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三级联动:山东文化惠民演出工作的新探索

2020-11-09 01:28解东曹惠
人文天下 2020年18期
关键词:院团票务惠民

解东 曹惠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剧场利用率低、文艺院团改革内生动力不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难题,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啟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政策背景

2018年12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广播电视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分级投入、联合实施”的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政策奖励等方式,支持剧场以优惠票价向群众提供惠民性演出。《方案》的出台为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建立起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设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按照总体安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牵头做好经费落实、宣传推广、人员配备、硬件提升、安全保障等工作。山东演艺集团作为具体执行机构,成立综合管理部、剧目采购部、资金管理部、票务运营部四个部门,按区域划分鲁南、鲁北、鲁东三个片区,明确片区负责人,协调对接市县级工作专班、公共关系维护,协助试点剧场落实总部各项业务、应急情况处理等工作。

同时,《方案》的出台也改进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模式,省市县三级共同购买演出剧目,省级提供一定比例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把联合购买经费作为文化领域常态化工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剧目购买、剧场运营管理等资金需求,加大各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主要做法

山东省创新形成“1+2+3+N”的工作体系,即组建山东剧场院线,搭建“齐鲁艺票通”票务系统和山东演艺服务管理平台两大平台,整合剧目、剧场、剧团三大演艺资源,探索文旅体验、文创孵化、艺术教育、数艺科技等N个领域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多种业态繁荣共生、协同创新的发展局面。

(一)组建山东剧场院线

山东剧场院线是省域剧场的实体化院线,管理半径更小、集约化程度更高。具体做法是,在全省范围内吸收省市县三级剧场加入山东剧场院线,以委托运营、联合经营、演出内容服务等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统一化管理,实施统一的品牌策划、宣传推广、市场营销、票务销售、绩效考核等运营服务,联合采购剧目,合理规划演出路线,形成剧场联合体的规模效应,打造全省剧场规模化、市场化、连锁化经营模式。目前,3家市级剧场和16个县(市、区)级剧场加入了山东剧场院线,构建起全省剧场连锁化经营、常态化演出、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搭建两大平台

1.“齐鲁艺票通”票务系统

作为全省统一的专业性票务服务平台,“齐鲁艺票通”票务系统目前已覆盖全省70余家剧场,每年服务2000余场演出,以便捷的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购票服务,能够实现在线选座购票,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渠道支付;同时,强化会员管理,以“用户画像”等技术手段实现演艺票务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文化服务,用信息化手段打通演艺需求和供给的“最后一公里”。

2.山东演艺服务管理平台

山东演艺服务管理平台集演出发布、需求反馈、购买管理、票务销售四大功能于一体,建立剧目、院团和剧场三大数据库,以供需对接、灵活有效的剧目供给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为剧目供给优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作为采购剧目的重要依据;同时,及时统计群众需求,优先采购群众评价好、需求大的文化惠民演出。目前,该平台已储备剧目600余部、演出单位200余家,题材涵盖音乐会、话剧、舞剧、歌剧等12类,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13个省市,以及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等10个国家和地区。

(三)整合三大演艺资源

1.集约规模采购,动态调整剧目储备

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以丰富的剧目供给为切入点,制定剧目采购管理办法,规范年度全省巡演剧目的寻源、评估、洽谈、采购、签约等环节。采取批量集中采购的方式,大幅度压缩高水平演出引进成本,以较为优惠的价格面向国(境)内外广泛征集高水平优质演艺项目。仔细分析不同地区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认真筛选、论证,将国内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好剧、名剧纳入剧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整充实。

2.盘活剧场资源,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通过对全省近100家剧场现场勘察和数据采集,形成全省剧场调研报告,依据《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办法》(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627—2014),实现山东剧场院线成员剧场的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管理;建立宣传推广、市场营销、剧场管理等专题培训常态机制,定期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先进做法分享、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剧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剧场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统一组织剧场安全评估,通过剧场开放日、现场语音播报、观演知识讲解等方式普及观演礼仪,营造良好的观演氛围。

3.倒逼院团改革,繁荣文化艺术创作

激发文艺院团创作活力,推动树立以群众满意、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作理念,把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通过在线点单、剧目定制等方式,不断创新与丰富文化消费服务内容,创新文艺创作模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搭建不同地区、不同体制的演出团体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特别是面向试点地区,择优推荐当地传统剧种以及高水平原创剧目纳入剧目库,参与全省巡演,为全省文艺院团创演剧目提供了新平台、新出口。

(四)探索多业态共生发展新局面

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以剧场院线为载体,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和产业引领优势,创新发展要素齐全、服务完善的业态融合项目,开拓艺术教育培训、文旅体验、数艺科技等新兴业务,打造集演出基地、文创孵化、体验空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泛剧院”式演艺娱乐综合体,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激活产业发展活力,推动新兴文化业态蓬勃发展。

三、实践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文化惠民和文化消费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演艺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优质剧目、惠民票价、专业剧场服务,逐渐探索出一条以财政投入保障基本文化需求、以市场手段满足个性化文化需求的融合发展之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文化生活需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从剧目采购、演出排期、信息反馈评价等各环节入手,对现有各级文化惠民演出工作评价体系进行流程再造,把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重要评价依据,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推动演艺领域供给侧改革,助力文化艺术传播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既有助于解决演出供给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演出供给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一方面,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演出剧目,丰富了山东省演出供给;另一方面,鼓励省内各级文艺院团精品剧目在全省山东剧场院线巡演,为展示山东省优秀文艺精品、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搭建平台。在此基础上,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引导文艺院团主动适应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以市场需求引导文化供给内容,以市场手段调整文化供给结构的演艺供给体系,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观演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之间的矛盾。

(三)创新剧场院线模式,完善演艺产业市场体系

创新形成“省域实体化剧场院线+区域剧场运营中心”模式,以集约化管理、联合性采购以及统一演出排期等全省性措施为主导,以个性化剧目定制、剧场运营管理服务、票务营销手段等区域性服务为支撑,提升基层剧场管理运营水平,形成山东剧场院线成员剧场高效协作、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有力提升了剧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演艺生产、演出经纪、演艺服务等全产业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打通剧目创作、演出经纪、票务营销等产业环节,拓展艺术教育、旅游演艺、数艺科技等融合发展新业态,完善山东演艺产业市场体系。

[责任编辑:张  玙]

猜你喜欢
院团票务惠民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三抓惠民治村”工作法引领乡村振兴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四馆联动促发展 文艺惠民助振兴
地铁票务安全管理与移动支付相关问题分析
地铁多元支付与票务安全融合发展研究
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分析和探讨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千亿电子票务风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