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组教学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0-10-30 01:49邓云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4期
关键词:资质跳绳分组

邓云霞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若是在体育教学中让所有学生练习的内容和方法都相同,很有可能会耽误优秀学生的天赋,让资质不好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脚步,严重影响整体的体育教学效率。所以,对小学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组分层教学,既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同时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一、使用分层分组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分组教学模式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发展现状,还能清楚自身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应学生,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合理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

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素质不同,出现成绩的差异性。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体育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因此经常会采用“取中”的教学方式,教学的难度不大,但是缺乏创新。使用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班级每一个同学的不同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一个等级的教学方式和目标都有所不同。教师以小学生跳绳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利用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

二、小学体育跳绳教学分层分组教学的利弊

1. 分层分组教学的优势

第一,因材施教。新课改提出,应实行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方式,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实现各科目的教学目标。分层分组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身体的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潜能等进行分层,通过对每一层次学生特征的汇总,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并以此改进学习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家庭、学校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运动时都会存在差异性。所以,体育教师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细致观察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并对个别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让所有的学生齐步向前。

第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因为体育学习本就是一场竞技活动,只有学生体验到和谐的环境,才会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思考运动的技巧,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提高体育综合素质。

第四,突出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中重要的元素。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地位,教师一般会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引发学生进入运动和思考的状态,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2. 分层分组教学的劣势

第一,差距感。由于对运动的认知、自身条件、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正是因为有差距,教师才需要将优秀生和困难生分开教学。如果教师不能够协调其中的关系,就会严重影响分组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扩大。

第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般在小学体育跳绳分层分组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划分,这很有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分组不当或者组间调节不合理,学生对跳绳的厌倦感会加深,甚至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

第三,影响学生交流。在分层分组时,教师一般会将跳绳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其他的分在另一组,这样的分组让学生在学习跳绳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也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有的学生在遇到难度大的动作时会半途而废,或者没有信心做好规定的动作,而优秀组别的学生常常会嘲笑低组的学生,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分层分组教学对于小学体育跳绳教学应用的现状

1. 对学生分层过于统一

由于自身条件和后天影响等的原因,小学生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体育教师也能理解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但问题是,现在教师对于学生分层分组的方式过于统一,即便是在分层分组之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內容和技术要求仍然是相同的,并没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计划。这种统一的训练和统一的教学内容,导致很多身体素质稍差的学生无法适应训练科目,影响了整体的成绩和教学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跳绳运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 教学分层不明确

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分层分组的教学内容不明确就是其中一项。在小学体育跳绳项目分层分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对跳绳的相关知识产生了误解,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跳绳运动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运动意识。在教学分层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导致跳绳教学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

3. 评价模式单一

在小学跳绳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标准不完善,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分层分组产生异议,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另外,目前的评价方式比较片面,无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影响学生跳绳技术的发挥。在评价体系中,教师仅限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对其他形式的表现并没有过多的评价。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从多方面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分层分组教学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应用

1. 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在进行分层分组之前,教师应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并通过相应的体能测试和综合评价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资质优秀生、资质中等生和困难生;在分层分组之后,教师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组的教学内容,使分层分组达到预定的目的。

在小学跳绳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耐力、理解和接受能力等之后,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分组:帮教型、自然型、伙伴型、兴趣爱好型、性别。在资质优秀生组中,学生可以在强化跳绳技巧的基础上,进行花样跳绳的训练,因为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体能都比较强,能够快速掌握花样跳绳的训练要求和技巧;在资质中等生组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上下肢协调配合的练习,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双手正摇并跳脚,训练学生手脚协调性;针对困难生组,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的练习,如徒手空绳练习、跳台阶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耐力等。

2. 教学目标的分层分组

教师须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依据,对每个组别进行客观的教学目标的分层,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在技术上有所提升。

在小学跳绳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组别学生的教学目标不能一刀切,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获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的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能够做到对身体的基本调节。例如资质稍低的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在跳绳的过程中掌握手脚的协调性,并完整、连续地进行跳绳运动;资质中等的学生则是在学习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强化跳绳的频率和次数,提高成绩;资质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增加花样跳绳环节,以提高跳绳技能为目标。第二层,熟练掌握跳绳的动作,并在跳绳的过程中保证身体的协调性、熟练度。学生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手摇绳错误、脚跳跃错误、手脚配合错误等,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跳绳中常见错误的解决方式。例如,对于脚跳跃错误,可以建议资质困难的学生双脚并跳,可以让资质优秀的学生站在中间带动大家一起,其他学生在四周徒手模仿跟跳。第三层,规范动作,即熟练掌握跳绳的技巧,并且动作流畅。教师应该多鼓励、多表扬,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畏难情绪,勇敢地挑战自己;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探索新的跳绳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解决跳绳中遇到的问题。

3. 评价方式的分层分组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大多利用测评的方式考核学生对于技术、频率等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评价,没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有失公允。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后,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和心理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进步程度,并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评等方式,了解分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现状,进而做出合理的调整,以便提高学生的跳绳技术,提升其综合素养。

分层分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跳绳技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进行合理分层,让该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资质跳绳分组
跳绳的起源
2017年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备案申请名单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NO.10 跳绳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工程转包给别人出了事故我承担多少责任?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