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1-09 06:42张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病灶神经实验组

张贺

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1],这种病症起病隐匿,并且在临床上诊断率较低,往往采用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而目前临床上主要选择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在应用时不会完全切除甲状腺周围组织,很容易出现癌组织残留和易复发情况[2]。故而在临床研究中认为需要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这样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最大限度的控制复发情况[3]。本次研究将2016 年9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甲状腺次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9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3~65 岁,平均年龄(49.9±10.1)岁;男女比例21∶28。对照组患者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50.4±9.9)岁;男女比例25∶2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实验操作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下进行,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实验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信度;患者入院后病理结果、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机体功能稳定。排除标准:在3 个月内接受过相关实验或其他疾病治疗;患者处于妊娠期内;患者基本资料不接受调用;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家属不接受本次实验。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麻醉,显露甲状腺后分离结扎甲状腺中静脉、上下动静脉,完全切除甲状腺峡部,注意在切除过程中保护患者的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显露患侧喉返神经,注意保护甲状旁腺,采用分离结扎,对对侧甲状腺中静脉及上下动静脉进行处理,随后将对侧甲状腺进行次全切,保留甲状后侧甲状腺组织,这样有助于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常规缝合患者手术切口,完成手术。

1.3.2 实验组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在完全显露甲状腺后,常规分离结扎甲状腺中静脉和甲状腺上下动静脉,完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及患侧甲状腺,操作时与对照组相同;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结扎对侧甲状腺中静脉以及上下动静脉,完全切除对侧甲状腺,缝合操作与对照组完全相同。

1.4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大小。并发症主要包括喉返神经损伤、手足麻木、创口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情况 所有患者甲状腺微小癌均得到切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12%与对照组的8.1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病症,这种病症发病率较高,由于这种病症的病灶直径往往在1 cm 以内,所以又被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由于这种病症的病灶较小,所以临床确诊率较低。对患者治疗时主要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而临床上的常用手术以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为主,但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手术创口较大,很容易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这种手术操作出血量较大,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故而临床上并不推荐使用[4]。

相较于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够最大程度切除原发病灶,降低甲状腺微小癌复发率,有效避免二次手术,虽然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但在大部分临床实践中证实其一次手术成功率优于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在进行样本量设置时纳入样本量较小,所导致的两组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相同。而在实验中发现甲状腺全切术能够为甲状腺残余病灶以及转移病灶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治疗,通过监测患者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甲状腺球蛋白和降钙素水平,能够及早发现患者肿瘤转移的情况,避免了患者病灶残留的可能性[6]。

无论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还是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7],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都需要做好甲状腺动脉及喉返神经的保护,而对于已经发生变异的喉返神经进行切除时,需要合理设置电刀的电切功率,电切范围也应当控制在合适的分离范围和深度范围内,避免在电切时对甲状腺及周围组织造成灼伤。如果患者在手术时出现出血状况,不可盲目使用钳夹或直接进行结扎,否则有可能在各项操作时损伤患者的喉返神经,如果患者为小出血,则可以采用小纱布对出血部进行按压止血,如果为大出血,则应当在吸引器帮助下对出血处进行准确结扎。在手术完成后需要检查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创口部位出现积血现象。各项操作都应当遵循无菌无瘤原则,降低患者癌转移或手术感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其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术,同时并不会增加并发症,临床可用价值良好。

猜你喜欢
病灶神经实验组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