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0-10-31 02:48冯彦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脑水肿注射用

冯彦伟

(嵩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400)

脑出血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血压或淀粉样脑血管病均可能导致非外伤性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过度劳累、饮酒、情绪激动等为诱发因素。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临床医生认为患者体内血肿的占位效应可导致神经细胞原发性损伤及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性变化,加重病情,且脑出血后血液容易进入脑室造成继发性蛛网膜下腔积血,最终形成脑血管痉挛,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1-2]。临床上发现单一用药治疗对部分患者的效果欠佳。给予患者氟桂利嗪治疗可抑制钙离子内流,避免细胞内钙超载,保护脑细胞,抵抗局部缺血的问题。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增加神经营养,在神经元生长、存活、分化、突触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减轻神经损伤,与氟桂利嗪联合应用可协同发挥作用[3]。本研究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嵩县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将接受单一氟桂利嗪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甲组。将接受氟桂利嗪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乙组。甲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6~76岁,平均(65.43±6.38)岁;基底核脑出血21例,丘脑出血13例。乙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8~79岁,平均(65.36±6.30)岁;基底核脑出血20例,丘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4]中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②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③肾、肝功能障碍患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接受甘露醇、葡萄糖及胞二磷胆碱等基础药物治疗。给予甲组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口服,每天夜间服用10 mg。在相同氟桂利嗪的基础上给予乙组患者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23]肌内注射,每次注射30 μg,每日1次。所有患者连续治疗3周。在此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头痛、血压骤降等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1)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CT检查测量脑水肿面积,并计算血肿体积。(2)采用神经缺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共计4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3)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2 结果

2.1 脑水肿面积和血肿体积治疗前,乙组脑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分别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水肿面积和血肿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乙组脑水肿面积和血肿体积均小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水肿面积、血肿体积比较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甲组和乙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3.21±1.17)、(13.14±1.20)分。治疗后,甲组和乙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8.85±0.84)、(7.34±0.69)分。治疗前,乙组与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乙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甲组(P<0.05)。

2.3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乙组血清IL-6、TNF-α和CRP分别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乙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30%,发病率与病死率较缺血性脑卒中高,且部分患者在入院24~48 h内受血肿扩大而影响早期神经功能,出现不良结局[5]。脑出血发生1个月后病死率可达35%~52%,发病6个月后约80%的存活患者有后遗症[6]。脑出血后必然出现的脑水肿是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救治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氟桂利嗪是治疗脑出血的常用药物,作为一种钙通道阻断剂,可避免缺血造成细胞内部病理性钙超载引起的细胞损伤。氟桂利嗪通过阻止钙离子内流而减少细胞受损,缓解血管痉挛程度,能够长久抑制收缩性物质造成的持续血管痉挛,对血管起保护作用[7]。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损伤修复中有重要作用,目前被广泛用于视神经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以加强血管修复,改善神经功能[8]。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修复神经鞘膜,抑制神经元凋亡,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脑部缺血位置血流灌注量,同时还能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所致的神经元凋亡,降低神经元耗氧量,为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打下基础,最终促进患者康复[9]。本研究发现,在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后患者的脑水肿面积和血肿体积更小,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更低。氟桂利嗪可改善微循环,抑制水肿,减少血管痉挛的发作次数,同时也可抑制脑细胞钙超载造成的细胞凋亡,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有效预防脑水肿[10-11]。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为机体提供营养支持,为机体受损神经元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神经因子表达,修复受损脑细胞及神经,缓解神经退行性病变,且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的作用,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12]。

综上所述,在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脑出血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脑水肿和血肿情况,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脑水肿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