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2020-10-30 02:35张珊珊柳亚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2期
关键词:直译

张珊珊 柳亚杰

摘  要:从中国第一步译制片的引进到如今电影市场各国电影的百花齐放,电影作为全球文化艺术沟通的重要一员,其片名的英汉翻译不能只是简单的转换语言,更要考虑艺术性与商业性。本文从中英电影片名差异入手探讨汉译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方法;直译

电影是一种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的产业,通过表演、视觉、听觉等艺术简单直观的给观众带来文化洗礼。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次引进美国电影《大车队》到现在的42年期间,无数个来自异国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当一部异域电影进入观众视线,其电影片名往往能决定该电影在此市场的成败。因此,电影片名的汉译一直是各界人士所重点关注与讨论的对象。翻译英文电影片名时需要考虑到与电影内容的贴合性以及文化差异下观众的接受力,最重要的是要足够吸引眼球,平淡的片名会使观众丧失了解兴趣。

一、中英电影片名差异

在研究片名汉译原则与方法前,首先需要了解西方电影与我国电影片名习得习惯和差异,从而更好的找到跨文化翻译方向。

(一)语言习惯差异

在英语中名词占有重要地位,名词可以替代动词、形容词,甚至可以表状态、表感情、表变化。名词有着灵活多样的变化,英文电影片名多是用名词组成,这也是为什么英文电影片名会大量出现人名、地名、事件名,如COCO,Juno,Chicago,Casablanca,Titanic等作品,体现了名词在英语体系的重要性。而在汉语体系里动词具有决定性作用,片名使用动词具有灵动之感和大气蓬勃的生命力,如《十面埋伏》、《听说》、《荞麦疯长》等作品。

(二)文化差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与西方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方面的天差地别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西方人信奉个人主义,这在电影片名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文电影片名很少出现人名尤其是在商业片和文艺片领域,以人名命名的电影大多是名人传记片,如《阮玲玉》、《焦裕禄》、《孙中山》等作品,为了传播这些名人的事迹与思想将主人公的姓名作为片名。英文电影则与之相反,那些闻名于世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很大部分主题是个人英雄主义,片名直接用主人公姓名来命名如Tony Stark, Hulk等漫威系列电影。

二、片名翻译原则

文学翻译讲求“信、达、雅”,而电影片名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中特殊的一种(张荣臻,秦小红,2014),在跨语言、跨文化、跨种族的交流中一般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一)信息对等原则

片名翻译最基本的是信息对等原则,即翻译片名与原片内容相统一对等,方便观众从片名中获得电影的信息。要求译者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足够了解电影内容与深意。一些译者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为省事根据英文原名直译,时常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电影Dead Poets Society便是一个例子,中文译名为《死亡诗社》,大多数人在看到片名后的第一定位是恐怖悬疑片,但实际上影片是关于一名老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改变学生们的剧情片,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这样的片名会劝退许多害怕恐怖电影的观众,而纯粹被片名吸引的恐怖片倾向型观众看电影却一头雾水。

当然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比如电影Léon。西方电影倾向于以主人公、故事发生的地点来命名,而以人名或者地名命名的国内电影大多数是传记片或纪录片,倘若翻译成《里昂》便会造成信息不对等。中文译名《这个杀手不太冷》基于原片内容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以及性格,还引发了观众对于杀手为何并非性格冷酷的疑问,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激发了人们的兴趣,成功的遵循了信息对等原则。

(二)审美价值原则

许渊冲先生提出翻译讲求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屠国元,2005),要求译者在影片原名和影片内容基础上把握语言和思想美学,将源语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成为目的语,展现艺术魅力体现文化特色,以本土市场观众所接受的审美来重新定义片名。

不难发现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大量的使用了四字短语,如Top Gun《壮志凌云》,Home Alone《小鬼当家》,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Thelma & Louise《末路狂花》,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Bath Beauty《出水芙蓉》等经典译名,四字短语的简洁精炼和流畅顺口增加了片名的美感,短短几字便重现原片所展现的内容和意境并且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心理。

还有不少的翻译佳作是通过使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成语所创作的。利用诗词、成语所包含的故事来隐喻电影内容,符合审美价值使观众从片名上获知影片大意、增强观影兴趣,如Lolita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便出自苏东坡的“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梅棠”,是苏东坡为调侃其八十岁好友迎娶妙齡少女所作,梨花的白象征着老人的白发而海棠的红象征的是红颜女子,这与电影内容不谋而合,译者选择这句诗在片名上就给观众暗喻了电影里大叔与萝莉的不论之恋,可以说是相当贴切。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相同手法的例子,如电影My Fair Lady《窈窕淑女》,其译名出自《诗经》表示美好的女子,以及Away From Her的中文译名《柳暗花明》出自陆游的《剑南诗稿》。以上作品皆遵循了审美价值原则成为了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典译名。

