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出发 让素养落地

2020-11-11 07:57张维妙戴建华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交通法规学法小哥

张维妙 戴建华

一、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法不可违”是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包括“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两目内容。该课内容是该单元的起始课,为下一课时“预防犯罪”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也将对学生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有主见,但看问题往往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却不能全面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所以,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遵守法律。同时,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易受环境的影响,且他们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培养学生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通过案例分析、列表比较等方法,学会辨别各种违法行为,努力做到远离违法行为。

3.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前老师想做个调查,我们班里点过外卖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

师(追问):老师想采访一下点过外卖的同学。作为消费者,你对外卖有什么需求?

生1:按时送达,口味好。

生2:食物安全放心、配送准时快捷。

……

师(归纳):外卖已普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这背后离不开外卖小哥的辛苦,甚至可能会有危险。

(学生产生疑惑,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外卖”话题切入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卖小哥的“辛苦”学生是有感触的。“危险”两字的引入,使学生产生疑惑,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板塊一:法不可违要牢记

师:为什么说送外卖是一份危险的工作?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播放“外卖快递车意外事故合集”视频。视频简介:外卖小哥因闯红灯、逆向行驶等原因导致交通意外事故频发,酿成惨剧)

师:外卖快递车意外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场景触目惊心。那么,为什么类似的事故会经常发生呢?

生1:为了把外卖按时送到,外卖小哥会争分夺秒。

生2:外卖如果不能按时送到会被差评。为了不被扣钱外卖小哥有时会冒着危险赶时间。

师(追问):外卖小哥赶时间,是不是就可以违反交通法规?

生(齐声):不可以!

师(追问):由此可见,无论理由多充足,我们都不能违反法律法规。请大家结合刚才的案例说说,违反了交通法规会带来什么后果。

生1:会发生交通事故,可能撞到别人,自己也可能会受伤,这反而会影响送餐时间。

生2:发生交通事故还可能引起交通堵塞,影响交通秩序。

……

师(小结):外卖小哥做出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本是为了赶时间,结果却得不偿失。希望辛苦奔跑在路上的外卖小哥们,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也请同学们牢记: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设计意图:“外卖快递车意外事故合集”视频对学生感官上形成强烈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追问外卖小哥赶时间是否就可以违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树立“法不可违”的意识。

板块二:违法行为我知道

活动一:以表学法

师: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8页内容,填写导学案中的“违法行为比较表”。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从违法行为的种类、违反的法律法规、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承担的法律责任四方面比较违法行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尝试完成表格的填写)

活动二:以案说法

师: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请同学们结合表格内容以及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判断PPT(见下图)案例中的行为是哪一种违法行为,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教师适时引导)

师(点拨):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判断三种违法行为时,我们可以从违反的法律法规、承担的法律责任、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三方面进行区分。

活动三:以图释法

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注意到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低,所以我们统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我们称为“严重违法行为”,又称“犯罪”。总结三种违法行为的共同点,我们可以得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师(点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会混淆“违法”和“犯罪”两个概念。老师想请同学们尝试用图示恰当地描画出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图示的绘制。见右图)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一定违法。希望同学们今后不要混淆这两个概念。

师(小结):个别外卖小哥为了不被差评只能争分夺秒,情急之下会做出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行为。虽然事出有因,但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它会带来伤害,还可能影响交通秩序。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交管部门的关注,他们组织外卖小哥学习交通法规知识,以提高外卖小哥的法律意识,助力外卖小哥们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设计意图:通过“以表学法”“以案说法”“以图释法”三个活动,使学生对三种违法行为的认识经历从“了解”到“理解”再到提出“见解”的过程,也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板块三:违法行为要警惕

师(过渡):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相对犯罪来讲,它们的社会危害性比较轻微,受到的处罚也比较轻,很多人会因此失去警惕,做出追悔莫及之事。我们再来看一则案例,这位外卖小哥做了什么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呢?

(播放视频《只因给了外卖小哥一个差评,外卖小哥居然这样报复》。视频简介:因外卖超时送达且无法食用,张女士投诉了外卖小哥。此后张女士频繁收到骚扰短信及电话。原来是外卖小哥因差评被扣罚工资,心里不爽所以实施了报复行为)

师:视频中提到的外卖小哥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49-51页的内容,将对应的行为进行连线(见右上图)。

(学生自学思考并完成相应任务)

师:视频中的这位外卖小哥因为被差评而去报复顾客。本是为了发泄自己被扣钱的怨恨,却想不到做出了违法行为。这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警惕一般违法行为。接下来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一般违法行为,并说说这些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生1:乱扔垃圾会破坏环境,高空抛物可能会砸伤他人。

生2:谎报险情,随意拨打110、119等报警电话是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

……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像乱扔垃圾、谎报险情等生活中这些不经意的行为其实都是一般违法行为。它们看似是小事,带来的危害却不一定小。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觉守法。

设计意图:借助外卖小哥因差评报复顾客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学会区分两种一般违法行为。通过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并说明其危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记住要时刻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师(过渡):今天這节课案例中提到的一些外卖小哥的行为只是个别行为。在生活中,我们更多地还是看到外卖小哥认真辛苦地工作,更有不少外卖小哥为了帮助别人而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

(PPT展示:“外卖小哥那些感人的正能量”组图。图1:外卖小哥寒夜守护走失孩童;图2:大雨中外卖小哥将窨井盖搬放原处;图3:美团小哥凌晨遇救护车带路后离开;图4:疫情期间外卖小哥平均每天奔波15个小时)

师(结合板书小结):个别外卖小哥选择闯红灯、逆向行驶甚至报复行为,的确反映出他们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法不可违,即使外卖小哥有苦衷,也不能为了“好评”而无视法律。当然,我们也要学会互相理解,风雨同路,奔波并肩。让送外卖这份工作不再“高危”,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外卖平台在改进评价机制,比如美团外卖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阿里巴巴设立“天天正能量”奖等。希望作为顾客的我们,也能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强化学生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学会宽容。

(三)课堂小结

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三种违法行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懂得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把“法”字牢记心中,记住“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设计意图:结尾再次强调“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首尾呼应,强化学生的内心认知,使学生自觉形成“不违法”的意识,以凸现本节课的教学立意。

二、专家点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   戴建华)

“法不可违”是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涉及的概念较多,内容抽象,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张维妙老师的课立足学情,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以“外卖小哥”为话题展开教学。整堂课体现教学的生活导向,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1.一例贯穿,以生活作为课堂的出发点。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要“以初中生活为基础”,倡导在教学中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张老师将“外卖小哥”引入课堂,并贯穿始终,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话可讲、有理可辩。课堂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法不可违”的理念,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道理,凸显教学的生活化导向。

2.巧设活动,以学法作为教学的生长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张老师十分重视学法指导。如板块二中的“以表学法”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较分析等方法学习三种违法行为。表格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对三种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目了然。“以图释法”活动,张老师引导学生用示意图来辨析易混淆的概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3.精心设问,以素养作为学习的落脚点。本节课中,张老师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如在第一板块里,张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精心设计“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是不是就可以违反交通法规”“违反了交通法规会带来什么后果”等问题,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探究分享中,明白事理,提高认识。

猜你喜欢
交通法规学法小哥
快递小哥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天才!快递少年!
论近年来交通法规的修订和实施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小矛趣生活
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小学生
朕日理万机,等有空再取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高速公路为何要限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