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2020-11-03 05:45孙艺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与发展,电子音乐在创作中可以汲取中华文化的戏曲、民族乐器、民俗文化、音乐语言、意境美学等元素,表现和传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电子音乐;创作;传承;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需要不断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子音乐作为艺术载体,可以有效促进传统优秀文化以中国旋律、中国精神、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传承不息,让世界深层次、多角度聆听中国声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是指能够传达我们本民族文化的具象元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化元素。电子音乐的制作手段很多,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从而使电子音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形态、律动和色彩,表现和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一、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将其应用到电子音乐创作中,既可以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使其增添时代的气息,同时也可以让电子音乐的创作思路更加开阔,素材来源更加多样,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如多声道实时交互电子音乐的作品《牡丹园》的创作素材取自中国戏曲家汤显祖的经典作品《牡丹园》中的几句旁白,将昆曲的唱腔念词、鼓、板与电子音乐的变形手段结合,重新演绎了这段传统的昆曲故事。《幻听》使用的素材来自《霸王别姬》中的个别唱句,通过变形的方式将京腔素材进行处理,电子音乐与京腔特有的长线条、温文柔美的凄美感觉融为一体,升华了音乐的美感。赵晓雨《关关雎鸠》中将鸟的叫声和中国戏曲中的唱腔因素结合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傩·面具》运用典型的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傩戏”为素材,采用傩戏人声的具象和抽象的创作手段、表现形式,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符号。

二、中国民族乐器元素的运用

民族乐器的运用也是创作电子作品的方式之一。《却别纳西》中即运用了埙的脉冲吐气的演奏法以及纳西族的布农铃,让这部作品充满了古老纳西族的神秘色彩和动人心弦的纳西音乐。《迷弦》运用二胡元素进行原型和变形声音材料的编辑组织,二胡的现场部分以现代演奏技巧为主,探索了“真假”融合的共性。《百戏伶》把三弦的元素现代化,配以民族说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主题。民族乐器的种类繁多,它们在电子音乐中,自身的演奏技法加上音乐技术手段的再加工变形,使本身乐器的张力、表现力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中国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

电子音乐创作中常用的符号元素有民歌、节日的习俗、神话故事、特色的民族语言、方言、民間故事等。《陶韵舞曲》采用晋北民间的劳动号子为素材,运用电子合成手段变形素材,使声音虚实结合,来描绘制陶工人的快乐生活。《老伯伯》采用无锡地区特有的方言民谣,通过进行音频效果处理,为语言、音调、节奏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古树新语》运用潮尔(蒙古族一种音乐形式)、呼麦等民俗元素并加以变形,为古老的神树创造出新的魅力。

四、中国音乐语言元素的运用

音乐语言是通过长时间的挖掘、探索、总结而形成的特殊语言,它具有固定的音乐语汇如旋律、节奏等,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如羌族民歌中典型的旋律中音阶大多使用带偏音的五声性七声音阶,旋律发展以2,6,5为主;蒙古音乐的旋律则是长调抒情、缓慢悠长、音域宽阔、大量装饰音以及旋律上行节奏舒缓。如《傩·面具》利用了最为典型的比较固定的锣鼓节奏律动,即散板。一些片段还运用了强调性的四一拍节奏型。《幻听》中京剧锣鼓的密集节奏型;《花鼓·安徽·CN》中花鼓灯锣鼓的短小活泼、散化的节奏型;《琼楼引》中筝的定弦以降mi,降sol、降re和mi,sol,re六组不同宫音系统的五声音阶为基础,演奏上运用了泛音、拍击、揉、按等技巧。丰富的音乐语言的运用,使电子音乐作品成为继承、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五、中国“意境”美学元素的运用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讲究神韵、气韵、意境之美。在音乐中,这些气质精神同样存在。茅原教授在《未完成音乐美学》中提出:“乐谱只是一种不尽完善的符号体系。把纸质的东西,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活灵活现的音乐形式,构建意境,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电子音乐的创作也需要具备这种精神内涵。美学思想的意境在音乐中表现主要是整体构思,内部刚柔并进、中规中矩的结构层次,循序渐进、行云流水般的意境。如《脸谱》,整部作品表达的意境是“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木兰花》则采用虚实结合来表现意境。《日漠西沙》展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墨语一一为筝与电子音乐而作》采用筝作为声音素材,借用中国水墨画的形神交融,讲究对墨的干湿浓度的调配,天人合一的意境,浓处豪放而不滞,淡处灵秀而不晦。《无端》。“无端”取自李商隐的诗词《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整部作品描绘的是与李商隐的《锦瑟》诗词有共鸣般的飘渺、深邃、又略带一些幽怨的意境。

六、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新时代,作曲家在电子音乐的创作中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作者简介

孙艺,女,大连歌舞团有限公司三级作曲。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电子乐的过往今昔
汇四方之气 奏音乐强音
电子音乐应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