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名著应当摒弃功利阅读

2020-11-02 02:17于树泉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题海功利名著

于树泉

“自主阅读”重视学生的本体体验,强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主动与文章的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情感共鸣,产生思想感悟,受到精神熏陶,获得智慧启迪,发展健康个性,享受审美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主阅读的反面是功利阅读,所谓功利阅读,即把读书和考试成绩直接挂钩的阅读。

读书既是教育之本,也是语文之本、作文之本。然而,在分数横扫天下的现实面前,人们很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既然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分数服务的,读书自然也不该例外,于是很容易把读书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经典阅读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走出教科书的禁锢,回归语文的广阔天地。然而,习惯成自然。受应试的惯性思维的影响,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都会被导向应试的既定轨道。功利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把读书和考试成绩直接挂钩。面对一部经典,从头至尾,拉网排查,遍尋知识点、命题点;全员行动、人人命题,并汇集成册,建立题库。一番折腾之后,《红岩》已不再是名著经典意义上的《红岩》,而是贴着“名著”标签的命题材料;读书也不再是读书,而是寻找着知识点的训练。名著的精神、灵魂早已远遁,只剩下支离破碎、满地狼藉的“知识垃圾”,完全背离了名著阅读的初衷。这样的读书,无异于让学生从这片题海跳进那片题海;从这一蜗角跳到那一蜗角;从这一牛角爬出来,又钻进另一牛角;“教材”的枷锁尚未卸下,又戴上一副贴着“名著标签”的枷锁。

功利阅读从心理学上来讲,是陷入了“缺失性认知”。如果分数变成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稀缺性资源”,他们就会从提升成绩的角度去看待读书,为获取成绩耗去自己的全部精力。当一部名著摆在眼前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从中发现一些“命题点”“得分点”作为充饥之用,而对经典的宝贵价值视而不见。一旦学习被分数笼罩,教育功利化、教学技术化、教师工匠化、学生机器化就在所难免,读书的一切美好色彩都会荡然无存。

(博客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JImCbKQyWCsKAvkWmzvZQ)

猜你喜欢
题海功利名著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题海无边 “多变”是岸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解后回顾
数学探秘之旅:题海的上游什么样?等
作业肆虐的瞬间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