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雷梁在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应用

2020-11-02 12:54牛朋朋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0期
关键词:贝雷贝雷梁剪力

牛朋朋

(中铁十七局集团上海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135)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化章街站位于人民南路和化章街交叉口,车站沿人民南路南北方向布置,车站主体为明挖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标准段为单柱双跨箱型框架结构,总长212.6m,标准段结构宽度20.1m,总高13.59m,结合深基坑施工设计经验,本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内支撑的形式。

化章街站-通达街站盾构区间左线隧道长1122.487m,右线隧道长1123.806m。区间自化章街站大里程井始发,沿人民南路路中向北,沿现状道路布设,以1000m 的半径曲线向左转,至人民南路与通达街交口处设置的通达街站,区间含有4 处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1000m,最大曲线半径4000m,区间采用V 字坡,最大坡度25‰,隧道结构最大埋深为16.7m,最小埋深为10.5m,左右线间距14.2m,本区间设置一座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冻结法施工。

为解决化章街站附属围护结构和盾构区间施工场地冲突问题,而设计化章街站45t 龙门吊行车梁架设在化章街站附属围护结构以外,便于化章街站附属围护结构和化章街站-通达街站盾构区间同步施工。

1.2 贝雷梁布设及行车参数情况

1.2.1 行车主要参数

MG45-24m 门吊单台重约142t,最大额定载重45t;门吊跨度24m,大车轮距10.2m,单悬臂,左悬臂有效长度8.5m、左悬臂有效长度6.5m;门吊整机工作环境A6,主钩起吊速度1.5~15m/min。

行车主要部件包括:大车、钢支腿、主梁及小车等,各部件的重量见表1。

1.2.2 行车梁的布置

化章街站行车轨道梁平行于车站布置,端头井东侧轨道梁位于冠梁上,标准段位于基坑外便道上,西侧轨道梁沿标准段冠梁布置,跨车站端头井处采用六排单层加强型标准贝雷架[1-2]并排间距225mm 放置。

表1 行车主要部件重量

便道与冠梁上侧的轨道梁尺寸宽500mm,贝雷架单片1.7m×3m,每排5 片。为了使六排贝雷架能均匀受力,在贝雷架上方满铺[14b 槽钢,在槽钢上放一块厚8mm 的钢板,详情如图1 所示。

图1 贝雷梁平面

图2 贝雷梁纵剖面

图3 贝雷梁横剖面

2 行车梁设计

2.1 行车梁承载力验收

行车自重:G1=142t,小车自重35t,最大荷载Qmax为45t,行车主 梁 上 均 布 荷 载 为 [(142-35-2×15)×1000×9.8/1000]/44=17.15kN·m。

图4 行车结构受力

在行车最大荷载45t 且最大有效悬臂长度8.5m 时,该侧轨道梁的受力最大[3]。行车共有四个支腿,每个支腿有两个轮子,根据荷载分布情况可以算出单侧最大压力为P=1617.41kN,每个轮子上的压力为F=1617.41kN/4=404.35kN。预埋钢板尺寸为300mm×150mm×10mm,轨道梁混凝土采用C30,抗压标准值为20.1N/mm2,设计值为14.3N/mm2。轮子对轨道梁最大的应力为δ=404.35×1000/(300×150)=8.99N/mm2<14.3N/mm2,故轨道梁满足强度要求。

2.2 贝雷梁受力验算

根据行车技术参数表中数据及工程实际情况[4],贝雷架在行车悬臂端的受力最大,最大单轮压为404.35kN,行车单侧行驶共使用两组轮子,组间距为10.2m,每组有2 个轮子,即一组轮压为808.7kN;贝雷架搭设采用加强单层六排形式,贝雷片自重为420千克/片,单层六排共30 片,因此贝雷架总重为148.18kN;钢轨道自重为43kg/m;其余如钢轨枕、螺栓重量可忽略,则均布荷载:

q=8.17kN/m+0.42kN/m=8.59kN/m。

贝雷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及弯矩如图5~图7 所示。

在均布荷载q=8.59kN/m,支座处的最大剪力:

F=ql/2=8.59×15.12/2=64.94kN

图5 均布荷载

图6 均布荷载剪力

图7 均布荷载弯矩

跨中最大弯矩为M=ql2/8=8.59×15.12×15.12/8kN·m=245.47kN·m。

查表得知321 型六排单层加强型标准桁架容许抗弯为[M]=10125kN·m。

查表得知321 型六排单层加强型标准桁架容许抗剪为[M]=1470kN。

行车在贝雷梁上行走时分三种工况[5]考虑贝雷梁的受力情况:

