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的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

2020-10-30 10:01李碧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交流合作教育国际化东盟

李碧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阐述广西外国语学院开展教育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针对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需要增加等问题,提出促进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继续深化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培育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主动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出国交流,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关键词】广西民办高校 教育国际化 东盟 国际教育市场  交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87-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渐显著。顺应时代潮流,我国大力倡导和支持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先后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将发展教育国际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地方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广西民办高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新途径。然而,与公办高校国际化的迅速发展相比,广西民办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除了由于国家政策、资源配置和办学条件等局限性因素影响外,民办高校还存在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意识不强、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不突出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纳入民办高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解决学校发展所遇到的困难。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研究面向东盟区域的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探索民办高校与东盟高校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的路径,为提升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一、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其中最具权威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作出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变化,又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的变化。”简单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开展跨国教育交流合作的方式,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进而培养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才。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基于以下的背景推进。

(一)国家政策支持为教育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

在政府层面,我国先后制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支持广西地方高校因地制宜,与东盟各国加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为了响应国家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广西区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推动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2010年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打造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充分发挥广西的地缘、历史渊源、人才资源和政策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建设”。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推进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引导民办高校积极参与,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校“走出去”办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教育的影响和竞争力。

(二)區域经济发展为教育国际化发展搭建平台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逐年快速攀升。2018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061亿元,占其外贸进出口总额4107亿元的50.2%,东盟已经连续19年占据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颁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案》,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蓝图,进一步巩固广西与东盟各国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所取得的丰硕经济成果,有力地带动双方教育交流水平的提升,为广西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三)地理区位优势为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便利

广西坐落在我国西南边陲,背靠大西南,面朝东南亚,处于东部和西部交汇处,是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西南、华南乃至中南地区连接东盟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沿边、沿海和沿江的天然地理区位优势。目前,广西已经初步形成海、陆、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以北部湾沿海港口作为龙头,高速公路和铁路作为骨干,再结合东盟国际航线全覆盖,广西一跃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前沿。广西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战略地位,因此党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发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新使命。这天然的地缘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使广西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二、广西外国语学院开展教育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

广西外国语学院坐落在广西南宁市,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广西外国语专业在校生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学校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专业特色定位,制定和实施面向东盟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步提升,在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网发布的“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单中,2018—2019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五,位居广西民办高校首位。

(一)落实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

广西外国语学院率先把发展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纳入顶层设计规划中,《广西外国语学院“十三五”(2016—2020年)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外语优势突出,服务边疆、对接东盟,特色鲜明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同时,将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确定了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学校积极发挥优势学科专业,把东南亚国家语言专业做大,把外向型专业做强,重点打造东盟国家语言种类特色学科专业群,培养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急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二)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急需人才,广西外国语学院专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促进“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双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外语专业学生能掌握一门专业,让非外语专业学生能掌握一门外语,强化跨学科跨专业及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除此之外,通过启动“国内外协同”的培养机制,制定了“3+1”、“3.5+0.5”(国内教学年限+国外教学年限)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和国际贸易学院中的7个本科专业进行改革试点,采取国内与国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交叉教学、内外联合管理,探索出一套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构建了国内与国外“双轨育人”的新格局,安排学生在国外的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中小学、企业等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有效实现与国外就业市场的有机衔接。

(三)强化学生外语交际能力

国际化的人才是必须通晓外语,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从 2017年起广西外国语学院实施全校性教学改革,专门针对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加强外语应用能力培养。首先,坚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实施“互联网+校园语言实践训练基地”晨练工程,每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外语音频、文本和主题会话内容,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其次,启动东南亚国家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工程,为非语言类专业学生设置“东南亚国家语言交际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一门东南亚国家语种,培养学生日常交际用语的听说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利用“互联网+”现代教学技术,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线上学习,线下与教师及助教进行面对面讨论、项目练习、语言交际能力晨练等方式进行学习。2018年,已经面向2016级开设“东南亚国家语言交际课程”,学生总人数达到2097人次。

(四)加强国际化师资力量建设

国际化师资水平是衡量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层次的重要指标。广西外国语学院进行周密布局规划,实施人才“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加大对具有国外教育背景人才的引进力度,按学科聘请海外院校优秀学者来校担任客座教授,客座教授每学期到校进行为期1个月的交流,使用国外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与专职教师开展交流讨论,对学生和教师了解国外相关专业前沿知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鼓励本土教师出国深造交流。学校专门为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国际科研合作搭建桥梁,推出教师赴国外合作院校读硕读博项目。2017—2018年,学校先后分批次派出150多名教师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高校开展短期交流学习。2019年,学校与泰国梅州大学共建国际学院,为教师学历深造铺平道路,首批硕博班的学员共有20名。

