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入检查室后应激反应及图像采集质量的影响

2020-10-31 02:48吴琼吴景楠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造影术桡动脉依从性

吴琼,吴景楠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a.介入手术室;b.导管室,河南 郑州 450000)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心血管造影手段,即将冠状动脉导管置入冠状动脉开口部位,注射造影剂,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1]。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二者的疗效相似。经桡动脉入路具有损伤小、术后体位自由、穿刺点不易感染、费用少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图像采集质量是决定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显示,图像采集质量和患者诊查依从性相关[2],但患者检查前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诊查依从性。聚焦解决模式是一种心理干预手段,以心理学为基础,以寻找问题解决方法为理念,可有效发挥患者自身力量达成目标。本研究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入检查室后应激反应及图像采集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136例患者。按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女23例,男45例;年龄41~72岁,平均(56.85±7.06)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及中专21例,大专及以上18例。观察组:女25例,男43例;年龄43~71岁,平均(57.42±6.68)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及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存在心绞痛、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2)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③不能耐受手术;④对对比剂过敏。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检查前进行健康宣教,检查中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检查后告知患者多饮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具体如下。(1)描述问题:检查前了解患者各方面的资料,与患者一对一交流,引导患者表达自身感受,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进行认知干预,增加患者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认知,从而配合检查。(2)构建目标:协助患者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鼓励患者制订可行目标,探讨如何迈进目标。(3)探查例外:以正性暗示、积极引导等方式使患者回忆处理此类问题的成功经验,如既往临床检查产生负面情绪时是如何处理的。(4)给予反馈:了解患者检查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对其做出的努力给予赞赏,增强患者战胜负面情绪的信心。(5)评价:评价患者目前心理状态和应对方法,总结好的经验,帮助患者解决更多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1.3.1生命体征 记录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1.3.2焦虑程度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SAS总分0~100分,分界值为50分,<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3]。

1.3.3图像采集质量 将图像质量分成Ⅰ~Ⅲ共3个等级。Ⅰ级:冠状动脉显示清晰,未见HR或呼吸运动波动伪影。Ⅱ级:冠状动脉显示略微模糊,可见少量伪影,但不影响诊断。Ⅲ级:冠状动脉显示模糊,可见严重伪影,影响诊断。

1.3.4诊查依从性 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共3个等级。诊查时情绪平稳,积极配合诊查工作,诊查时间短于45 min为完全依从;诊查时情绪相对平稳,在医护人员强调下配合完成诊查工作,诊查时间45~50 min为部分依从;诊查时情绪波动大,在医护人员反复劝说下完成诊查工作,诊查时间超过50 min为不依从。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计入总依从。

2 结果

2.1 HR、SBP、DBP、SAS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HR、SBP、DBP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R、SBP、DBP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诊查依从性对照组完全依从38例,部分依从16例,不依从14例;观察组完全依从50例,部分依从14例,不依从4例。观察组患者诊查依从性[94.12%(64/68)]较对照组[79.41%(54/68)]高(χ2=6.403,P=0.011)。

2.3 图像采集质量干预后,观察组图像采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HR、SBP、DBP和S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图像采集质量比较[n(%)]

3 讨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能有效显示冠脉钙化斑块,准确判断冠脉病变狭窄程度[4]。图像采集质量与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指出,高质量图像的获取依赖于患者的高度配合,但受患者认知程度、情绪等影响,患者诊查依从性不高,故需给予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诊查依从性,进而提高图像采集质量[5]。

常规护理干预重在灌输与传授知识,而聚焦解决模式为新型心理护理模式,旨在挖掘患者的潜能,总结患者成功经验,并通过构建可行目标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达到预期目标[6-7]。多数患者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缺乏了解,诊查前会出现担忧、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机体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压上升,HR加快,进而影响心脏搏动程度,冠脉血管位置变化大,导致图像采集质量降低。聚焦解决模式通过描述问题、构建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等,可提升护理水平。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从预约到实施通常需要3 d,在此期间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其宣泄内心情绪,并给予患者认知干预,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减轻顾虑。通过鼓励患者制定可行的目标并寻找问题解决办法,实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能增强患者战胜负面情绪的信心,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患者全身心放松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提升图像采集质量[8]。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HR、SBP、DBP、SAS评分较对照组低,诊查依从性较对照组高。这提示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可改善焦虑状态,减轻入检查室后应激反应,提高诊查依从性。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图像采集质量优于对照组,说明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可提升图像采集质量。

综上可知,将聚焦解决模式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可改善焦虑状态,减轻入检查室后应激反应,提高诊查依从性,提升图像采集质量。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前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顺利进行交流。交流的地点和时间需适宜,避免环境嘈杂影响交流,鼓励患者宣泄内心情感,可适当给予鼓励性肢体动作和语言。

猜你喜欢
造影术桡动脉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老年女性患者冠脉介入诊疗入路血管的选择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