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高中生诵读诗歌之困

2020-11-06 03:13战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诵读高中语文教学诗歌

战琳

[摘   要]诵读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诵读方法传统、内容单一等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和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为了解决诵读教学难题,教师应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应用专题形式和引导学生用心品味诗歌。

[关键词]诵读;诗歌;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11-02

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诗歌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诵读诗歌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从而导致班级很难形成热爱诵读的气氛。此外,单一、传统的诵读方式和诵读内容也导致学生的诵读热情不高,使得学生未能体会到诵读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当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提升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学生能够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感情,深化对于诗歌的理解。

一、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诵读乐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从提升学生素养层面去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课堂气氛作为一种最能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隐性要素,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诵读是一项脑力和体力并用的活动,并且需要眼睛、嘴巴、耳朵等多个身体器官的良好配合。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课堂氛围这一最能影响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的要素,从改变诵读形式出发,提升学生的诵读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做:一是结合学生的爱好设计“我最喜欢的诗歌是                       ”环节,激发学生的分享欲望;二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设计“诗歌背景知多少”环节,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三是创立诵读小组,并开展各种有趣的小组比賽,如诗词接龙、主题词对诗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到更多的诵读知识。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下:

在教学《再别康桥》这一首诗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二十分钟的诵读,并背诵全诗。为了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背诵的热情和效率,教师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组四人。然后让学生选出自己在《再别康桥》里最喜欢的一句诗。学生有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也有说“……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的,等等。在学生分享完之后,教师让学生记清楚自己组内成员所说的最喜欢的句子。最后让学生以“XXX最喜欢的一句诗是……”的形式进行组内诗句接龙。小组内的每个学生要轮流说且不能说重复的内容,直到最后一位学生说完,如第一小组的学生1说:“学生2最喜欢的一句诗是‘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学生2说:“学生3……”在学生接龙期间,教师则在一旁计时。接龙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都努力地记住小组成员喜欢的诗句,并大声诵读出来,在自己诵读和听同学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背诵完了整首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借助了游戏,带领学生诵读、背诵诗歌。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诗人情感的陶冶,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诗句储备量。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而提升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到诵读的乐趣。

二、巧用诵读示范视频,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凭借着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的零散知识点进行诵读,未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对诵读知识一知半解,从而无法提升诵读能力。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诵读的方法,使学生能掌握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诵读技巧,并能将这些技巧运用于实际的文章诵读中。教师可以找出描写不同内容的诗歌的诵读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总结相关收获。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发现,若诗歌描写的内容比较大气华丽,便可以用豪放不羁的声音来诵读等。教师也可以搜集不同诗人的作品的诵读视频。这样,学生便能在观看后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写作特色不同,因此,在诵读时要突出不同的感觉。如李白的作品大多豪放大气,李清照的作品大多哀怨忧愁,杜甫的作品大多沉重有力,在诵读这些诗人的作品时,便需要根据他们的写作特色调整诵读的感情。教师还可以搜集出自同一诗(词)集的作品的诵读视频。出自同一诗(词)集的作品会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一韵到底、偶句押韵等,那么在诵读时,就会有相似的处理形式。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总结,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实,在教学中,对教师最为有用的就是诗歌诵读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能够总结相应的诵读技巧,以更好地诵读诗歌。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下:

在学习《氓》时,由于第一次接触到这一种长诗,学生在诵读上出现了一些困难,如不会断句、不会代入感情、不知道调节读音的轻重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师做了以下努力。首先,给学生播放了《氓》的诵读视频,这些视频中的诵读者不是著名的广播主持人就是朗读家。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受到了启发。然后,带领学生总结了《氓》的诵读技巧:要适当停顿,尤其是在冒号和句号之后,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之间有句号,所以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停顿;诵读的语速语调要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变化,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描写的是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示爱,所以在诵读时可以轻快一些。最后,让学生使用刚刚学到的诵读技巧去练习诵读《氓》。学生在诵读《氓》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了自己刚刚学到的知识,如在读“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和“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时,借助语气轻重的变化和声音强弱的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悲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師引导学生观看名家诵读视频,学习诵读技巧,并将所学运用到《氓》的诵读中。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展示一些诗歌诵读视频,使学生对如何诵读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之后的诵读中举一反三,提高感情传递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心品味诗歌,感悟情感

语文教学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能更好地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只关注诵读技巧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代入情感,以真正实现有感情诵读。要想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诵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品味诗歌,从而理解其中蕴含的浓厚感情。教师可以依循以下三个步骤:首先,设置教学问题,借助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解读方向。其次,设置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将作者的经历或者创作背景展示出来,使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作者及其所创作的诗歌。最后,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处境,从而加深对诗句的认识。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下:

在带领学生略读过《蜀道难》之后,教师向学生讲解了这首诗的具体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感情,实现有感情诵读,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诗词。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首诗从几个角度描述了蜀道的“难”?你能结合具体的诗句说一说吗?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总结:这首诗从三个角度描述了蜀道的“难”。第一是从开辟山道的角度,具体句子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第二是从攀登跋涉的角度,具体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第三是从生活安居的角度,具体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用视频介绍作者李白的个人经历,并通过展示李白创作的诗文让学生感受他夸张的写作手法,以及不拘小节的创作特点。在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李白,从而更好地体会这首诗所蕴含的浓厚情感。这样,学生便能有效进行有感情诵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问题出发,带领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感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及其鉴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想象诗歌创作的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到诗歌蕴含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一定要利用示范诵读视频教会学生更多的诵读技巧,提升他们的诵读水平;一定要设计问题、设置情境等去引导学生品味诗词含义,加深他们的情感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进行有感情诵读,并提升自身的诵读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谢生斌. 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开展策略探析[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19.

[2]  熊凯婧. 提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3]  秦艳香,王敏红,何永洁,等.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18.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诵读高中语文教学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