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2020-11-02 02:26马兰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马兰英

摘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意识到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要紧密结合时代特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氛围。讲好中国故事,在讲授知识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历史的经典,时代的方向播种到学生们心中,传播社会正能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了几千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与精华。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地沓至而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对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具体部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意识到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要紧密结合时代特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氛围。讲好中国故事,在讲授知识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历史的经典,时代的方向播种到学生们心中,传播社会正能量。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俗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中经典的文章、著作、诗词歌赋,使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意境,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有动力和信心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另外,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有效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加充实和有趣,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也能从学习传统文化中学会更多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懂得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

(1)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书写指导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由此可见,新课标对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凸显了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的时候充分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生识字写字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更要渗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传统文化融入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3)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中语文教材充满着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思想,感受他们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比如在教《纸的发明》一课时。我首先用中国传统的谜语“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引出课题。以“纸发明前,纸的发明,纸发明后的影响”为线索,引导学生穿越到不同的历史时代,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4)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他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每逢节日时,学校秉承“宣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节日的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清明节,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诗词、传统活动等知识,同时开展清明祭英烈、手抄报、黑板报及征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认知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再如,教师带领学生爬家乡的名山——梁山,参观忠义堂,读《水浒传》,讲水浒故事,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总之,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将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