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会展外宣翻译多维度体系建构*
——以安徽省会展外宣翻译为例

2020-11-09 01:09
关键词:会展译者译文

李 静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产业与科技革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我国每个省份都要构建各自的区域形象,以便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外宣翻译文本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基于新媒体背景,在转码输出上使用何种手段,如何有效利用会展外宣文本,不仅影响了政府在自身形象上的定位,而且会对文化输出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当前安徽省通过国际徽商、世界制造业等国际性大会向世界充分展现了安徽省“创新型省份”的形象,然而会展翻译却一直都存在相对滞后、专业翻译人才缺失、监管不足等问题。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从生态学角度提出来的翻译研究理论。该理论以进化论为出发点,对翻译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得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针对翻译的方法、原则等方面重新进行了解读与描述。[1]此理论的应用是基于适应性选择和多维选择,在交际、文化以及语言三个维度进行转换所使用的方法,然后以转换维度为基础,综合考虑译者素养和读者所给予的反馈对翻译质量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从而形成具有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的翻译。[2]但是根据相关文献显示,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会展翻译研究甚少,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作为理论基础,对安徽省会展翻译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再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以期建构一个多维度的翻译体系。

一、会展翻译研究追溯

“信息交流是会展的核心”[3]。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会展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际会展的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对政府部门、会展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具有重大意义。[4]75会展英语服务专门用途,属于专用语言(Languages for Specific Purposes:LSP)的范畴,即专用于特定及有限交际类型的第二语言或外语,这类语言在词汇、语法和其他语言特征上有别于普通语言。[5]因此,会展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际会展的策划、运作与评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其重要意义对会展组织者和其他参与者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5]近几年,会展外宣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有的硕士论文进一步阐明了功能主义理论对会展外宣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的学者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探讨“创作论”翻译思想的内涵及在文化融合语境下会展英语汉译的可行性。[6]笔者发现,有关文献归纳起来主要涵括以下三个主题:

第一,会展英语的分类和翻译策略。王芳从会展标语、组织机构、会展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政府主导下的会展英语的翻译策略。[7]曾薇从修辞学角度,着重分析汉英国际会展外宣平行语篇的修辞特点,提出外宣翻译应以外国受众为核心,寻求中西修辞融合,构建“受众—劝说—同一”的外宣翻译模式。[8]其他的研究还涉及会展广告翻译、会展企业简介等。第二,特定区域会展翻译的调查与研究。如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景德镇陶瓷会展、中国酒类博览会、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茶博会等。第三,会展翻译课程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李静、朱献珑提出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对于会展服务类信息文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译能力。[9]梁爽将网络搜索和单语语料库与会展翻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利用英语单语语料库 COCA 和 BNC 以及Wikipedia,有效地改变了会展翻译的传统教学模式。[10]这些探索为国内培养会展翻译人才提供了参考。

从整体来看,会展翻译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数量还是层次,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文献发表的期刊总体层次不高,聚焦高科技领域的会展翻译的实证研究更是稀少。最为重要的是,当前“创新安徽”大背景下的会展外宣文本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现有研究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问题:

(1)研究地域的局限性。从现有会展翻译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浙江、广西、贵州、大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缺乏中部省份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性。

(2)研究内容分布不均。当前研究的国际性会展大多涉及文化、商务之类的跨文化传播方面,而长三角创新成果展和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外宣翻译中含有大量科技英语方面的专业术语,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因此,专业术语的翻译是会展翻译的一个难点。

(3)研究体系有待完善。现有的会展外宣翻译基本上以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成果为主,缺乏专业术语语料库的搭建和有效的译后质量评估体系,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服务于本地会展翻译的翻译人才培养。

随着世界制造业大会落户合肥,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的成功举办,安徽省创新省份区域形象的树立尤其使会展翻译的研究将继续呈增长趋势。

