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10-31 02:48王香人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脑外伤肺部规范化

王香人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感控管理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1191)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外伤昏迷患者脑组织特定区域受到广泛性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昏迷时间难以明确,患者咳嗽、吞咽反应消失或减弱,无法进行排痰,易误吸呕吐物,从而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1]。有研究指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细菌感染,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2]。因此,应给予ICU脑外伤昏迷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规范化护理干预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通过风险评估筛选肺部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针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痰液性状给予对症处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ICU收治的9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根据建档时间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规范组,每组48例。常规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2~53岁,平均(37.47±7.33)岁;脑外伤类型为重型颅脑损伤13例,脑干损伤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硬膜外血肿5例。规范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15±7.47)岁;脑外伤类型为重型颅脑损伤14例,脑干损伤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硬膜外血肿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外伤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分;②卧床时间超过1 d。(2)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肺部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④入院前合并感染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压力性损伤。

1.2 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即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性护理,维持病房环境,控制探视次数,静脉输注营养液。

1.2.2规范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规范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风险评估: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卧床时间,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吞咽功能障碍,是否有留置胃管、气管插管、吸痰等相关操作,全面评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并进行记录,对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标注。(2)病情观察: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包括呼吸、脉搏、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②观察痰液气味、颜色、量、异物等。(3)预防措施:①口腔护理,即增加口腔清洁频率,使用口腔护理液每日2次,每4 h湿润口唇1次;②排痰护理,即及时进行排痰,清理口腔异物,若痰液无法排出则进行吸痰,避免误吸、反流;③及时调整体位,预防褥疮;④并发症预防,即行人工气道护理,每日更换1次无菌剪口纱,每间隔4 h监测1次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压力,维持压力20~30 cmH2O,严格无菌操作;⑤营养护理,即早期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利用营养管输送营养液。

1.3 肺部感染标准(1)经人工气道或纤维支气管镜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或防污染样本毛刷采样分离病原菌超过103cfu·mL-1;(2)痰培养细菌浓度超过107cfu·mL-1;(3)呼吸道、血标本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4)经人工气道或纤维支气管镜分离培养下呼吸道吸引物,致病菌超过105cfu·mL-1。以上标准符合1条即诊断为肺部感染。

1.4 观察指标(1)肺部感染。(2)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褥疮、尿路感染。(3)护理前、护理1个月、护理2个月患者的昏迷程度,以GCS进行评估,最高分值15分。GCS为15分表示正常,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3分以下表示脑死亡或预后极差。(4)家属护理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值19~95分,85~95分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较满意,19~69分不满意。将非常满意、较满意计入家属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规范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17%(2/48)]较常规组[18.75%(9/48)]低(χ2=5.031,P=0.025)。

2.2 并发症常规组发生电解质紊乱2例,褥疮2例,尿路感染4例;规范组发生尿路感染1例。规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8%(1/48)]较常规组[16.67%(8/48)]低(χ2=6.008,P=0.014)。

2.3 昏迷程度护理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两组患者GCS评分高于护理前,规范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CS评分比较分)

2.4 家属护理满意度规范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ICU脑外伤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复杂,与病房环境、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等有关。长期住院患者一般为多种细菌携带者,可通过喷嚏、咳嗽传播细菌;ICU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器、呼吸机可产生气溶胶颗粒,作为细菌载体;大小便失禁患者排泄物同样会恶化病房环境[3-4]。ICU患者病情危重,常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破坏口腔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导致大量耐药菌出现,而昏迷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降低,易出现口咽分泌物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升高[5]。邵春梅等[6]研究指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高,致病菌较多,临床给予必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规范化护理干预是临床上重要的干预措施,通过风险评估筛选肺部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加强看护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加强病情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痰液性状及时发现有感染倾向的患者,给予其对症处理,避免病情进展[7]。张长玲[8]在研究医院感染预防期间护理管理的价值中发现,规范化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院内感染。规范化护理干预通过口腔护理、排痰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措施以减少患者口腔细菌定植,加强口腔卫生,对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进行预防,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提示规范化护理干预可减少ICU脑外伤昏迷患者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发现护理后1、2个月,两组GCS评分高于护理前,规范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这表明规范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规范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的患者家属认可度高。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ICU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家属认可度。

猜你喜欢
脑外伤肺部规范化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