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力体育锻炼人格

海东市乐都区朝阳中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加,也逐渐意识到健康对中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正是中学生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紧张,性格内向,缺乏锻炼,加之家庭压力,社会的影响等种种原因,常常被一些心理疾病困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促进心理健康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中学生的智力、人格、情绪、自我概念等不同的心理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1.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国际心理卫生协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人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估计自身能力;(3)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持有个性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国内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1)智力正常;(2)能够正确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3)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4)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5)意志健全;(6)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7)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规范;(8)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9)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2.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中学生大多属于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1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及精神分裂等方面。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就体育锻炼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如情绪、个性、人格、自我概念、认知过程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锻炼对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智力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力、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3.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及其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锻炼者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Brawley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

4.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心灵、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三、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只有根据自己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来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反之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体育锻炼应因人而异,两种不同的锻炼方式:一种锻炼方式是散步、慢跑,另一种锻炼方式是踢足球、打排球、练习体操与放松练习相结合,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20~30分钟。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身体健康寓于心理健康,不良的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而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中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未来。因此,积极、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育一代新人的要求。

猜你喜欢
智力体育锻炼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漫画之页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