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化肥和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实施情况评估

2020-11-13 12:32孙喜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零增长使用量区县

高 莹,孙喜军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和农药在助推我国粮食增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相关研究表明,化肥在助推我国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为21%~58%,而80%~90%的农业病虫害依赖化学农药防治[3~5]。然而,伴随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却越来越大。2018年,我国化肥使用量(折纯)居全球首位,达5 653万t[6],约占全球总量的30%;农药使用量也居全球首位,达150.36万t[6],约占全球总量的1/2。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持续投入[7~9],生产成本增加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为此,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兼具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有效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切实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2月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化肥零增长)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农药零增长)[10]。化肥零增长量化目标任务是:2015-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10]。农药零增长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三年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10]。

对区域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有利于总结经验和后续更好推进工作。本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利用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西安统计年鉴2019》[11](实为2018年数据),对2018年西安市及各区县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需要说明的是,西安市2017年2月才正式托管西咸新区,由于西咸新区前期相关统计数据缺失,故此次评估暂未将西咸新区纳入评估范围。

1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区概况。西安市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地理坐标介于107°40′~109°49′E和33°42′~34°44′N之间。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6.4~13.4 ℃,年均降水量537.5~1 028.4 mm。气候总体较为温和,降水充足,光照较好,地势平坦,农作物产量高,是陕西省农业生产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之一。目前,西安市下辖11区2县,其中涉及化肥、农药使用的县级行政单元包括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周至县和蓝田县等9个区县。

(2)数据来源。西安市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折纯,下同)、耕地面积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历年《西安统计年鉴》[11]。

(3)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计算。目前,关于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kg·hm-2)的计算主要存在以耕地面积为基础和以播种面积为基础的两种求算方法。本研究中选择以耕地面积为基础求算使用强度,而非播种面积,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2]:①统计部门公布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数据多以耕地面积为基础进行计算,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耕地面积计算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便于数据比对和分析;②县域范围耕地面积变化不大,用耕地面积计算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相对较为方便,且数值变化相对较为稳定,而播种面积年际间变化较大,不利于统计分析。

(4)数据处理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西安市历年化肥和农药使用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常规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市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实施情况评估

从图1可以看出,西安市化肥使用量在1992—2014年间总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2015—2018年间化肥使用量却出现“四连降”的趋势,年均减幅达1.95%。2018年西安市化肥使用量为23.68万t,相比2015年减少0.95万t,减幅为3.84%。总体来看,西安市已提前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并出现负增长趋势。

从图2可以看出,与2015年相比,2018年西安市各区县化肥使用量增减情况不一,其中有5个区县的化肥使用量下降,4个区县的化肥使用量增加。其中长安区对化肥减量贡献最大,减少11 292 t,减幅达31.29%;其后依次为鄠邑区、高陵区、未央区、灞桥区,分别减少2 955 t、2 455、1 484 t、1 214 t、677 t,减幅分别为8.51%、15.59%、85.61%、8.68%。化肥增量最大的为周至县,增加4 553 t,增幅达到9.44%;其后依次为阎良区、临潼区和蓝田县,增量分别为3 190 t、861 t、529 t,增幅分别为12.73%、2.16%、1.14%、

从图3可以看出,西安市化肥使用量在1992-2018年间总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15年,西安市化肥使用强度为1 035.13 kg·hm-2,其不仅远高于全国平均化肥使用强度446.11 kg·hm-2[6],更高于陕西省平均化肥使用强度798.68 kg·hm-2[13]。如按照化肥使用强度≤250,250~500,500~750,750~1 000,1 000~1 250和>1 250 kg·hm-2的分级标准将化肥使用强度分为适量、低度过量、中度过量、高度过量、严重过量、极严重过量6个等级[12],2015年西安市化肥使用强度已经处于严重过量等级。而2015年之后,西安市化肥使用强度继续增加,达到1 091.05 kg·hm-2,相比2015年增加55.93 kg·hm-2,增幅为5.40%。

从图4可以看出,与2015年相比,2018年西安市各区县化肥使用强度增减情况不一,其中有7个区县的化肥使用强度下降,2个区县的化肥使用强度增加。其中阎良区对化肥使用强度减量贡献最大,减少772.40 kg·hm-2,减幅达到47.73%;其后依次为高陵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灞桥区,分别减少543.05 kg·hm-2、344.50 kg·hm-2、251.07 kg·hm-2、194.28 kg·hm-2、162.73 kg·hm-2、91.72 kg·hm-2,减幅分别为51.98%、40.02%、38.07%、21.00%、13.97%、13.09%。增量最大的为未央区,增加4 418.26 kg·hm-2,增幅达到259.63%;其次为周至县,增加191.53 kg·hm-2,增幅达到13.09%。

综上,考虑2018年化肥使用量和使用强度相对2015年的增减情况,可将西安市9个区县分为四大类:①总量、强度“双增”的区县包括:周至县;②总量增、强度减的区县包括:临潼区、阎良区、蓝田县;③总量、强度“双减”的区县包括:灞桥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④总量减、强度增的区县包括:未央区。

2.2 西安市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情况评估

从图5可以看出,西安市农药使用量在1992—2018年间总体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2018年西安市农药使用量为1 020.53 t,比2015年减少154.35万 t,降幅达13.14%。总体来看,西安市农药使用量基本实现负增长。