(三)商业价值原则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人们的娱乐生活不再像从前一样单一枯燥,电影院成为了各大年龄、社会阶层人士的休闲聚会场所,而对于电影出品方和投资人来说电影院就是战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票房越来越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唯一因素。优秀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应该遵守商业价值原则,考虑其商业因素,引起本土市场观众的兴趣,从而为之掏出钱包贡献票房。

2006年上映于中国的皮克斯公司动画电影CARS,其片名是根据电影里人物的卡通汽车形象而取名的。从原片名上看,比起动画片,更像是介绍汽车的纪录片,对于没有了解过这一系列电影的观众来说可能会导致定位错误,丧失低龄群体观众。而中文译名为《赛车总动员》,在更富趣味性的同时交代了电影的赛车内容,并且延续了2003年国内引进的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的取名方式,相同的取名方式使人们自然地将前一部电影的好口碑与新一部电影联系上,由于《海底总动员》的成功和庞大的群众基础,使得观众对于《赛车总动员》这个译名的接受度随之大大提升。

而电影Richard Jewell就没有那么幸运,这部在美国好评和奖项提名不断的電影在中国反响平平、鲜为人知,其中文译名《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为此要负有极大责任。中西方的取名方式大相径庭,西方人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冗长且拗口,这种天然的不熟悉感使得中国观众难以记忆片名以致失去传播性,电影最终以第一周仅300万的票房惨淡收场。

三、片名翻译方法

虽然我国每年都会引进至少二十部优秀的国外电影,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中国人对于了解国外电影佳作的兴趣。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弥补了从前因为文化交流不深和技术水平有限而错过佳作的遗憾,现在人们可以接触欣赏到成千上万部外国作品。这些作品的翻译工作大而艰巨,其译名翻译方法大不相同,总体可以归类为以下五个方法:

(一)音译

音译指根据源语发音直接将片名译为目标语。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大多应用在以被译入语文化所广泛接受与熟知的人物和地点为原片名的电影上,并在不影响观众对电影类型和内容判断的情况下使用音译法。

比如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Romeo and Juliet就直接采取了音译法译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在中国是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人尽皆知的爱情故事,音译片名利用了原著的群众基础简单直接地达到了最佳效果。类同的还有Jane Eyre《简爱》,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Macbeth《麦克白》,Hamlet《哈姆雷特》,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等名著或畅销小说改编电影。

(二)直译

直译的特点是尽量保留源语意思和形式下,转换成目标语。尤其是当片名能高度符合和概括影片内容时,应首选直译法。在传统翻译中,直译法也是最为常用和最被推崇的翻译方法,因为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熊殊颖,2014)。采用直译法的电影译名很程度上保持原意,甚至连语序也不做变动,中英片名高度重合,如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Rain Man《雨人》,Pulp Fiction《低俗小说》,Citizen Kane《公民凯恩》,Love Story《爱情故事》,Cold Mountain《冷山》,The First Blood《第一滴血》,True Lies《真实的谎言》,Taxi Driver《出租车司机》,Beauty and Beast《美女与野兽》等。还有一些由于英语语法和用词习惯和汉语的特性不同,会将语序结构进行细微变动但大体上不影响一致性,如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The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Paths of Glory《光荣之路》,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A Walk in the Clouds 《云中漫步》,Dr. Strangelove《奇爱博士》,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望号街车》等。以及根据专有名词和名著命名的电影也采用直译法,例如以拓扑学著名理论The Butterfly Effect为名的电影直译为《蝴蝶效应》,简·奥斯汀的代表作Pride and Prejudice也直译为《傲慢与偏见》。

(三)意译

意译即当译语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无法理解原文的字面意思时,译者抛弃原文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再创作,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内容信息功能对等一致的目的。由于中英文化差异巨大,而且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简单的直译无法给所有观众传达电影的内容和思想,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另拟片名来贴合电影核心。

《末路狂花》是经典的意译的例子。Thelma and Louise直译为《塞尔玛和路易丝》,是两位女主人公的姓名,但国内观众对这样以两个国外陌生名字为片名的电影提不起兴趣,所以译者进行了主观再创作,现在的片名中“末路”二字不仅向观众表明了公路片的电影类型还揭示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壮结局走向,“狂”字代表了女主人公们在被男权社会长期压迫后意识觉醒的一系列反抗行为,传达了电影中的暴力色彩,而“花”则象征了故事主人公的女性形象,《末路狂花》这个译名为这样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女性视角下的女权主义电影增添了不少色彩。

