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合拍片工作特征差异与 “知识溢出”现象动因分析
——基于合拍片从业者深度访谈的探索性研究

2020-11-07 03:34王牧耕
现代电影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合拍片差异

王牧耕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1 前言

随着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院线制改革的施行,商业电影迅速腾飞,我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合拍片作为特殊的电影合作形式,发挥了典型的市场经济效能,而又得益其文化属性,合拍片亦成为了我国向海外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媒介。合拍片因其所兼具的市场开放和带动市场双重使命,俨然成为我国电影市场改革的风向标。根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批准立项的合拍片达到94部,创下近5年合拍片立项数量的新高,与此同时,合拍片票房市场体量亦从2002年的不足4亿,成长为超过150亿的票房体量。在合拍片显现出巨大经济与文化价值后,合拍背后的合作关系,以及合作方凭借某些方面固有的技术、知识优势,对我方团队形成的 “知识溢出”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出于这一逻辑起点,本文希望通过与合拍从业人员深度访谈的方式,完成有价值的文本收集,进而更好地挖掘合拍双方的关系建构特征与 “知识溢出”现象形成机理,为国内制片方更好地利用相关情境来提升制作水平提供理论、经验上的借鉴。

2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伴随着境外合拍主体与合拍产量规模化的扩容趋向,电影市场中的合拍模式渐显多元化发展之势,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部分学者对电影合拍模式类型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如詹庆生(2013)认为,我国合拍片发展中,形成了始终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大陆与香港(以下简称 “陆港”)合拍片、青春文艺片为主的大陆与台湾(以下简称“陆台”)合拍片、形式类型日益丰富的中美合拍片为主,其他国家地区的合拍片为重要补充的市场格局。陈旭光(2018)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认为我国电影合拍片在经历了四十年的岁月积淀,逐渐形成了四种代表模式,包含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共融的 “内地-香港”合拍、渗透着文化冲突与较量的中美合拍、主张文化艺术包容的中欧合拍,以及在地缘、文化上关联密切的泛亚合拍。

一种稳固合作关系的形成,对于双方 “合作绩效”的产生具有关键的作用。作为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中的经典研究话题,企业间的合作对于创新绩效的帮助已是学界公认并多次检验的基础理论。具体来看,如Jap(1999)明确指出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双方的利润绩效提升具有正相关的影响,林筠等(2008)、尹贻林(2014)等,均以实证检验的方式,验证了合作深度对于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而在电影行业中,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的情况,对于公司发展和影片制作亦有直接的影响。Wong和Caroline(2011)通过研究后发现,新加坡电影公司将与国际电影企业的合作作为提升企业隐性知识和理念的一种策略,这种隐性知识体现在创造力、企业经验和声誉等方面。Perumal和Vimala(2000)聚焦马来西亚的电影行业,提出行业知识会在电影项目中实现转移并被利用7。

“知识溢出”概念由Dougall(1960)最先提出,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将会带来知识上的溢出效应,该概念自此开始在经济学领域研究中被广泛提及。在知识溢出成因的研究中,成果则显示出多样性,如Audretsch(1996)通过实证后发现,在行业研发、大学研究以及熟练型工种中,知识外部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知识溢出的产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李琳和郭立宏(2018)则发现文化距离和对待文化的严格程度是影响知识溢出的两个关键因素。在电影行业的 “知识溢出”研究中,中国与好莱坞的电影合作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如李峤雪(2012)提出,中方与好莱坞成熟的制片公司合作,将会成为学习好莱坞成功的电影产业运营体系的便捷渠道,从而刺激中方团队迅速成长。曹怡平(2015)也有相似观点,他认为中美合拍过程中,中方学习好莱坞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创意流程是合拍片的一大重要意义,并以 《功夫熊猫3》电影为例,指出在电影的创意流程中,美方团队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上海团队则像 “学徒”一样参与当中。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电影合拍模式、“合作绩效”以及企业间的 “知识溢出”效应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能够为本文访谈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但聚焦于电影合拍制作中的合作关系、“知识溢出”现象方面的研究则鲜有学者涉及。因此本文将就以下几个问题着重进行研究:合拍双方在电影制作中工作特征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差异?就从业者自身出发,什么因素促成了 “知识溢出”现象的产生?而在不同电影合拍模式中电影合拍工作的开展是否存在区别?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展开研究,以形成较为清晰、系统的电影合拍关系图谱及“知识溢出”现象形成机理。

3 研究方法

表1 深度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深度访谈作为一种可直接获得被访人对特定事物的感受和想法,并以详细语言文本呈现的研究方式,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受访人对于电影合拍过程的经验与看法,从而获取更多来自业界的一手研究资料,为研究提供更多的案例参考,同时有助于填补当前学界对合拍片研究实证成果较少的缺憾。鉴于此,笔者围绕本研究的主要议题,于2019年6-9月期间,选取10位参与过电影合拍的资深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在60分钟左右,具体的访谈对象信息见表1。下文的相关论据与分析将以此次深度访谈的记录为基础依据。

