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中的美育渗透

2020-11-03 05:41谢林溪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美育班级管理艺术

【摘  要】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引导高校青年学子形成正确审美观,获得身心愉悦,如何将《意见》中强化普及艺术教育的重点任务渗透进高校班级管理,这是当前值得深思的议题。

【关键词】美育;艺术;班级管理

1.美育的现状

美育是教育的手段,更是制度管理的补充,却有别于制度,更加注重人文化、个性化、多样化,其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启迪学生的感知、理解、想象和创造,艺术的光辉渗透学生心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思想奠定了“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古希腊柏拉图同样将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补充,德国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美育”概念,不仅从道德教育看待美育,更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将美育理论推向新的进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更是提倡美育,他的“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强调了美育是陶冶人的内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可见在当今社会中,美育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使得人们在物质生活中得到较大满足,有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条件,无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物欲横流导致人们的迷失,给社会造成隐患和危机,加上网络碎片化知识大爆炸,当代大学生更青睐于快餐式的认知输入,随着各类短视频应用程序的上线,消磨了大部分学生的闲暇时光,让学生沉迷在一个个只有数十秒却汇集大量猎奇点的视频中无法自拔并产生焦虑情绪,这无疑是对系统知识和正统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如何引导高校青年学子形成正确审美观,获得身心愉悦,如何将《意见》中强化普及艺术教育的重点任务渗透进高校班级管理,这是当前值得深思的议题。

2.美育的功能

2.1普及艺术常识,提升人文素质

所谓“艺术教育”有着两种概念,一种是狭义上的培养艺术家或专业人才的教育,如专门院校培养的戏剧演员、歌唱演员、器乐演奏员等;而另一种是广义上的除专业从业者之外的大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不可免的要与艺术领域产生联系,面向这类人群的艺术教育则侧重于基本常识的普及,有别于专业领域的研究,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鉴赏水平。

2.2健全审美心理,发挥想象创造力

艺术教育之所以是美育的核心,是因为它可以培育人的审美,敏锐人的感知、想象和创造力,极大促进思维活力。例如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间接体验主人公的境遇,从而提高感知力;通过博览文学作品在期待视野中获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阅读快感,从而可以提高想象力;通过听赏音乐作品,通过其中规律的和声与曲式,从而提高创造力。

回望历史长河中的先贤,他们中有很多人在艺术方面的造诣颇高。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是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艺术领域更是划时代的人物,最著名的作品《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爱因斯坦既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1998年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艺术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2.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人格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艺术源于有感而发,因此艺术是情感的集中体现。从这种意义上说,艺术教育是对人的情感教育,优质的、具有高尚审美趣味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乃至灵魂有着净化作用,引导人们探知人性中的真善美,晋升至更高的精神境界,引领高阶的价值取向,这既是个人的进步,更是社会的文明。

3.高校班级管理的美育途径

3.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强调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全面阐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要求和举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指导,摆正教育引导的方向,抓牢学生思想观,为美育的实施搭台,有助于美育活动的开展与效果。

3.2以多样艺术活动为载体

以多种类、多形式的艺术活动为美育载体,理论方面可以设置相关课程,诸如音乐舞蹈作品欣赏、中外名著品读、影视戏剧作品分析等,实践方面可以开展合唱比赛、歌唱舞蹈比赛、读书会、情景剧比赛打造班级文化精品,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以合唱为例,作为集体性的艺术形式,笔者认为它在美育中发挥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合唱排练出勤需严格遵守,形成人人都是主角,缺一不可的思想观念,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服从指挥对歌曲的强弱、快慢、收放等艺术处理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直接影响演唱效果。

(2)合唱曲目能够激发正能量,如笔者排演《在灿烂阳光下》时,跟学生们讲解“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让同学们懂得革命的胜利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讲到“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把握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3.3美育课程做落脚点

为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近年来高校陆续开设了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但授课效果一般,这是由于公选课的性质导致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改为以班级为单位的公共必修课,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听课质量,又切实起到了美育教育的作用。

课程应当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对各艺术门类有直观的了解,优化教学模式,重视互动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结合姊妹艺术综合讲解,以音乐欣赏课为例,讲授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结合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进行讲解,通过文学的词藻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讲授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时,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直观感受音乐作品的情境;讲授德彪西的作品时,欣赏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作品,通过美术的描绘来感知音乐作品的内在表现。总而言之,在丰富学生文化艺术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第5版.

[2]谢林溪.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7,(4).

作者简介:谢林溪(1991.11-),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猜你喜欢
美育班级管理艺术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纸的艺术
美育教师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