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020-11-02 02:26刘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习惯阅读教学

刘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不断被人们重视。阅读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研究参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阅读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教学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奠定学习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采取科学适用的教学措施,以兴趣教学为导向,以语文素养提升为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水平培养的重视,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较弱,这极大的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一、缺乏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仍采取单一的被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仅采用教材中有限的内容,教学方式也只是让学生生硬的一遍遍阅读课文,再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问题让学生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用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重视,使学生的阅读效率较低。长期采取这种枯燥的学习方法,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不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自觉性,便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重视课堂上的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无法做到自觉,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教材内容滞后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虽然具有一定效率,但由于部分地区教材未及时进行更新,与教育事业发展脱节,教材内容缺乏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部分教材编制未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甚至部分内容存在图文不相符的状况。直接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提升阅读积极性,导致学生的阅读专注度下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不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充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培养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重要内容,语文阅读的过程是了解语言信息内容、分析、判断语言。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与探究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发展。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在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自己理解文章含义,并通过阅读来猜想课文内容。其次,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一意,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标记具有疑问的地方,最后教师要领导与指引学生全面了解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2)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取科学合理并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并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学校生活中要起到带头作用,并给学生推荐具有趣味性,同时也符合小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内容的文章。比如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浒传》、《封神演义》、《红楼梦》这些内容,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讲解这些有趣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第八单元25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法建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的方式代入教学,如提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宝葫芦的秘密”?以及同学们在了解了这个故事,并看过这部同名电影后具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以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去思考、讨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内容的中心,在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文章阅读兴趣,从而发挥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3)丰富阅读素材以创设阅读情境。丰富的阅读素材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选择,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去丰富阅读素材,并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符合学生阅读学习的阅读环境,不同内容的阅读素材能够使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习俗等进行了解,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从而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乐趣,以此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第二课《乡下人家》时,教师首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通过在网上寻找与乡下有关的视频、图片,为学生们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乡下是什么样子的,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乡下人家文章的含义,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同学们想象中的乡下是怎样的?大家有去过乡下吗?乡下的生活与城市有哪些不同?”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而教师在这时也需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指引。从而将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能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在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解惑、最后教师需要再将全文的含义再次进行讲解,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缺乏重视,而在此时期,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实践去积累教学经验,并且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技巧,并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习惯,使其阅读水平得到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习惯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习惯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上课好习惯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好习惯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