4 研究发现

4.1 电影合拍双方工作特征差异层面分析

作为电影的特殊合作形式,合拍片的制作不仅涉及传统意义上的演员、导演等主创层面上的合作,还包括资本、筹备、宣发等诸多环节上的配合,进而实现基于影片项目的全链式合作。综合访谈情况来看,受到本土团队自身与合作方之间在工作不同层面的差异影响下,在电影合拍开展过程中双方不可避免地需要就所涉及的工作进行磨合。具体来看,这些差异主要来源于技术力量、管理经验以及文化背景三个层面。

4.1.1 技术力量层面的外显差异

电影合拍过程中,无论是拍摄、后期制作等核心环节,还是前期筹备与上映宣发等统筹与市场性的工作,都涉及到专业性的技术运用。这部分专业技术既包括与电影直接相关的制作技术,也涵盖了项目运营、市场开发等商业手段。在双方工作中的配合与衔接之下,得以了解彼此的技术能力水平。

在深度访谈中,许多访谈对象都提及了大陆电影团队与合拍方之间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如参与过中美合拍片 《巨齿鲨》筹备工作的访谈对象A2就说到:“最后电影中所呈现的三亚沙滩场景,为了配合外方的拍摄要求,我找遍了三亚的各个地点,最终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角落作为提供拍摄场景的参考。”其他访谈人也通过相关细节的描述,透露出海外团队在电影的取景、选角和道具等前期工作上,展现出较国内剧组更确切、严谨的标准。而在制作环节上,这种技术上的标准差异则更加显著,参与过中美合拍、内地与香港合拍的B1谈到:“部分合拍片为了考虑国内的市场因素,在主创方面会考虑多向国内团队倾斜,但偶尔会出现国内团队的制作水平无法胜任主创的情况,无法有效完成导演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对双方工作的默契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备受访谈者们的关注,从工作推进的角度来看,要促使电影项目无隙开展,尽可能地弥补双方技术力量上的差异,应是不能忽视的内在需求。

4.1.2 管理经验层面的隐性差异

电影项目的开展终归是一项团队工作,而不是个人的 “单兵作战”,团队管理是隐含于合拍项目开展中的极为关键的因素。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团队的工作开展与配合更加得心应手。访谈过程中,管理经验层面上的差异亦是访谈对象高频提及的话题之一。

具体来看,如在团队成员的安全保障上,有受访人提及了合拍双方对此态度上的巨大差异。参与过中美、中欧合拍的B2指出:“外国制片团队有系统严谨的工会制度,对于团队的工作时长安排、人员安全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参与过中美合拍前期筹备的A1则提到:“一些需要大量群演的场景中,为了确保群演的安全,海外团队要求每20个群演就配备一个救生员。同时为全员购买保险,并且根据角色不同,每个人购买的险种上会有差别。而国内则通常在人员的险种上没有那么细致的区分。”也有其他访谈人也谈及合拍双方在工作权益保障制度理解上的差异,国外剧组这种 “体贴入微”的管理模式受到许多国内主创的赞叹。而与此同时,一些在国内剧组的团队管理中不常见的做法,在国外的剧组却是司空见惯的手段方式。如国内的电影制作技术小组的层级管理模式,从事拍摄环节的B3提到:“国外的美术、置景、摄影、道具、效果各个部门是一个并列的关系,而在国内的剧组中就会有一定的层级性,比如美术组可能要指挥道具组等等。”而制片人的职责厘定上亦有较大差异,A2谈到:“大陆采用的是导演中心制,而合作团队执行的是制片人中心制,严格按照制片人的意见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受访者认为,国内的政策环境是导致双方团队在管理经验上差异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如访谈对象D2提到:“目前国内对电影的内容、合作方式上的规制仍较为严厉,使得外方很多过去惯用的管理方式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国内的主创团队能更好地适应这种政策环境。”

团队管理模式上的差异,使得合拍片的开展中,双方对项目的运营、管理的衔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验方式上的碰撞与互鉴。大多数受访人均表示,他们借此得到了更多学习对方团队管理经验的机会。

