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的考点分析和复习策略

2020-11-13 08:37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集镇河谷区位

甘肃 李 司

高考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作为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考查方式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通过对该考点在高考试题中考查角度的分析,总结概括出考查的方向,提出解答这类题型的复习策略。

一、近五年“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的考点分布统计

年份试卷、题号和分值考点和考查的角度2015年①福建卷36(1)(2)(3)[28分];②重庆卷13[26分];③江苏卷1[2分];④广东卷10,11[8分]①渭河谷地两侧的地形特征,河谷对城市、文化形成的影响;②长江下游地区园林建设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保护措施;③北宋东京城形成的区位条件;④聚落选址的区位条件2016年①北京卷9[4分];②江苏卷3[2分];③海南卷14[3分]①地形对城镇分布的影响;②地形对露宿点的影响;③福建海坛岛地形对聚落特点的影响2017年海南卷9~11[9分]南岭山地对聚落规模和建筑特点的影响2018年①全国卷Ⅲ9~11[12分];②江苏卷15,16[4分]①自然环境与地下住宅的关系;②“地坑院”的选址与保护措施2019年①天津卷13(1)[6分];②江苏卷5,6[4分];③江苏卷25,26[6分]①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②聚落布局的影响因素及等高线图的判读;③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通过统计表可知:(一)从试卷和分值分布来看,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都有考查,分值相对较高;(二)从考查方式来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涉及;(三)从考查的角度和方向来看,对该考点进行了延伸,考查的内容更加具体丰富、考查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与核心素养契合。

二、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的考查角度,把握高考命题动向

通过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将考点考查的角度概括为四个方面: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例1】(2019年天津卷第13题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图1)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1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吉林省珲春市聚落分布为背景,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根据题干“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说明其他地区聚落分布很少,原因可以从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来分析,聚落一般起源于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所以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方面回答自然原因。从图可知该市其他地区分布在河谷两侧,其地形为山地,且地处中高纬度,气温较低;山地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山区多分布森林;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山区河流多,但流速快,地表水资源不易储存,水源相对短缺,不宜居住,所以聚落少。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2.地形与聚落的位置关系

【例2】(2018年全国卷Ⅲ第9~11题)澳大利亚(图2)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3)。据此完成9~11题。

图2

图3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2所示的

(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与地下住宅的关系。第9题,根据“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可以判断该地为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②地符合;第10题,地下住宅基本是封闭的,需要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第11题,地下住宅和窑洞一样冬暖夏凉。

【答案】9.B 10.D 11.B

3.地形对聚落特征的影响

【例3】(2017年海南卷第9~11题)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4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10.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11.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以南岭山地的某县聚落住宅特点为切入点,以多发生洪水灾害为背景,考查南岭山地对聚落规模和建筑特点的影响。第9题根据“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可以判断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只有较小的平地位于山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限制了聚落规模;第10题根据“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并且此地“水淹频率很高”推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灾;第11题根据“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可以推断洪水来袭时流速慢,房屋不会倒塌,退水时间短,灾后不影响居民生活。

【答案】9.A 10.B 11.C

4.聚落分布的区位因素分析

【例4】(2015年福建卷第37题节选)图5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图5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解析】本题以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地形图为背景,分析城市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资源、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农业、工业、商业等)。通过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两城市都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都位于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可提供丰富的农产品;铁路通过,交通运输便利;甲地为省会,乙地为首都,是当地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答案】(2)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三、基于考点分析的复习策略

针对近几年“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点分析和考查角度的动态变化,可以制定以下复习策略,供高考备考复习之用。

1.针对考点加深对教材知识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源于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达到准确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解答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同时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设问方式、不同的能力要求不断地训练,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应对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例如聚落在形成过程中,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因此大多数聚落发源于适合早期农业生产的区域,这样的地区往往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所以平原地区是发育聚落最理想的环境,高原和山区的聚落一般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带,热带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于高原之上。

2.针对考点重点突破读图、析图和推断问题的能力

通过高考试题发现“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点在考查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解答问题必须把图读懂,才能够从图中获取所有的信息。例如图1,聚落多沿河谷分布说明河谷两侧可能是山地、丘陵等地形;河谷两侧有很多支流流经,支流短小且密,说明地势起伏大,推断应为山地地形,这也是命题者在该图图例中没有给出等高线或高程的高明之处。再如图3和图4,读图推断地理事物的特征可知,图3地下住宅与外界基本隔绝,要留空气流通的通道;图4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在水淹频率很高的地区需要开门排水,使水流渠道畅通。所以结合图中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3.针对考点构建解题思维模式,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集镇河谷区位
恐龙河谷:鸭嘴龙迁徙记(下)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恐龙河谷:早安,打工王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从区位地理角度分析九月赴疆采棉工大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