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铸盾强防
——上海市民防科学研究所发展纪实

2020-11-02 10:57上海市民防科学研究所高福桂
生命与灾害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防人防防空

上海市民防科学研究所 高福桂 徐 杨 邱 欣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70年前,新中国人民防空成立于艰难之时,努力撑起护民“防护伞”。星移斗转,70年后的今天,人民防空不仅筑起了“地下长城”,更为中国人民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而这都离不开一代代民防科研工作者的奉献。上海市民防科学研究所在40余年的奋斗发展中,始终坚持科技引领,用科技创新服务于民防事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立足人防工程研究,搭建民防科研平台

1969年,鉴于当时国际形势,遵照毛主席“深挖洞”的指示,上海市掀起群众性的找、挖、建防空洞的战备热潮。但由于当年的人防建设缺乏全面规划,忽视设计、施工的科学性,导致大量已建工事不符合战术技术要求。为贯彻全国人防第三次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方针,上海市人防办决定把人防建设纳入科学轨道,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人防科研。1979年6月,经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批准,市人防设计科研所成立了。1984年8月,人防设计科研所分成上海市人民防空设计所、上海市人民防空科研所两个独立单位。

科研所自成立以来,针对人防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重难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0年,科研所参考《人防工程平面杆系结构计算程序研究》,编制了国内人防工程平面杆系结构第一个通用程序,减免了繁复的手算工作量,加快了设计进度,并提高了计算精度。其后相继对人防工程施工技术、地下工程接缝渗漏水、人防工程环境改善等进行攻关,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总后勤部华东物资局地下会议室、上海警备区后勤部机关五级人防掩蔽部、国棉十四厂等工程中,均取得较好效果。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军事,常规武器的打击威力、精度、反应速度空前提高。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科研所按照新要求,制定或修订了人防物资库、采暖、通风、电气等设计规范,填补了数项国内技术领域空白,推进了人防工程规范化建设。

198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防灾减灾相结合”的要求。市人防办积极探索、拓宽职能,走“大民防”发展之路。由此,开始了上海人防向上海民防转型之路。1992年8月,市民防办将上海市人民防空科研所更名为上海市民防科研所。科研所研究任务也从人防战备课题向平时抗灾救灾方面拓展,开展了《上海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系统研究》《秦山核电站意外事故对上海市的危害评估及防护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

41载栉风沐雨,41载砥砺前行,通过数代民防科研人的努力,科研所在民防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荣获解放军科技进步奖、国家人防委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20多个奖项,1987年被国家人防委授予“人防工程科研先进单位”称号。但这幅民防科研画卷才刚刚展开,适逢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研所趁势而上,在“十三五”期间围绕人防工程物探技术运用、早期民防工程治理、兼顾设防工程等开展多项研究。同时,科研所大力推动民防标准体系研究,坚持开门搞科研,与企业、管理部门、高校等开展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管一体化建设,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增强信息研究储备,建设民防智囊智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及不确定性明显增加。2006年,经上海市民防办领导同意,科研所以需求为导向,以为上海市人民防空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为宗旨,开始采集编制内部资料《人民防空科技信息》;自2017年起,每年编印年度《亚太地区综合形势评估报告》,及时掌控热点信息,对相关事件展开深度追踪和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支撑。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科研所知责有为,结合特大城市设防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要求,及时开展了“基于超大城市人口快速疏散的方法和路径分析研究”和“高新产业类重要经济目标有效防护手段预研究”的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人防指挥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科研所也积极开展民防专家库建设和横向交流工作。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其他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机构,加强科研合作。在合作机构挂牌成立科研中心;同时在科研所成立科研合作站,邀请行业专家驻站开展科研合作。紧紧围绕民防工程、指挥通信、科普宣传等民防重点领域,探索设立科技情报项目库,搜集相关科技情报和研究课题,及时形成有针对性的分析。力求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形成人防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积极参与科普宣传

科研所还积极开展了科普产品的研发工作,组织完成了“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生命与灾害》特刊”的研发。根据民防科普宣传“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思路,组织开展了“流动民防科普馆”系列产品的探索与研发,并完成“民防工程虚拟现实(VR)”展品及3个新型展箱的开发。

按照上海市民防办公室对民防宣传“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党校、进网络、进企业)的要求,科研所主动组织了民防科普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多年来积极参与防空警报试鸣集中宣传活动,通过《生命与灾害》杂志、科普展板、互动设备宣传民防知识,展示人民防空知识,演示防护技能。在平时工作中主动对接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结合校园主题活动宣传民防知识;通过与区民防办的合作,在宛平中学、清华中学等开展校园民防宣传教育;受邀与富美实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员工防护技能培训;等等。

“十四五”在即,科研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借力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民防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应用,强化民防科研的规划引领、改革驱动、开放合作,为推进上海超大型城市人民防空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科技引领,为特级设防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科研所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围绕“服务民防主责主业,强化科技支撑”职责,做好“科研平台、智囊智库、科普策源”三方面工作,为上海的人民防空事业推波助澜,再创新高。

猜你喜欢
民防人防防空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解放初期的上海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