4.1.3 文化背景层面的软差异

合拍片的合作双方由于固有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双重区隔的作用下,彼此在语言沟通、价值理念和文化理念等方面难免会产生隔阂。此次访谈中,有超过6个受访人谈及在合拍过程中遭遇到了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有4个受访人认为双方电影团队在文化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如参与上映、宣发环节的D1就谈到:“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些文化、价值理念上的差异容易使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读,同时也可能导致双方的优势资源无法被充分整合。”当然,文化上的差异有时候并不全然意味着冲突,反而可能带来一种互补的效应,如A2就说到:“中方更了解自己本土的文化,清楚中国团队的做事方式,这是海外团队所不具备的。”再比如B1认为:“双方在合作中建立了一种平等包容的关系,彼此之间的文化理念,在合作中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事实上,在访谈中,这种文化差异的体现,并不局限于直观理解中的语言、价值观、文化背景等因素,还包括在电影专业理念上的理解差异,影视工业化、电影制作理念以及 “制片人中心制”等电影专业范畴的概念,双方有着各自的固有理解。同时,双方电影从业人员在项目中所体现出的职业素质和素养也成为受访者多次提及的一点,如中方与外方在对待工作的敬业态度、打磨影片细节的工匠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4.2 “知识溢出”产生的主观动因分析

在访谈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国内的电影从业人员对于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工作技能以及知识经验的需求渴望,这种需求渴望也成为本土团队 “技术受溢”的内在动因。具体而言,对技术差距的弥补、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产业理念的反思,成为电影合拍知识溢出发生的主观动因。

4.2.1 工作互惠互补推动的差距弥合

对合拍片的合作双方来说,合作关系背后所承载的,是对建立一种互惠性文化的期望,以促使双方在工作中相互耦合,这种互惠氛围无疑会缩短彼此之间知识流动的周期,给大陆电影团队的技术进步带来正的外部性影响。这在此次深度访谈中,从许多访谈者的口述中均可得到印证。如B3认为:“在电影合拍过程中,时有大陆工作团队对某些技术手段、专业工具的生疏的情况发生,这就使得合拍双方有时候在某些环节的合作需要多一个学习、磨合的过程,对工作效率、合作默契产生一定影响。”可见,要缩短学习、磨合等冗余过程,节约人力、时间上的成本,国内团队应尽量缩小双方的技术差距,这就需要预先充实合拍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对提升合拍工作效率尤为关键。

4.2.2 技术崇拜心理影响的行为趋同

电影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从诞生之日起,行业内部就存在着对技术和创意的追逐热潮,同时,产业分工的日臻成熟也呼唤着企业对自身技术水平提升的不懈追求。对国内的制片团队而言,通过电影合拍的契机,他们获得了接触海外先进电影生产技术的机会,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合作使他们获得了一条提升自身专业技术的途径。从此次的深度访谈中,可以体会到访谈者对于西方先进电影工业体系的赞赏。如D2就对海外团队的分工理念不吝赞美之词:“好莱坞影视工业化主要体现在其专业的流程与全面的岗位分工上。影视工业化不是随口说说,国外剧组里面,从PA到Director每一个工作人员对电影制作的认识都非常高。”正如部分学者的观点说的那样,模仿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是国内实现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必经之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海外先进电影制作技术的推崇与赞赏,在不知不觉中促发了国内团队在技术上的趋同效应。

4.2.3 自我审视反思驱使的理念重构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确立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影产业商业属性日渐浓厚,催使我国在电影制作模式、理念与技术上实现了跃进,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容。这种产业进程上的跃迁,在制作团队的人才体系、岗位分工等方面却仍有青黄不接的一面,不少访谈者在交谈中谈及了对这种不足的反思。如B2谈到的国内团队的“工作沟通方式问题”、A2谈及的 “导演权限问题”以及B3谈到的 “灯光剧组的专业问题”等,诸多国内团队在影片制作流程中的缺陷不足,正是国内电影领域在制片体系中尚存弊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些缺陷不足的自我审视、反思与批判,有利于电影从业人员总结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的使之完善,这正是技术的演进发展、创新扩散的内在逻辑。

4.3 潜在的调节因素:不同主体模式因素的影响分析

正如前文所分析,不同的合拍模式中,双方在合拍工作的开展默契上,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为了保证对不同合拍模式有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我们力求覆盖参与过各种合拍模式的从业人员。通过与不同合拍模式的参与者的沟通,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合作对象给合拍片从业人员带来的不同的经验与体会。

同时参与过中美合拍、陆港合拍以及同泛亚合拍等不同合拍模式的访谈者A3,就清晰地描绘了几种合拍模式在合作深度上的差异:“因为起步较早,陆港的合拍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在文化冲突、价值观冲突上没有像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合拍那样明显,合作的话语权上也较为平均。同美国的合拍中,许多事务的决策权还是在美方手里。”另一位也同时参与过中美、陆港合拍的B1也有类似的看法:“在中美合拍中,国内团队主要处理一些国内报批、报关等行政方面的工作,而核心的工作上,制片方还是倾向于信任海外团队。相比较而言,与香港的合拍中,各个层面的工作耦合度均要好一些。”

