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与X线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比较

2020-10-31 02:48齐小兵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肋骨外伤胸部

齐小兵

(博爱县人民医院 CT室,河南 焦作 454450)

肋骨骨折为骨科常见的疾病,病因与直接或间接外界暴力有关,其典型症状为局部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严重时还可引发肺部感染,甚至死亡[1]。因此临床应尽早判断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X线为常规肋骨骨折的诊断方式,快捷、方便、价廉,可移动至床旁检查,对明显肋骨骨折、胸部外伤做出正确诊断,对临床评估病情及实施针对性治疗有积极意义。但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膈下肋骨骨折、无明显错位裂缝骨折影像重叠,X线难以发现,故易出现误诊、漏诊,从而影响预后[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64层螺旋CT(64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64-MSCT)、三维重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拓展了肋骨骨折的诊断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4-MSCT影像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后处理技术丰富,是肋骨骨折诊断方式的重要补充。本研究比较64-MSCT、X线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73例患者:男42例,女31例;年龄23~54岁,平均(38.67±7.53)岁;致病原因为21例击打伤,32例车祸伤,4例高空坠落伤,16例跌倒伤;单根肋骨骨折28例,多根肋骨骨折45例。临床表现有明确外伤史,胸部压痛、疼痛,皮肤损伤及其他合并伤等。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博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软组织肿胀、胸部压痛、明显外伤、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精神病史;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合并CT、X线检查禁忌证及不配合研究者。

1.3 检查方法

1.3.1X线 检查仪器:X线机(日本岛津,ED-150L)。拍摄正位片,不同体位下拍摄膈上肋骨片、膈下肋骨片。结合正位肋骨片,拍摄可疑肋骨骨折位置切线位片、斜位片。拍摄斜位片时患侧贴近台面,中心线过检查位置,根据压痛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肋骨斜角度。

1.3.264-MSCT 检查仪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抬高上臂,扫描范围为第1肋骨上缘至第12肋骨下缘。参数设置: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50 mA,螺距为1.2∶1,扫描速度为每圈0.5 s,层厚为5 mm,准直器宽度为20 mm。指导患者维持屏气状态,尽量于1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扫描。图像重建(间隔1.25 mm,层厚1.25 mm),上传重建图像至工作站,以VR图像观察肋骨轮廓,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organization,MPR)观察肋骨,对可能出现骨折的肋骨沿其长轴实施曲面重建,确保可清晰观察肋骨的完整情况。

1.4 肋骨骨折的诊断标准肋骨骨折的诊断标准:(1)贯穿骨折线且断端有成角、嵌插、错位为移位骨折;(2)存在明显外伤史,一侧骨皮质凹陷、断裂、隆起或断端无裂缝骨折,有(无)软组织水肿、局限性胸膜反应为非移位骨折。

1.5 图像质量的评估标准图像质量Ⅰ级:清晰呈现解剖结构细节,无伪影。图像质量Ⅱ级:能显示解剖结构,存在少量伪影,不影响阅片。图像质量Ⅲ级:能基本显示解剖结构,界面模糊,存在大量伪影,对阅片构成干扰。

1.6 观察指标(1)64-MSCT、X线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2)64-MSCT、X线的图像质量。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73例肋骨骨折患者经手术证实有28例单根肋骨骨折,45例多根肋骨骨折,共检出骨折165处。64-MSCT对骨折的检出率、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5.76%(158/165)、96.43%(27/28)、95.56%(43/45)。X线对骨折的检出率、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78.18%(129/165)、71.43%(20/28)、75.56%(34/45)。64-MSCT对骨折的检出率、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相应检出率(P<0.05)。

2.2 图像质量64-MSCT图像质量优于X线(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n(%)]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肋骨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其不仅会引发肺挫伤、气胸、呼吸困难等,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故对肋骨骨折应及时选择有效的检查措施,明确骨折数量、部位、程度及合并伤。

由于X线检查方便、快捷、价廉,尤其可进行床旁移动X线摄影,一直以来是肋骨骨折、胸部外伤的首选检查手段。近年来,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的普及,使X线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效提高了摄影成功率,使X线在急诊肋骨骨折、胸部外伤检查中的作用得到认可。X线能有效反映肋骨形态及走行方向,可明确诊断明显肋骨骨折及各种合并损伤,对病情评估有积极意义。但X线为二维叠合影像,对组织密度的分辨率较低,而肋骨解剖呈圆拱状,无法在同一平面影像上全部投影,加之胸部多重结构的重叠遮盖,导致X线难以清晰显示一些无明显错位的隐匿性骨折且易受腹腔器官、投照角度的影响,故易出现漏诊[4]。

相关研究显示,X线检查对膈上肋骨骨折、膈下肋骨骨折的漏诊率分别达20.5%、33.3%,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64-MSCT覆盖范围大,扫描速度快,无需特殊摆位,伪影干扰少,完全能够满足肋骨骨折急诊患者的要求。64-MSCT组织密度分辨率较高,对肋骨骨折、胸膜、纵隔、肺组织、胸壁软组织合并损伤均能做出细致的成像评估[6]。通过MPR与VR既可以细致分析肋骨内外结构,又可以三维立体观察骨折及移位情况,对手术复位固定有重要参考价值。MPR较X线可获得更多的影像信息,尤其CPR技术一方面可显示骨折具体形态、部位、数量,还能展现骨折附近的胸膜情况和软组织变化,使在同幅平面图像上显示不在同一平面弧形走行的肋骨,提高了肋骨观察的整体效果[7]。VR可制作胸廓骨性结构的三维立体图像,利用切割技术将重叠的影像去除,提供更清晰、直观的肋骨三维立体全貌图像,有助于观察骨折数量、位置及对位、对线位情况,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8-9]。张俊仁等[10]对83例胸部外伤患者(共211处肋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X线、MSCT检查,X线检出率为71.09%(150/211),MSCT初诊检出率为95.73%(202/211),MSCT复诊检出率为100.00%(211/211),充分显示了MSCT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64-MSCT对骨折的检出率、对单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依次为95.76%、96.43%、95.56%,高于X线检查,且64-MSCT图像质量优于X线,可见64-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成像质量更好,检出率更高。

综上所述,与X线比较,64-MS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高,成像质量优,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循证支持。

猜你喜欢
肋骨外伤胸部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