从图6可以看出,与2015年相比,西安市农药使用量增减情况不一,其中8个区县的农药使用量下降,1个区县的农药使用量增加。减量最大的是蓝田县,减少91.77 t,减幅达到55.34%;其后依次为长安区、高陵区、临潼区、鄠邑区、灞桥区、未央区、周至县,分别减少66.03 t、42.99 t、30.60 t、14.31 t、6.00 t、4.46 t、0.82 t,减幅分别为51.30%、21.66%、9.59%、19.26%、21.83%、92.96%、0.50%。唯一出现增量的为阎良区,增加0.59 t,增幅为0.31%。

从图7可以看出,西安市农药使用强度在1992-2014年间总体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2015-2018年间,西安市农药使用强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8年西安市农药使用强度为4.16 kg·hm-2,比2015年减少0.77 kg·hm-2,降幅为28.52%。如按照农药使用强度≤1.5,1.5~3,和>3 kg·hm-2的分级标准将农药使用强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14],目前西安市农药使用强度仍属重度等级。

从图8可以看出,与2015年相比,2018年西安市农药使用强度增减情况不一,其中有7个区县的农药使用强度下降,2个区县的农药使用强度增加。农药使用强度减量最大的是高陵区,减少7.30 kg·hm-2,减幅达到55.43%;其后依次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灞桥区、鄠邑区、蓝田县,分别减少6.65 kg·hm-2、3.24 kg·hm-2、1.51 kg·hm-2、0.73 kg·hm-2、0.32 kg·hm-2、0.28 kg·hm-2,减幅分别为53.49%、46.92%、48.60%、23.16%、18.82%、15.21%。增量最大的未央区,增量为3.47 kg·hm-2,增幅为204.30%;其后为周至县,增加0.14 kg·hm-2,增幅达到2.82%。

综上,考虑2018年农药使用量和使用强度相对2015年的增减情况,可将西安市9个区县分为三大类:①总量增、强度减的区县包括:阎良区;②总量、强度“双减”的区县包括: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蓝田县;③总量减、强度增的区县包括:未央区、周至县。

3 讨论

2015年以来,西安市农业部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高效推进了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并实现了全市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连续下降。总体看来,灞桥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等4个区县实现了化肥和农药使用总量强度“双减”,对全市的减量贡献较大。但就化肥使用而言,仍有4个区县(临潼区、阎良区、周至县、蓝田县)总量上升,2个区县(未央区、周至县)使用强度上升,1个区县(周至县)总量和强度“双增”。就农药使用而言,仍有1个区县(阎良区)的总量上升,2个区县(未央区、周至县)的使用强度上升。

全市化肥和农药使用零增长并不是要求每个县级行政单元均实现零增长。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些区县承接了更多的生产任务,化肥、农药使用量出现上升也在情理之中。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实现,关键还是要看强度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2018年西安市平均化肥使用强度为1 091.05 kg·hm-2,仍属高度过量等级;农药使用强度为4.16 kg·hm-2,仍属重度等级。区县来看,2018年全市有5个区县(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县、周至县、蓝田县)的化肥使用强度达到高度过量以上等级,有5个区县(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区、周至县)的农药使用强度达到重度以上等级,均超全市区县数量半数。其中,即使已实现化肥或农药总量、强度“双减”的部分区县,其化肥或农药使用强度基数仍维持在高位状态。例如,灞桥区虽已实现化肥总量、强度“双减”,但化肥使用强度仍维持在高度过量等级,高陵区虽已实现农药总量、强度“双减”,但农药使用强度仍维持在重度等级。另外,部分区县如未央区,其化肥和农药总量虽降低,但使用强度均出现上升,而且未央区的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不仅为全市最高,且数值远超其他区县的数倍。总体来看,西安市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基数仍维持高位,偏大过量问题突出,大部分区县需要进一步加大“降肥减药”力度。另外,西安市农技中心内部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的肥药利用率均不足40%,肥药利用效率长期维持低位。

综上,下一步,西安市应以“降强度、提效率”为突破口,尤其是化肥或农药总量强度“双增”的区县(如周至县),进一步深入挖掘“降肥减药”潜力,因地施策,不断提高肥药利用效率,持续推进肥药减量增效,力争实现化肥和农药稳定负增长的更高目标。

表1 2018年西安市各区县化肥使用情况

表2 2018年西安市各区县农药使用情况

4 结论

(1)以2015年为基准,就化肥使用方面,2018年西安市总体已经实现了“化肥零增长”,但仍有4个区县(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周至县)的化肥总量上升。具体来看,周至县化肥总量、强度“双增”,临潼区、阎良区、蓝田县等3个区县化肥总量增、强度减,灞桥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等4个区县化肥总量、强度“双减”,未央区化肥总量减、强度增。

(2)以2015年为基准,就农药使用方面,2018年西安市总体已经实现了农药零增长,但仍有1个区县(阎良区)的农药使用总量上升。具体来看,阎良区农药总量增、强度减,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蓝田县等6个区县农药总量、强度“双减”,未央区、周至县农药总量减、强度增。

(3)西安市化肥和农药使用偏大过量问题突出,利用效率较低。下一步,应以“降强度、提效率”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肥药利用效率,持续推进肥药减量增效。

猜你喜欢
零增长使用量区县
泸州市
No.5 中国提前5年进入人口零增长时代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顺利实现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双双超40%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别说与要说
完善人大上下联动机制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