因此,从访谈的情况可以看出,要科学系统地分析好电影合拍的知识溢出过程,不同合拍模式在合作程度的差异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合作深度上的差异,将会给工作的流程发展、技术的沟通交流以及经验的互鉴、学习等方面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引发知识溢出效应水平上的差异。

5 结语

借助此番难能可贵的深度访谈机会,笔者得以与合拍领域资深的从业者们进行近距离沟通,并就相关研究议题展开深度交流。访谈结果表明,合拍片的工作开展中,主要面临技术力量、管理经验以及文化背景等层面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而基于对自我缺陷的审视,以及弥补技术差距和改进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需求,构成了本土团队谋求技术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合拍模式对合作深度的影响亦不可忽视。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自身需要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地建构合拍双方的合作关系,促使我方技术团队在合拍情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滋养,提升 “技术受溢”的覆盖面与影响度。

5.1 构建广泛交流、政策激励的电影制作环境

搭建一个服务于电影合拍的交流平台,对于电影团队之间的牵线搭桥,或是已落地的电影项目合作双方的合作加深,都意义非凡。正如前文所分析,合拍市场的发展需要关注不同合作主体模式所产生的工作特征差异;而双方建立更深入、耦合的合作关系是本土团队寻求进步的关键推动。而眼下 “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合作体系等互惠性的国际合作制度框架的提出,为全球的电影机构建构广泛 “互惠互利”合作提供机遇。已在我国成功举办5届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就在电影节成员基础上成立了一个涵盖33个国家与38个电影节的 “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并启用了全新搭建的 “丝绸之路及沿线国家电影产业交易平台联盟”,使不同合作主体充分参与进来,令国内制片单位能够依据自身特色、技术水平选择相适应的合作对象。在市场政策体系的构建中,则需致力于使我方团队在合拍制片过程获取更多潜在效益。通过合拍项目立项以及国内制片方的准入中制定相关专业、或具备从业经历的人员配备作为准入的基础资质条件,使电影合拍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提升国内电影制作团队的知识吸收、学习能力;摸排、调研国内电影制片各个环节技术水平现状,适当鼓励国内电影制作中的薄弱环节增进、加深与海外的电影先进技术力量的合作,获取专业提升的机会。

5.2 形成多层合力、各地联动的行业协会机制

在电影产业中,各级的电影协会组织,不仅有效向企业传达了政府的决策信息,亦能够向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反映电影行业诉求,充当了关键的纽带桥梁。访谈文本分析中,技术崇拜心理是本土一方在主观上寻求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行业主管部门无法 “亲力亲为”的场合,各级协会可作为大陆代表与之进行沟通,从而以更加丰富、广泛的交流形式让合拍双方更为 “知己知彼”。具体措施如2019年3月,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会同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澳门电影协会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 “粤港澳电影行业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推动大湾区影视产业的发展;2019年4月,青岛东方影都与英国电影协会签署框架协议,力求双方开展更加深入多元的合作。而下沉到省级乃至地市区域的电影协会,在更好凝聚区域内部的电影制作力量同时,亦充分掌握地域内电影技术环节的优势、薄弱环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包括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影视艺术行业协会、黔南影视行业等服务不同区域、行业环节的影视协会的相继挂牌成立,预示着多层级、多类别与多朝向的电影协会矩阵正在成型。

5.3 打造融合发力、科学有效的产业格局

对于行业的从业主体——电影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好开展电影合拍的契机,对自身电影制作技术、管理经验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理念等方面予以提升,对于优质的电影作品产出与行业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融入各级电影协会与合作联盟,响应参加各国际节展,对于电影企业融入合拍市场、增进海外交流以及争取落地项目均有实质帮助。近年来在长三角区域施行的影视拍摄一体化、山东省国际 “1+N”影视基地布局等战略契机下,不同的电影项目得以整合如横店影视基地、上海影视服务以及无锡数字电影制作技术等强势资源,创造 “1+1>2”、“群策群力”的互补效应;许多电影企业、项目通过参与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节展,不仅获得与海外制片单位面谈沟通的机会,也获得了电影作品向国际展示推介的契机,使外方增进了对本土电影行业的了解,并促成更具深度的合作。同时,电影企业对于自身技术薄弱环节的洞察与反思,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深化这些环节中与海外电影制作方的合作,从而提升国内电影的制作水平。企业可采用科学的量化分析方式,对业务涉猎的环节、参与的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在对自身制作水平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后,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与自身能力、环节互补的海外制作团队进行电影合拍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深化与海外团队的合作交流,从而令合拍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最大化。

注释

①PA是制片助理(Production Assistant)的缩写。

猜你喜欢
合拍片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浅谈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的本土化移植之路
后CEPA下警匪合拍片类型策略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