二、会展翻译存在的问题

根据收集到的语料内容,通过不断整理和分析能够了解到安徽省会展外宣翻译呈现整体良好的状态,然而就翻译生态环境而言,由于翻译人员自身素质、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因素导致在翻译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某些重要信息的翻译上存在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根据图1能够了解到,会展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常识性错误、漏译省译、译文不一致以及完全“直译”。笔者将通过生态翻译学的语言、文化以及交际三个维度来进行解读。

三、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会展外宣翻译

(一)语言维适应性转换

翻译首先是语言层面的活动。在三维转换之中,语言维度的转换是最基础层面的,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语言维度包含了语法、用词、结构等,该维度适应性转换要求翻译人员在语言形式上完成转换。由于会展外宣翻译所面对的不仅是普通参会人员,还包括了媒体、外商等等,这便要求会展翻译的原文和译文两者在内容的表达上是真实准确的。如果出现前后翻译不一致或是拼写错误,那么将会直接有损展会形象,也是城市语言景观和外宣工作的失误,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会展翻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监管工作存在明显的不足。此种情况的出现与该省的区域形象背道而驰,更与合肥科教名城的形象完全不符,无法满足安徽经济发展需求。并且,翻译前后若是在大小写上没有保持一致,那么在词性上也会存在差异。通过分析能够了解到,之所以会展名称在上下文中存在不一致或是出现了一展多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翻译团队不稳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

例1 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

译文1: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chievenent exhibition

译文2: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ed Innovation Exhibition

例2 探奥科普,智慧中国

译文:Tanao Aotumation,Wisdom China

例1译文是从一个展会上所收集到的语料,在译文1中achievement一词在拼写上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两种译文在大小写上也没有统一,这种现象在会展外宣翻译中十分常见。并且两种译文都没有将会展的年份、届别进行翻译。通常情况下翻译之后的内容会将年份放在会展名的最后,还要在序数词前加上“the”,这一点在翻译会展名时常常会被忽略掉。[3]为了与国际接轨,在对会展名称进行翻译时常常会借鉴国外会展名的翻译方法,以便能够达到国际语言规范要求。因此,例1被改译为:1st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chievement Exhibition.

例2为安徽某个企业的宣传标语,译文中存在如下错误:首先,“探奥”的拼音存在错误,应为“Tan’ao”;其次,将“科普”一词翻译成automation,会让人觉得不知在表达什么,而且在拼写上也存在错误;最后,“智慧中国”存在过于直译的问题,译文中的“Wisdom”为名词,这一翻译方法在语法上就出现了错误。从翻译文本的语法和美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当将其译为:Tan’ao Technology,Chinese Wisdom.如此不仅将汉语本身的特色完全保留了下来,而且还显得更加简洁,对于提升企业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就语言维度而言,是否能够将语言符号正确地书写出来是完成转换的重要基础,所以要求在翻译过程中要遵从译语规范,确保译语符号书写准确,从语言维度进行选择性适应转换,以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在进行会展外宣翻译时,翻译人员不仅要避免在语法与拼写方面发生错误,还要根据原文中的具体含义完成语言转化,切勿出现过于“直译”的情况。以“请勿乱扔杂物”为例,这类提示性公示语的英文应是简洁明了的,套用英语中现成的约定俗成表达“No+V-ing/N”,译为“No littering.” 比较符合语境,更加强了禁止的语气。如直译为“Please don’t throw rubbish away.”,翻译效果则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译者集体参与”可能是导致翻译质量不稳定和翻译不一致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展览的翻译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而要翻译的材料数量又很大,所以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然而,译者翻译能力参差不齐、翻译材料的难易度不同等因素导致了翻译质量的不同。这一点在展览公司的展览材料处理上尤为明显。例如,《第二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展览手册》共60多页,参与翻译的译者超过4位,虽然10个标题的中文结构相同,“表格”一词的翻译却出现了不同的翻译版本:Table、Sheet、List、Form、Chart。

