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灵魂”的校长

2020-10-30 01:49杨松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4期
关键词:良知分数灵魂

杨松

曾在一次教育论坛上听一位国外学者说中国的校长没有“灵魂”(当然,可能当时的翻译直白了些,但大概意思如此)。当时乍一听,着实吓了一跳,后来听他娓娓道来后,虽仍对其一概而论的判断甚为反感,但对其“中国真正称得上有灵魂的校长不多”的观点却颇为赞同。查阅辞海,对灵魂的解释有“鬼魂、心灵、思想、精神、人格、中枢、中流砥柱”等,这其中,除了具有迷信色彩的“鬼魂”一说外,其它释义不正好是校长应具备的精神特征?我想,前面那位国外学者所说的“灵魂”指的也正是此意吧。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中国当代校长,我们该如何秉承教育的初衷,做一个有灵魂的校长,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老师内涵提升、学生全面成才,这确实是在教育极易浮躁的今天,我们为校长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个有灵魂的校长该做些什么?

一、要“有良知”

作为一校之长,行使着教育的管理权。换言之,在遵守国家教育法令法规的前提下,要将一个学校办成什么样,或者说要在一个学校内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思想境界,这也正是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办出一个好学校”的原因,由此也可见校长的责任之重。而背负如此重担的校长一旦失去了教育的良知,必然会失去教育的底线;而失去了教育的底线,就会无视生命;无视生命,自然就不能也不会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润泽了。

诚然,我们有我们的无奈。古人虽云“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但长久以来,“分数就是一切”等急功近利的教育态度如陈年恶疾,一直在左右着教育行为,“师教生学”甚至是“师灌生受”的教育模式当道盛行。从教而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学生能考出好分数;从学而论,学生早已习惯了按老师既定的教学思路被动接受、机械练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只考虑一个指标,那就是分数。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诸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等“血淋淋”的高考誓师口号。我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所以经常听到有校长在考试前这样硬性要求老师:“我不管你平时课上得怎样,反正这次统考必须过关!”这是多么矛盾的一句话啊,没有了教育的过程,哪来教育的结果?当然,我们理解这位校长的压力,上级主管部门换着样儿的今天统考、明天抽考,虽美其名曰“素质检测”,不排名、不排队,可每次统考统评后,成绩照样一股脑在全区发布下去,这个名、这个队还用排吗?教育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我无意去诋毁当前状态下应试教育的必然性,但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分数,这样的教育太过功利,培养出来的注定是毫无个性的流水线产品或是获取高分的机器,而绝不是培养人——有血有肉、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因此,作为校长,必须有良知,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良知。当学校所推行的教育真正落实到培养“人”上了,我们才能肃清旧疾,才是真正在做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做关注孩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由此可见,有灵魂的校长应该有教育良知,就是能直面内心的善念,敬畏生命的独特,发现人性的美好,继而敢于“取舍”,取教育之真谛,育人而教;舍浮华之功利,无愧良知!

二、要“无畏”

“真教育”呼唤“真校长”,但作为一名校长,要想做“真教育”,就必须有对教育执着和奉献的“真性情”,可这份“真”,必须以“无畏”做先锋,视名利如粪土。

由于教育资源尚不充足、不均衡等客观原因,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很多方面还严重制约着教育的优质发展,特别是评价指标的单一性等,更是迫使广大教师不得不以分数作为教学唯一的追求。这样一来,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得学生的创新天性被无奈遏制、无情抹杀,这与现代教育理念是嚴重不相符的。但可悲的是,这却与我们当前教育的现实生存状况相符!几个问题,回答之,确实需要教育者的底气和勇气——作为校长,你敢轻视分数,无视上级主管部门花样繁多的抽测与排名吗?你敢不理会家长们日益疯涨的分数需求吗?你能承受因为开发第二课堂而学生分数有所下降后的社会诟病吗?

