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二代测序检测登革热1例

2020-11-10 11:12刘龙群吴可人杨艳唐敏张维维赵秋良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登革热皮疹血常规

刘龙群 吴可人 杨艳 唐敏 张维维 赵秋良

病例资料

患者,青年男性,23岁,外地学生,因右下腹痛伴发热2天于2019年8月19日入住普外科。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畏寒、发热,自测体温38.5℃,无腹泻,无咳嗽、咳痰。至我院急诊就诊,血常规:WBC 5.69×109/L,N 82%,CRP 11.31 mg/L。急诊予“头孢曲松”抗感染及补液治疗后无改善。普外科拟“阑尾炎”收住入院。查体:T 38.2℃,血压129/76mmHg,神志清,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阴性。腹部无压痛。完善检查腹部B超右下腹阑尾区未见包块。胸部CT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2.84×109/L,N 73.1%,PLT 113×109/L。PCT 0.127 ng/ml。出凝血时间:APTT 34.7S,余无异常。肝功能示:CRP 23.5mg/L,尿酸466 umol/l。甲流、乙流核酸阴性。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奥司他韦治疗,治疗3天后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9.8℃。8月21日拟发热待查转呼吸内科。入呼吸科后患者持续高热,最高体温40.2℃,出现皮疹,双上肢明显,皮疹逐渐遍及全身,部分有融合伴有瘙痒,颈部皮肤充血,双手及颜面部稍水肿(见图1~3)。皮肤科考虑过敏可能?病毒疹不能排除。经家属同意后抽血外送二代基因测序。治疗:奥司他韦、莫西沙星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完善心脏彩超: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瓣膜未见赘生物。PCT0.347ng/ml。血常规:WBC 1.51×109/L,N 63.5%,PLT 102×109/L。外周血细胞图片:部分粒细胞浆内颗粒增多。风疹病毒IgG阳性。单纯疱疹病毒IgG阳性。EB病毒DNA:1.39×103copies/m。巨细胞病毒DNA<500 copies/m。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甲状腺功能、T-spot、流感抗原、柯萨奇病毒核酸、肠道病毒核酸、出血热抗体、弓形虫抗体、血培养、肥达氏反应、尿常规、粪常规正常。治疗后仍有发热,发热前有畏寒。复查血常规:WBC 2.54×109/L,N 28.3%,PLT 55×109/L。出凝血时间:D-2聚体0.64mg/L feu,Aptt:46.7s,TT 23.1S。8月24日二代基因测序检查结果回报:登革热病毒1型。疾控登革热IgM、IgG抗体阳性。立即采取隔离、病房灭蚊,汇报疾控,对家属进行血样检测。治疗上暂停抗感染,予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根据传染病防治要求转传染病医院继续诊治,治疗后体温正常,9月6日复查登革热血清IGM抗体阴性后出院。1月后随访,无明显不适。

图1~3 患者胸腹部及背部、下肢针尖样皮疹,局部有融合。

讨 论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传染源主要是登革热患者、阴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灵长类动物,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人发病[1]。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咬传播,谭丽梅发现母婴垂直传播[2]。近几年在我国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地报道较多,但内陆地区亦有零星报道[3]。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1~14天,大都数5~9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多数3天后出现皮疹伴有瘙痒(颈、胸腹、四肢为甚)为主[4-7],多数患者为普通登革热,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重症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的临床特征除了发热、头痛、肌痛等症状外,常合并严重出血、严重血浆渗漏所致休克或呼吸困难、严重器官损伤[8]。目前登革热病原体及血清学检测主要应用Ig M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 M抗体、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 M 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用免疫荧光法(FA/IFA)检测登革病毒Ig G抗体、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病毒RNA、RT-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RNA及型别鉴定[1]。

二代基因测序是近年来应用于微生物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通过基因序列对比准确的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临床应用于重症感染、不明原因感染等疾病的诊治[9-10]。本例患者否认疫区、疫水接触,且后期当地疾控对亲属、周围同学血液检测未见异常,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症状与流感类似,增加了登革热诊断难度,运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及时发现,避免其他人员感染。因此对于不明原因感染患者,及早送检二代基因测序,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登革热皮疹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血常规解读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