(五)拓宽学生国际化交流渠道

广西外国语学院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65所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出国留学、实习实践和短期游学等项目。通过引导学生“走出去”,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夯实学生的知识结构。从2015年开始,泰语、越南语、汉语国际教育和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制定了赴国外高校接受学分互认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项目,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均超过500人次。2018年起,学校实施 “广西外国语学院勤工助学奖学金跨文化学习之旅項目”,先后组织荣获勤工助学奖学金的200名学生赴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大学游学。与此同时,学校投入资金优化办学条件,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将东盟留学生“引进来”。2013年专门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主要负责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所培养的留学生总数达到1436人,其中大部分留学生来自东南亚国家。2014年,学校与泰国梅州中学和梅州大学签署“3+1+3”三方合作协议,泰国学生在泰国学习“3+1”的课程后,到中国留学三年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经过不断的发展,留学生结构层次获得不断提升,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学历教育与本科学历教育相结合格局;办学形式向多元化延伸,囊括了全日制教育和短期汉语培训。

三、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民办高校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主要是分段式的联合培养学生模式,即学生在国内高校完成两年或三年课程学习后,最后一年转入东盟高校进行学习,如“2+1”模式、“3+1”模式和“3.5+0.5”模式;在修满双方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后,可以获得国内或国外高校颁发的学位和资格证书。这种联合培养学生的跨境教育模式可以吸收不同国家教育优势,同时也降低学习费用,深受到学校和学生的欢迎。但是,在联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合作院校各自保持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联合开发教材和共享课程资源等方面交流较少。因此,院校之间合作方式具有较强的单向特征,缺少双向互动的深层次合作,不利于引进国外先进优质教育资源,也制约了学校国际化发展进程。

(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的人力资本,尤其是知名的专家学者,更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实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民办高校积极与国外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交流、教师培训等合作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职教师人才,同时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资源,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但是,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办学时间不长,存在着缺少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的现实问题。教师队伍中的博士、教授比例偏低,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人数不多,拥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师数量也就更少。除此之外,所引进的国外师资数量比例不大,而且引进的外籍教师主要承担外语教学的任务,对学校国际化课程的贡献相对不高。因此,师资队伍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办学校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三)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需要增加

学生国际化交流的数量和规模也属于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据国际交流处网站信息显示,每年前往国外交流的学生人数不多,出国学生总数仅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与此同时,学校与东盟国家高校交流学生比例不对等,来华留学的东盟国家高校学生数量较少,学习时间短,且以语言进修和文化体验为主,生源主要集中在泰国、越南等几个国家。除此之外,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较多是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签订的,所合作的院校名气不大。

四、促进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继续深化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

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全面深化发展,双方迫切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文化认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继续加快教育国际化的建设步伐。民办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联合培养学生模式,更重要的是与国外高校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合作,将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中,构建国际化教育格局。在开展学生联合培养的同时,可以推动跨校课程合作开发,整合国内外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保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还能促进双方教师的交流合作,为跨国科研合作创造机会,提升合作交流的层次和水平,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

(二)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培育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

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在促进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教师会主动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实现师资的国际化,首先,可以邀请国外合作交流院校的教授和专家前来举办学术讲座与访学交流,有助于熟悉相关专业的国外研究前沿思想,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其次,应当实施卓越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优厚报酬和科研经费,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有效实现国内外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注入新动力。再次,完善专职教师国际化提升计划,加大力度资助更多本土教师赴国外交流和进修,将教师国际化水平纳入职称晋升制度中。最后,为教师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开展跨国科研合作,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的目的。

(三)主动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出国交流,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除了能够让民办高校增加收益外,还能快速提升学校的国外知名度,是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层面的国际交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专业特色,在留学生教育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方面,主动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出国交流。立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拓宽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渠道,扩大出国交流学生数量和规模;同时创新与完善学生出国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出国奖学金资助,加大留学监管力度,保障国外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在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办学经验基础上,民办高校应该整合教育资源,突出自身学科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优先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合作,积极主动对外宣传,完善招生服务保障工作。推行留学生奖学金政策,吸引优秀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努力扩大留学生规模。

现阶段,广西民办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正处于初探期,应该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国际化发展规划,将国际化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努力打造优势学科专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标准与实施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5(1).

[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1-03-09)[2020-01-22].http://www.jyb.cn/info/dfjyk/201103/t20110309_418563_11.html.

[3]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EB/OL].(2017-01-05)[2020-01-22].http://www.qinzhou.gov.cn/zwfw_254/ggfw/jypx/jyjzyzz/201701/W020170105342686839076.pdf.

[4]中国连续十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EB/OL].(2019-07-31)[2020-01-22].http://news.cnr.cn/dj/20190731/t20190731_524712722.shtml .

[5]中國(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政策解读热点问题[EB/OL].(2019-10-29)[2020-01-22].http://www.nanning.gov.cn/jdhy/rdhy/t4006477.html.

[6]建好自贸区平台 助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EB/OL].(2019-11-22)[2020-01-22].http://www.gxzf.gov.cn/zwhd/20191122-779575.shtml.

【基金项目】201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民办高校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研究”(FIB170503)阶段性成果;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7C46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 碧(1983— ),女,汉族,广西来宾人,广西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泰跨文化教育与合作。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交流合作教育国际化东盟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之我见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自主学习引领下的课堂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