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学经典吸纳文化精华

2020-11-06 03:13李新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学经典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李新军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经典名著,充分汲取名著中的文化精华,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注重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有助于推进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文学经典;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07-02

课标强调:“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当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相比于以往的各种语文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增加了名著阅读指导模块,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开阔视野,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协调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激发阅读兴趣,感悟名著魅力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一切有效工作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积极解决问题的动机。

1.巧用影视作品,丰富感官体验

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经典名著,如同攀登高峰,途中会遇到诸多荆棘坎坷,这势必会让部分学生打退堂鼓。事实上,很多经典名著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巧引影视作品,既能降低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难度,又能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和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到阅读原著上,可利用影视剧内容与原著内容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西游记》这本名著因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情节而广受学生的喜爱,而其同名影视作品《西游记》也同样深受学生的欢迎。众所周知,影视剧内容和原著内容相比是有不少改动的。如在原著中的“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回中,唐僧在阻止了孙悟空三次后,这样说道:“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处,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原著中类似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在孙悟空“犯错”之时,作为师父的唐僧并未想着如何承担责任,而是急着撇清责任,显得非常冷漠、自私。原著中还写到,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之前,对他说:“……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但是唐僧却转过身不理睬,还说:“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在孙悟空嘱托沙师弟如若在外遇到坏人,便提他悟空的名号时,唐僧说:“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好歹师徒一场,唐僧讲话却让人如此寒心。但是在电视剧中,我们似乎都找不到这样冷漠、自私的唐僧的身影。编剧似乎改编了这些内容,更加强调突出的是唐僧的善良。在“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回中,作为师弟的猪八戒说出了这样的话:“……他是此间农妇……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师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掩你的眼目哩!”可见,面对同門师兄被误会,猪八戒非但没有好言相劝,反而添油加醋。这一性格的猪八戒也与电视剧中的有出入。教师可有效利用这些差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影视赏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学生在观看了与《简·爱》《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影视作品后,会自主地去阅读原著,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2.组织课外活动,调动阅读兴趣

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那么我们交流之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比如学生交流会、名著精彩篇章表演活动等,从而为学生创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感悟名著魅力。比如,为激发学生阅读《艾青诗选》的兴趣,笔者组织了一场诗歌配乐朗诵会。整个活动的组织、举行等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种将阅读、品鉴和表演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体悟文本内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部编本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相比,显著的特点是更加关注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攀登经典名著这座高峰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如履平地?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融合“精读”和“略读”,提高阅读效率

精读是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想主旨、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目的为目的的阅读方法。略读是指简单、粗略的阅读,是以大致了解文章内容为目的的阅读方法。在名著阅读中,学生可以将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求更高的阅读效率。例如,笔者采取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书本目录和章节内容,回答问题:《朝花夕拾》是一本什么集?一共多少篇?创作于哪一年?然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翻阅书本,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篇的内容。接着,在学生掌握这本书大致写作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指引学生精读部分内容,如根据关键词判断其所形容的是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身材高大、正直倔强、旧褂破鞋、溺水身亡。学生通过读一读、猜一猜,能够真正地走入名著中进行思考和判断。

2.注重整体阅读,培养整体思维

名著阅读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整体感知、分解阅读和回归整体”的基本原则。比如,《艾青诗选》是一本诗歌集,其中的每一首诗歌之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艾青诗选》这本名著中的诗歌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然后从每个时期中选取出一两篇具有典型性的诗歌进行深度赏析,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时期艾青的创作风格及思想情感。教师还应带领学生探讨艾青诗歌的特点,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读诗,并能够落实方法的正向迁移。

3.实施比较阅读,促进深层理解

比较阅读法是阅读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章之间的异同,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又能让学生形成由浅入深的阅读习惯。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比较阅读,可有效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深层理解。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将其和余华的《活着》这本著作进行比较阅读。这两部小说描写的都是主人公被命运一次次捉弄的故事。老舍写的《骆驼祥子》反映的是旧社会的无情,主人公祥子的理想仅仅是能过上一个车夫可以拥有的好生活,但这也是其悲剧人生的根源。余华的《活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阶级的命运,主人公福贵的人生受到了社会变革的严重影响。因此可以说祥子和福贵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截然不同。通过两部作品的对比,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使自身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注重阅读评价,升华情感体验

阅读评价具有激励、诊断、调控、检测和巩固等功能。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讲解完文章内容就算完成任务了,但事实上阅读评价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阅读评价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利用多种名著阅读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独特见解,以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

1.建立阅读档案袋,让学生积极“动”

评价作用于教育,对教育价值做出全面判断。阅读成长档案袋中可以放入学生的阅读情况自评表、学生用来记录阅读收获的笔记本、学生制作的读书卡片等。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又能让学生丰富积累、体会快乐。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成长档案袋,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而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2.尊重学生评价权,让学生大胆“说”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少了学生的参与,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评价权,让学生大胆“说”,及时抓住学生说话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评价,才能使名著阅读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在阅读名著《简·爱》后,学生对于女主人公简·爱的评价不一。有的学生认为简·爱有着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顽强精神,她虽然身处逆境,但仍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有的学生认为简·爱非常有个性,她追求爱情但又不愿被束缚。有的学生认为简·爱是具有反抗精神的,这也是其最鲜明的特点。在里德舅妈家受到虐待时,她敢于严厉指责舅妈:“如果舅舅在天之灵能看到的話,他会怎么想!”对于学生的这些评价,笔者都给予了肯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挖掘文章中的细节,并联系前后文分析人物个性,这说明他们真正地融入到了这本名著的阅读中。

部编本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强调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读书。通过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促使学生从“被动读书”向“主动读书”转变,从而有效落实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鞠红.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60.

[2]  王振军.中考名著阅读复习策略:以《格列佛游记》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9(6):74-7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文学经典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汉人政治权力与文学经典传承的关系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永恒的莎翁
我眼中的莎士比亚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