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2020-11-06 04:06董苗红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9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个人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使每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最好不要简单地直接出示,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并提出来。

二、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确定后,学习过程即进入探究阶段。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研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知识的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炼而成的。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的理解、讨论、感悟,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探索研究问题的组织形式:

1、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新知。教师应提供一个有较大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2、合作探究。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道,有理有据,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出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探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

1、组建探究小组。学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硕果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产生强烈的表达意向,不吐不快。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思考其他同学的思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2、加强交流与评价。第一,注重学生倾听。给学生提出交流评价要求:聚精会神听,边听边思考分析,同学讲完听完后在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乘法分配律,可用图形、字母、文字等等来表达。第三,不要过早评价,教师要善于引导争辩,在辩中明白道理,懂得尊重事实;在辩中共享他人成功的喜悦。第四,赞扬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及时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小结。

小结是一节课的尾声。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是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错有对。小结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的予以全面否决。要找出适当的契机给以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知识奥秘探究的信心与决心,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强调探究性学习的课外延伸。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性活动。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究成果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创造,可激励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例如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后,建议学生去超市购物实际体味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以后,要求学生实际计算一下自己家水池子的体积、容积及用水量,提高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建议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并算出所需的布料,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等。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理念与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密不可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红萍.“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师》(2008,7-8)

2、邓月花.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科学咨询》(2006,9)

董苗红   浙江省溫州市广场路小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