同样优秀的例子如Flipped《怦然心动》,原意是“改变”、“翻转”,而中文译名用《怦然心动》这短短四字传达出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恋,极富美感;Coherence《彗星来的那一夜》,英文原意是“相干性”这对国内观众来说过于晦涩(刘璐,2016),现在的片名更符合观众审美且与电影内容里的彗星扣题;Ghost《人鬼情未了》,直译为《鬼魂》容易造成观众误解,实际上这是一部具有恐怖氛围的爱情片,意译过后的片名更切合电影主题,也更富浪漫之感。

(四)音译意译结合

当以人名、地名、事件名做片名的电影不被译入语市场观众所熟知的情况下,可采用音译意译结合法。在音译原片名的基础上,适当添字使片名更完整、更符合译语语言习惯,且与原片内容相切合。如Shrek如果根据发音译为《史莱克》,观众无法单纯的从片名上获取任何电影内容信息,而译者在音译的基础上增加了“怪物”二字译为《怪物史莱克》则有助于观众了解电影的类型、内容以及主人公史莱克的身份,更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再如Forrest Gump《阿甘正传》,音译名为《福雷斯特·冈普》,这样的片名对于观众来说不仅难以记忆而且不具有亲切感,而《阿甘正传》这个译名便巧妙的解决了尴尬。译者首先从原片名的发音中提取相似发音“甘”字再利用文化转移将“甘”字套入中国知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名著《阿Q正传》里,使观众自然而然地的将这两部作品联系在一起,潜意识里了解《阿甘正传》是一部个人传记片,明确了把握电影内涵的方向,从而激发想去电影院看看究竟与《阿Q正传》有何关联的兴趣。

除此之外,采取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译名还有许多,如Titanic《泰坦尼克号》,Garfield《加菲猫》,Patton《巴顿将军》,Tarzan《人猿泰山》,Robinson《鲁宾孙漂流记》,Elizabeth《伊丽莎白女王》,Aladdin《阿拉丁神灯》,Philadelphia《费城故事》,Maurice《莫里斯的情人》等作品。

(五)直译意译结合

与传统翻译尽量采用直译忠于原文的原则相比,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如仅直译原片名时,常会无法准确传达影片类型和内容,意译通过适当的修改弥补了直译不够吸引观众眼球的缺陷,因此在影视片名汉译领域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最为常见。

说到直译与意译结合的经典译名就不得不提《魂断蓝桥》,其英文原名为Waterloo Bridge直译为《滑铁卢桥》(段新苗,2010),源自于拿破仑在此战败经历了辉煌到没落。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对滑铁卢桥的背景熟知的并不多,没办法很好地融入这样的文化意象中,改译为《魂断蓝桥》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魂断”一词具有肝肠寸断的凄凉悲伤之感,“蓝”字在文化意象里则代表了忧郁情绪,译者巧妙地修改三字便将电影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出来,配合电影本身,去细品译名让人念念不忘,至今仍被奉为翻译典范。相同翻译方法的还有:The Notebook《恋恋笔记本》,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The Sixth Sense《灵异第六感》,Interstellar《星际穿越》,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西线无战事》,Bad Genius《天才枪手》,Legends of the Fall《燃情岁月》等电影。

四、结束语

总之,电影是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产业,每个小细节都需要精心打磨,而优秀的电影片名就是电影通向成功的敲门砖,因此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译者应基于以上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和方法,把握电影的内容与核心,做到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恰到好处,片名里过少的信息量容易导致观众兴趣缺失而过多的信息量又会剧透从而失去惊喜感。译者还需要足够了解两国文化,在遣词造句的翻译中符合艺术审美要求,为电影增添无限美感,达成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完美兼容,通过电影这一文化交流形式奉上一场艺术盛宴。

参考文献

[1]  屠国元.三湘译论 第四辑[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  張荣臻,秦小红.英汉互译的多元化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3]  熊殊颖.浅谈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及方法[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01):108-109.

[4]  刘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11):253-254.

[5]  段新苗.文化视角下的中西电影片名互译研究[J].电影文学,2010(04):156-157.

作者简介:张珊珊,1999年1月23号,女,汉族,浙江临海,本科在读生,毕业院校:浙江树人大学,毕业专业:商务英语,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与翻译。

柳亚杰,1971年12月,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硕士,讲师,毕业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专业:英语语言与文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与教学。

猜你喜欢
直译
中国文学外译中“直译”表现形式的差异性及时代因素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中英文化间的成语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习语英译探析
再谈文学作品的可译性
浅谈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本土化
文化传真视角下中医隐喻的“直译”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