是啊,这种种不能承受的教育之重确实令人窒息。由此可见,要实现学生的可持续终身发展,我们还真得敢于直面、敢于承担、敢于摒弃才行!以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概凭心施教,那些排名算什么!那份虚荣算什么!那点名利又算什么!我们应将教育的眼光放高一些,放远一些,做“真教育”方为正道,用真诚做教育的心去告诫学校的老师:教育是长期的润泽行为,而非急功近利的短期达成;对“立德树人”应有实质的重视,我们需要分数,但不能从学生身上抢分数,要做到课程育人、取分有道;教育应以人为本,保护、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课堂上,应多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真正让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做准备,为他们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完整的人而做准备。这,才算得上是“真教育”,是回归教育的本真!

关于校长的担当,中国近代有这么一位校长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那就是前清华校长梅贻琦老先生。如果没有梅校长的担当,当年仅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就不可能成为清华教授,撑起中国近代数学的一方天地。没有他“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定位担当,在那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就不会有吴晗、刘文典、潘光旦、闻一多、钱钟书等大师的纷沓而至,让小小的清华园一时间成为大师之渊薮,思想引领之源头。这,才是有灵魂的校长应该有的直面教育的无畏。

三、要“有识”

有了对教育的赤诚良知和无畏精神,我们就可以做教育的勇士了,但要做有教育灵魂的校长,我们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远大的眼界和睿智的思想。

有一句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尺度把握人生”,甚是喜欢。做人该如此,做教人做人的人更该如此。作为校长,我们的良知源于对人性的敬畏和职业的操守,我们的无畏源于对真理的洞悉与把握,而我们所在学校发展品位的高低则源于思想的深刻与睿智。但这些都源于一个前提,那就是通达睿智的真知灼见,这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底气支撑。罗素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这“人”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教育的作用就是立人——立人的精气神。教育者的责任是双重的,一方面要通过自身努力让学生找到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理由,最终成就学生;另一方面,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我,让自己也找到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理由。这就需要教育者必须自觉行走在素质与素养之间,培养专业技能,提升人身修养,缺一不可。教育的品质取决于教育者自身的品质,而教育者自身的品质则取决于其文化规格与品行品位的高低。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必须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多读书,读好书,专业论著、中外名著、古今圣贤之作……都该涉猎,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不竭的教育动力,不断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认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自己的教育观点、教育思想始终处于当前教育发展的前沿,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学校蓬勃发展,才能引领教师蒸蒸日上,也才能通过自己的深邃与睿智,言传身教,润泽莘莘学子。一位有灵魂的校长,要用教育家的思想办学,成为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纽带,使每个人获得自我认同感和肯定感,从而促进学校每一位师生的价值认同,成为学校精神与专业的导师。

四、要有爱

“道生于情”,一个有灵魂的校长,一定有水泽大地、润物无声的大爱,是“心中装得下师生”的胸襟博大者,他推崇的一定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而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德为先,有大爱的教育情怀和胸襟。这样的校长会每天清晨微笑着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到校的孩子,会弯下腰轻轻拾起校园地面上的一片小纸屑,会在每一次校会上儒雅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爱意,更会时常告诫自己的老师:要把课堂探究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要学会包容学生的错误,因为他们都是折翼的天使,正等着你的呵护;要学会等待,学生的将来取决于你的耐心与润物无声,静待花开的过程最美……这才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長为本的教育。一个有灵魂的校长,就是这样时时刻刻以自己无尽的人格魅力和无穷的教育大爱去诠释自己的教育情怀,爱惜自己的老师,爱惜自己的学生,甚至爱惜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敬畏之心,打造为人、为学的一片欢喜境界,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总之,作为一校之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引领者、管理者、决策者,无论我们践行何种教育理念,推行何种教育模式,归根结底,只要我们所践行的教育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技能、升华了思想、锤炼了品性,继而达到了全面的发展,那我们所践行的教育就是有灵魂的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多少花俏和浮华,作为校长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守住教育的本真,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将来行走天下的可能,让每个生命体找到其存在的价值,这才是一个优秀校长应该做的事!

猜你喜欢
良知分数灵魂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良知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灵魂树 等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良知”的义务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