种及以上易致肝损伤药物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肝脏基础疾病,给药前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DR症状,一旦有不适应及时就诊,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洛索洛芬所致消化系统ADR文献中,有1例多发性回肠溃疡而导致大量肠出血的病例。洛索洛芬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干扰前列腺素PG生物合成,同时也抑制了保护胃肠生理PG,此类PG减少,使胃肠道膜失去保护屏障,从而容易发生胃肠道损害[24]。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反酸等。因此,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既往曾复发溃疡患者禁用该药,若一定要用,建议同时给于胃黏膜保护剂。

文献报道中有3例应用洛索洛芬导致肾损害。NSAIDs阻断环氧化酶,导致花生四烯酸途径转到脂氧合酶途径,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白三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升高[26]。因此,临床医生在应用洛索洛芬钠时,应注意其可能导致的肾脏损害,随时观察及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必须慎用和(或)禁用该药物,用药过程中要及时对肾脏功能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刻停止用药。另有3例导致神经系统ADR,临床表现为癫和眩晕,3例心血管系统异常,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严重症状性心动过缓,肌红蛋白升高。在使用该类NSAIDs前,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如是否合并高血压,因洛索洛芬可抑制PGs合成,导致水钠潴留,排钠激素分泌增加,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升高[27]。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加强对患者血压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避免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文献中有1例血液系统ADR,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几乎所有NSAIDs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

鉴于洛索洛芬ADR报道,其中新发现的严重ADR肌红蛋白升高,癫,横纹肌溶解,反复昏厥、饥饿、 出汗、心悸和午饭前手指颤抖,唇、口腔黏膜糜烂、阴茎头糜烂,严重症状性心动过缓等在说明书中未载入,经报道后可以在后续说明书修改中增加新发现的不良反应。并有以下几点建议:①临床医生开处方前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支气管喘息既往史、过敏史,高血压史等,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ADR及应对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②避免肝肾功能损害者使用,以免加重肝肾负担,导致恶化病情。若使用该类药物,需要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尿常规和肾功能。③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既往曾复发溃疡患者禁用该药,若一定要用,建议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④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NSAID,以免增加胃肠道ADR及出血倾向。⑤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及抗凝剂同时使用,以免加重对胃肠道的损害及增加出血倾向。⑥洛索洛芬对血小板 COX 的抑制作用致使血小板迅速破坏而产生 ADR,临床医生要嘱咐患者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⑦老年患者慎用。

猜你喜欢
过敏史用药症状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沉默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