展会宣传资料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特别是参展商、参观者或代表们对这些术语一无所知,这样的翻译往往会让译语读者感到困惑,无法将不同的翻译与相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理解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译员的集体参与和缺乏关于展览宣传资料的必要沟通。虽然都是正确的表达,但需要前后一致。其中Form和Sheet是正确的,而Chart通常用于描述图形或图表,不妥。为了更好地了解展览指南的整体结构,可以将“表格”的会展术语统一调整为:Form。

笔者在会展举办现场调研发现,中西方语言差异在企业外宣文本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企业简介一般从企业历史、所获荣誉等内容出发,全方面地逐一介绍,以期获得消费者信任,给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然而欧美企业却恰恰相反,基本会以产品特点及实用性等事实作为企业形象宣传的重点,语言简洁精练,以便读者获取企业现状中的有效信息。下面以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和美国宝洁公司的企业简介为例,可见二者的差异。

例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始建于1974年7月。作为安徽省最大的中央直属生产企业,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基地,经过20余年的生产建设和改革发展,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原油加工总量稳步增长,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元的特大型石油、化工、化纤、热电联合企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4 Founded in 1837,Procter & Gamble Company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onsumer goods company serving more than 160 countries and regions.Procter & Gamble Company is leading manufacturer of more than 300 brands of products,including fabric and home care,beauty salon,baby and family care,food and beverage,etc.

(二)文化维适应性转换

伴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兴起的外宣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外宣翻译热潮中的一个焦点就是跨文化交际的不可译问题。[11]82翻译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译者要考虑的第二个层面就是文化维度。胡庚申教授曾经说过,译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努力克服因为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障碍,促使两种语言在文化生态中保持和谐,从而有效实现信息交流。翻译人员如果在翻译时仅仅考虑的是语言和内容的准确性,缺乏跨文化意识,那么将会导致所翻译的内容过于直白,使得译文让人看起来十分生硬。特别在外宣翻译中,因为原文读者和译语作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两者并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注意到源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缺省部分,避免译文出现语义真空的情况。[4]76

例5 状元红酒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系中国古老名酒。

译文:Zhuangyuan Hong,the Number One Scholar Red,is one of China’s best-known traditional liquors.Its early production was known as far back a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and became nationwide popula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12]

例5中,在“Zhuangyuan Hong”后面的“the Number One Scholar Red”,其主要的作用是对“状元红”进行添加注释,此外译文在朝代后面都附加了Dynasties一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译文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翻译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时,译者必须为目标语读者增添必要的社会文化信息,消除因其文化迁移而产生的困惑从而满足外国读者在中国文化内容方面的要求,成功实现文化维度适应性转换。在国际性会展外宣翻译中,译者除了要关注的宗教、历史和文化,还需适当地了解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通过文化输出诠释地方特色,提高区域形象。在2018年第一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官方双语宣传片中,为了充分展示安徽制造业水平,从5000多年的凌家滩石钻到2500年前的楚大鼎,从泾县宣纸到芜湖铁画,再到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高质量的翻译水准展现了安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积极形象,使译文成为对目标语读者发挥作用的有效信息,发挥了宣传片的传播效果。

例6 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译文:First-move advantage of innovation to full play to become a new frontier in China’s inland regions’ opening-up.

原文中“下好先手棋”形象地表现出中文倾向抽象化的特点,而译者选择first-move advantage of 诠释出“先发优势”,与“下好先手棋”基本语义对等,实现了将中文“模糊”的特点巧妙地转换为英文的“精确”。原文中“高地”取自合肥的宣传语“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译者无需做任何说明,但片中有些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政治口号、术语,因受到视频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并未做明晰化处理。

因此,会展外宣中的政治术语的翻译应精益求精,尽量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程度,顺利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三)交际维适应性转换

会展外宣翻译的语言通常具有较强的交际性,所以在翻译时也要重视交际意图的实现。在交际维度转换的重点是交际层面,要了解原文所包含的交际目的,并将其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从而准确地将原语系统里包括原文语言、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传递给译文读者。