工况一:当行车的一组轮子行驶贝雷梁跨中,另外一组轮子在贝雷梁外,贝雷梁的受力情况[6-7]如图8~图9 所示。

图8 工况一剪力

图9 工况一弯矩

在不考虑自重情况下支座处剪力:

F=808.7/2=404.35kN

跨中弯矩M=Fl/4=808.7×15.12/4=3056.89kN。

与贝雷梁自重叠加得:

Fmax=404.35+64.94kN=469.29kN

Mmax=3056.89+245.47kN·m=3302.36kN·m

考虑动荷载情况下取1.2 的安全系数则:

Fmax=469.29×1.2kN=563.15kN<1470kN

Mmax=3302.36×1.2kN.m=3962.83kN·m<10125kN·m,均满足要求。

工况二:当行车的一组轮子行驶在贝雷梁中,另外一组轮子在贝雷的支座上,受力如图10~图11 所示。

图10 工况二剪力

图11 工况二弯矩

在不考虑贝雷梁自重情况下支座处剪力:

F1=F+F×4.92/15.12=808.7+808.7×4.92/15.12kN=1072kN

F2=F×10.2/15.12=808.7×10.2/15.12=545.55kN

最大弯矩为M=F1×10.2-F×10.2=1072×10.2-808.7×10.2=2685.66kN·m

与贝雷梁自重叠加得:

Fmax=1072+64.94kN=1136.94kN

Mmax=2685.66+245.47kN·m=2931.13kN·m

考虑动荷载情况下取1.2 的安全系数则:

Fmax=1105×1.2kN=1136.94kN<1470kN

Mmax=2838.53×1.2kN·m=2931.13kN·m<10125kN·m,均满足受力要求。

工况三:当行车的两组轮子行驶在贝雷架上且中心与贝雷架的中点重合,贝雷梁的受力情况如图12~图13 所示。

图12 工况三剪力

图13 工况三弯矩

在不考虑贝雷架自重情况下支座处剪力:F1=F2=F=808.7kN

最大弯矩为M=F1×a=808.7×2.46kN·m=1989.4kN·m

与贝雷梁自重叠加得:Fmax=808.7+64.94kN=873.64kN

Mmax=1989.4+245.47kN·m=2234.87kN·m

考虑动荷载情况下取1.2 的安全系数则:

Fmax=873.64×1.2kN=1048.37kN<1470kN

Mmax=2234.87×1.2kN·m=2681.84kN·m<10125kN·m,均满足受力要求。

3 贝雷梁的量测和检查

3.1 监控量测

施工后立即对贝雷梁进行监测,包括各类沉降、位移、噪声等的监测,每天至少一次。

3.2 临时路面系统的检查

为了确保贝雷梁上面的行车及下面的施工人员的安全,在贝雷梁安装完后[8],对成型后的贝雷梁进行试压,试压成功后,对通过贝雷梁的行车限速等措施,以减小梁上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对贝雷梁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时安排专人对贝雷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贝雷梁的正常、安全的使用。主要检查项目有[9]:梁面是否有坑洼不平及破裂;梁面板是否有破损;板与板间的缝隙高差是否有大的变化;梁面板与贝雷梁之间的胶垫是否脱落;贝雷梁的连接销钉是否有松动、脱落;贝雷梁上下节点是否脱焊、螺栓是否松动;贝雷梁两端与墩台的连接螺栓是否破坏;贝雷梁的跨中扰度是否超标;贝雷梁杆件的受力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等。

4 结束语

贝雷架间距可以灵活调整,单层贝雷架也可以拼装成双层贝雷架,梁上下贝雷架还可以安装加强弦杆;贝雷梁属于钢便梁的一种形式,其具有安装快捷[10]、结构灵活多变,方便多次周转使用,经济实用等优点,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化章街站贝雷梁系统,经过专家论证后进行了实施,从贝雷梁预压和实际施工的沉降观测数据显示[11-12],沉降量均满足规范要求,是较为成功的施工案例,即解决了化章街站附属结构施工和盾构施工冲突问题,又节约了成本。笔者在多个施工项目上跨越基坑、管线悬挂保护均采用贝雷梁施工模式,都很好地处理了施工跨越、管线保护的难题。

猜你喜欢
贝雷贝雷梁剪力
贝雷梁在道路下穿铁路站场工程中的应用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贝雷梁支架结构计算
前坪水库交通桥施工中贝雷架支撑现浇连续箱梁技术的应用
风载作用下高空贝雷架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海上桥梁双层贝雷支架结构现浇施工技术研究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