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析

2020-10-31 02:48吴慧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胆囊癌腺瘤胆囊

吴慧娟

(渑池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河南 三门峡 472400)

胆囊息肉样病变为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与慢性炎症有关,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为其常见表现,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相关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和胆囊癌的癌胚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相似性[2]。选择简单、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临床判断病变性质有重要价值。CT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图像清晰、扫描时间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疾病的诊断、筛查,对临床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积极意义[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探讨CDFI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渑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6例患者:17例胆固醇性胆囊息肉,10例胆囊炎性息肉,8例腺肌样增生,6例胆囊腺瘤,5例胆囊癌;女24例,男22例;年龄23~64岁,平均(43.28±9.87)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6 kg·m-2,平均(22.76±1.25)kg·m-2。本研究经渑池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所有疾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精神障碍、肝脏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②合并依从性差、难以配合完善研究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检查方法

1.3.1CT检查 仪器:CT增强扫描仪(荷兰Philips,MX-4000 Dual)。设置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电流175 mAs,重建层厚2 mm。检查前注入稀释后的泛影葡胺300~500 mL至患者胃部,注射速度为2~3 mL·s-1。使患者仰卧,扫查胆囊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以得到诊断结果。

1.3.2CDFI检查 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Philips,Affiniti 50)。探头频率:3.5 MHz。患者需保持空腹接受检查。使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沿右肋间、肋缘下、剑突下行多切面扫查,清晰显示胆囊后检测胆囊内、胆囊周围血流。以COFI模式探查病灶血供,以脉冲多普勒判断血流性质,记录胆囊病变大小、部位、形态、血流信号、内部回声、边界变化、息肉基底部宽度、随体位变化有无移动,从而评估病变结果。

1.4 观察指标(1)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CT检查、CDFI检查结果。(2)不同病变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3)不同病变超声声像图情况。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CDFI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诊断结果(n)

2.2 Vmax、RI胆囊腺瘤、胆囊息肉患者RI、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患者RI、Vmax大于胆囊腺瘤、胆囊息肉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变Vmax、RI比较

2.3 超声声像图胆囊炎性息肉:多发于胆囊底部、胆囊体,基底部较宽,大多直径≤5 mm;主要回声为中高回声,较少见低回声,基底部大多无明显血流信号,而囊内存在小结石时能观察到高回声(彗星尾巴状)。胆固醇性胆囊息肉:颗粒状、桑葚状或乳头状隆起,多数直径≥10 mm,基底狭窄且有蒂,内部呈中等回声(强回声)结节,大多无彩色血流信号,且不会随体位改变。胆囊腺瘤:乳头状或球形,基底宽,常见于体部,单发,直径7~15 mm,大多存在胆囊结石,呈强回声,40%~50%基底部存在血流信号。腺肌样增生:团块状,底部多发,基底较宽,直径通常为5~10 mm,大多无血流信号,部分基底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单发,囊壁可见强回声结节。胆囊癌:基底宽,边界、形态不规则,直径通常≥15~22 mm,胆囊壁增厚或正常,强回声结节。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能引发胆结石、胆囊炎、胆囊癌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长期临床实践指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5 mm时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4]。因此选择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断方式早期鉴别病情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防止恶性病变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CT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措施,可清晰显示病灶信息,对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积极意义,但其易受局部囊壁血管异动的影响,从而误诊为恶性病变,不利于临床对症治疗[5]。研究证实,血管生成为肿瘤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胆囊息肉样恶性病变患者的血管增生,导致胆囊分支动脉扩张,从而使血流量显著增加[6]。CDFI能清晰显示肿瘤血供特点且能检测血流参数、血流来源,从而鉴别病变性质。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胆囊腺瘤、胆囊息肉患者,胆囊癌患者RI、Vmax升高。分析原因在于胆囊癌组织中新生小血管数量较少,而中等大小厚壁小动脉数量较多,故CDFI表现可见RI、Vmax明显增高[7]。徐文波等[8]研究指出,若以血流分级≥Ⅱ级为恶性病变的判断指标,其灵敏度可达80%,特异度可达94%;CDFI可显示胆囊大小、形态及胆囊壁厚度,准确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位置、大小等,有助于临床了解相应问题的具体情况、发生特点,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报道显示,与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采用超声诊断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更具特征性,对判断胆囊息肉样良性病变的分型有显著优势[9]。本研究结果显示,CDFI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可见CDFI检查有助于临床鉴别病情并实施针对性治疗。行CDFI检查时需注意多角度、多体位探查胆囊病变,以避免探测深度、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对较难辨别者需结合二维超声内部回声、大小、形态等进行综合考虑[10]。

综上所述,CDFI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胆囊癌腺瘤胆囊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胆囊癌中的作用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