例8 科普创新,领军企业

译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Leading Enterprises

例8中的宣传语在结构上为四字并列结构,典型地体现了汉语语篇讲究对称的句法修辞特点。[13]汉语由于历史上骈体文的影响和赏古文风,句法上喜用四字结构或字数相同的并列结构,讲究均衡和谐;而英语则对句法形式要求严格,大量使用祈使句、陈述句,以及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和介词短语等。因此,翻译时应在句法上遵循英语表达习惯,改变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失衡的问题。笔者对原文进行重构,改译如下:We popularize science and make innovation to be a leading enterprise。

安徽省在2018年和2019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为了提供主题标语的最佳译文,译者必须对主题标语的生态环境做出多维度适应。译文力求在语言、文化、交际等方面符合制造业大会的宣传理念[14],语言精练且具有创造性,满足生态翻译学中的最佳翻译标准,以表达我省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望。如译例所示:

例9 安徽制造,美好未来

译文:Anhui’s Manufacturing shapes a bright future.

例10 创新创业创造,迈向制造业新时代

译文: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vity,Embracing the New Era of Manufacturing.

例11 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

译文:Hospitality out of sincerity

但纵观当前各城市的会展外宣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翻译人员仅从自身思维和文化背景出发进行翻译,从而造成目标读者难以理解。

(四)会展外宣翻译的改进策略

笔者试图从三个层面来探讨改进和重塑安徽会展翻译的对外形象,旨在树立创新型省份的新区域形象,改变中部省份在会展行业的落后局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会展业成为城市的一张有力的名片。

1.改善会展外宣翻译的生态环境

“翻译生态环境”构成的要素包含了源语、原文和译语系统,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它既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又是译者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前提和依据。翻译生态环境是影响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14-15]对于会展外宣翻译而言,其本身的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对会展翻译的功能性进行定位,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而构建出由翻译人员、高校以及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下的良性生态环境,与城市全球化发展进程相得益彰。同时,优化语言环境,维护语言生态,建立起更丰富、更平等和更善意的语言、文化和交际翻译生态环境。[11]87

2.三维转换,译者有为

怎样才能够达到“译者有为”?在语言维度上,译文不仅要能够将原本的含义准确表达出来,还要更加生动和直观;在文化维度上,译文则要能够着重突出文化内涵;在交际维度上,需要对原本信息量进行调整,以此来适应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顺利完成原文的交际目的。如合肥的城市宣传语“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译文为“Hefei:A Lake City of Innovation.”语言简洁,城市形象跃然纸上,充分运用了生态翻译学理论,是三维转换的完美解读,达到了外宣翻译的交际目的。

3.会展翻译人才的培养

会展翻译人才属于“支持性人才”,然而学术界更多的是关注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会展翻译人才方面的研究极为欠缺。现阶段,既有扎实的会展专业知识,又具备英语背景的综合型翻译人才十分稀缺。安徽省有少数职业高校设立了会展专业,讲授会展策划、会展管理与运营、会展经济研究等知识。有较多高校英语专业涉及会展方面的翻译或广告标语类翻译,但是数量不多。既懂会展又有英语专业背景的英译人士极少。因此,会展专业如何融合实现跨文化、跨领域交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安徽省会展翻译涉及到的英译一般只由英语专业人士,如大学教师和英语专家、专业毕业生、第三方翻译服务公司提供书面翻译,在会展涉外口语洽谈环节,往往由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技术人员来讲解本单位展示的产品和技术。当前,随着各种国际涉外会展在皖举办,“创新安徽”区域形象的树立已成为安徽省当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徽省高校众多,合肥作为科教名城,安徽高校培养会展翻译人才应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本省特点出发,以世界制造业大会和创新产品展为主的高科技方面的展会为主导,将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应用型会展翻译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安徽省会展需要的人才。

四、结语

生态翻译学为会展外宣翻译提供全新的理论结构,译者根据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法来指导会展外宣工作,选择出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最高的译文,实现翻译市场、翻译管理和翻译教育三方系统的协作,助力区域形象的树立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猜你喜欢
会展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