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思考

2020-10-30 06:10姚志敏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钢铁企业工序竞争力

□ 姚志敏

对企业而言,逐利是天性,企业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更有效地获得盈利和自身持续发展,而这必须通过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来予以实现。

随着新冠疫情在短期内结束无望,世界经济必将受到严重冲击,钢铁企业将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上游高企的原燃料价格和下游疲软的钢材消费需求同时从产业链两端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严重过剩的国内产能和逐步走高的各项要素成本,企业竞争力落于何处,成为各大钢铁企业思考和探索的首要问题。

笔者认为,每一种盈利模式都有与其相匹配的竞争力体系,那么如何对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体系进行评价,进而确定竞争力的提升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最有效地向目标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以此为出发点,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即市场空间和外部约束条件分析、基于用户价值导向和外部市场视角的产品竞争力分析、基于工序对标的增值能力分析。

一、市场空间和外部约束条件分析

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制约,包括上游资源、下游市场、地理环境、社会配套设施、环保政策等。这些外部条件不受企业控制,甚至难以被改变,却能扼住企业发展的咽喉,决定企业内部资源禀赋的配置,因而评价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应该首先从客观约束条件入手。

1.市场空间分析

钢铁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分析包括需求总量分析和需求结构分析。

需求总量分析,通过对企业发展规划产能与目标市场总体钢材需求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目标市场是否存在足够的空间支撑企业发展。

需求结构分析,通过对企业产品结构与目标市场钢材品种需求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企业产品结构与目标市场需求结构是否一致。

2.外部约束条件分析

钢铁企业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分析包括外部资源分析和节能环保分析。

外部资源分析,是通过对主要原燃料、水资源和物流条件的供需匹配程度进行分析,用以判断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外部资源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其中,主要原燃料分析包括对数量、质量、成本、资源稳定性4个方面的匹配程度分析,物流条件分析包括对社会配套设施、港口接卸能力、铁路公路运力、厂内接卸能力、社会物流成本5个方面的匹配程度分析。

节能环保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节能环保指标实绩与国家政策、行业要求、考核目标等强制性规定的差距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节能环保压力是否会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基于用户价值导向和外部市场视角的产品竞争力分析

在明确了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客观约束条件之后,由于钢材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即企业竞争力的最外在表现,产品竞争力可以最为直观地反映出市场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为保证产品竞争力评价的客观真实与量化可比,宜以用户调研为手段、以用户评价为基础,构建产品竞争力模型,实现产品竞争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1.用户调研

为获得真实客观的产品竞争力评价,钢铁企业应对产品分销商及终端用户同时开展问卷调查。

在问卷中,请用户就选择钢材供应商时的价值驱动因素进行排序,以确定用户价值驱动因素,构建产品竞争力模型。其中,用户价值驱动因素包括价格、质量、资源稳定性、交货周期、品种/规格覆盖、产品改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用户使用技术服务、售后服务、品牌认可度、营销人员认可度、营销网络便利性等。

同时,请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以明确产品竞争力现状;将用户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定位分解为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地位、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优劣势、竞争对手3个方面,请用户进行具体阐述,以明确产品的竞争优劣势。

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宜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2.构建产品竞争力模型

不同用户在价值驱动因素的关注顺序上存在差异,通过对关注顺序赋值,可计算出用户对各价值驱动因素的平均关注度,据此构建产品竞争力模型。由于产品竞争力模型的构建以用户关注的价值驱动因素为基础,随着用户对价值驱动因素关注度的变化,产品竞争力模型也会随之调整。

基于现阶段用户价值驱动因素,产品竞争力模型主要包括质量、价格、供应等传统竞争领域要素和服务、研发等附加值领域要素,两者共同支撑起品牌效应。模型中各要素的权重根据用户对各价值驱动因素的平均关注度计算得出。钢铁企业产品竞争力模型及对应的价值驱动因素见图1。

图1 钢铁企业产品竞争力模型及对应的价值驱动因素

3.产品竞争力量化评价

由于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维度通常与用户价值驱动因素高度重合,因而用户评价的每个维度都能与产品竞争力模型相对应。通过将用户评价按照等级赋予分值,可以量化每个维度的评价;通过将各维度评价根据模型要素权重加权平均,可以得到产品竞争力综合得分,实现产品竞争力的量化评价。

4.竞争能力定位

钢铁企业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定价权的归属,通过市场竞争地位分析,可以明确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还是追随者;通过市场竞争优劣势分析,结合产品竞争力量化评估,可以明确产品竞争力的具体提升方向;通过竞争对手分析,可以客观清晰地明确主要竞争对手与潜在威胁者。

三、基于工序对标的增值能力分析

对钢铁企业而言,产品竞争力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体系支撑,因而将价值链各环节彻底打开,从成本、制造能力、工序响应3个维度进行对标找差,可以对各道工序的增值能力进行评价,明确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工序增值能力三维模型见图2

图2 工序增值能力三维模型

工序增值能力是指在不考虑上道工序提供原料单位成本的情况下,本道工序在产品价值上实现增值的能力。工序增值能力三维模型贯穿采购、制造、销售全价值链环节,以成本管理为主线,制造能力和工序响应为支撑进行三维分析。

1.从成本管理维度分析

成本是工序增值能力的最外在量化表现,从成本管理维度来看,工序增值能力是原料消耗优势和工序成本增值的总和。其中,原料消耗优势是指由于原料单耗优势而获得的增值能力优势;工序成本增值是指在不考虑原料成本的情况下,本道工序在产品成本上实现增值的能力。

将全价值链工序成本按照原料消耗优势和工序成本增值2个维度层层解构、横向对标,不仅可以量化评估各道工序的增值能力,还可以抽丝剥茧地明确各道工序实现增值的具体原因。

2.从制造能力维度分析

制造能力从产品价值和工序成本两端对工序增值能力产生影响,是不可或缺的内部支撑要素。从制造能力维度看,工序增值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进一步分为质量、稳定性、投入产出率、产能利用、效率、能耗6个维度。通过对相关指标的横向对标,可以多维度评估企业的制造能力水平,明确各道工序增值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从工序响应维度分析

工序响应是指上道工序严格按照下道工序的生产需求予以响应和满足。从实践看,如果工序响应不到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道工序的成本管理和制造能力。因而,对各道工序从原料数量响应率、原料质量响应率、响应速度等维度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工序之间的联动效应,从全价值链的角度对工序增值能力进行分析。

四、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运用

笔者认为,企业成为钢铁业引领者的路径是围绕自身独特的禀赋优势,结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主动、前瞻地切入最具比较优势的领域,通过长期稳定的执行和系统全面的投入,形成难以复制的领先优势。其中,自身独特的禀赋优势指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系统全面的投入指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任何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其综合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现状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分析评价,不但可以明确竞争力优劣势、评估盈利模式的适用性,也可以帮助钢铁企业探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选取适合的时间间隔,连续运用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就可以通过时间轴上不同时点的比较,明确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钢铁企业工序竞争力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