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说题实践
——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6题第(1)小题为例

2020-11-13 07:51浙江赵振方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宾川县等高线耕地

浙江 赵振方

原题: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6题第(1)小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一、说背景

社会背景:宾川县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也是著名的贫困县。宾川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后,经济快速发展。2018年9月29日,宾川县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是地区脱贫的“示范县”。

学科背景:2018年,教育部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综合性、迁移性、时代性和终身性等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全国文综卷出现了以云南宾川为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体现试题紧随时代背景发展,与时俱进,将试题与时代相结合的特点。本题命题着重于区域环境的综合性,而命题落脚的地形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性要素。

二、说题目

本题以云南宾川为区域载体,以宾川县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切入点进行考查,图文并茂,具体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思维的运用、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题第(1)小题要求根据文字材料和宾川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得出宾川地形的主要特点,考查学生从文学和等高线地形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三、说解法

(一)描述地形的总方法:

1.根据图示描述当地地形类型及其结构,地形类型属于五种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中的哪一类或几类。如“以××地形为主”。分述各区域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如“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等。

2.描述当地地势特征,该地区的绝对海拔高或低。如“该地区海拔高”。分述该地区局部高低、起伏状况。如“哪高哪低”“地势起伏大”等。

3.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的描述,如“多喀斯特地貌”“多丹霞地貌”“冰川地貌广布”“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等,沿海地区还要描述其海岸线特征,如海岸线曲折、漫长、破碎。

认真观察地图和图例,有效筛选信息,通过等高线数值的变化以及河流走向判断地势或地形特点。

(二)不同地形区耕地的分布:

1.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大。

2.山区耕地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或坡度较缓的低山丘陵地区,面积较小。

3.高原地区耕地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山间盆地。

【本小题解析】读图文材料可知,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地势较高,且等高线较为弯曲、复杂。地势落差大,在河流流经的区域形成较深的河谷。因此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为山高谷深。读图可知,宾川县以山地地形为主,耕地较少,占土地的总面积较小。耕地主要分布于地势较为平坦的谷地和山间盆地。

【参考答案】地形特点:山高谷深。(3分)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

(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3分)

四、说引申

(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区域地形特征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图2是乙地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智利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智利铜矿矿体埋藏浅,大部分可露天开采,生产成本低。图3是甲铜矿区2000年美宇航局Terra卫星照片。

图1

图2

图3

【问题一】描述图示区域40°S以南大陆地形的主要特点。(6分)

【分析】本小题与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6题第(1)小题类似,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参考答案】西部以(高峻)山地为主,中东部以高原为主(沿海分布着狭长平原),(2分);地势西高东低;(2分)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2分)

【总结】1.根据等高线分布,描述该地区整体的地形特征;分述各局部的地形特征;

2.根据地形特征描述该地区的地势特征;

3.沿海地区还要描述海岸线特征。

五、说反思

(一)“吃一堑”——剖析错因,寻求正解

回答不规范典例一:

第(1)小题“宾川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耕地分布在低的地方,数量少”。

反思:此回答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回答问题不全面,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回答不规范典例二:

第(1)小题“宾川地形以山地、谷地为主,四周高中间低,耕地分布集中在中部”。

反思:此回答反映了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认知能力,但由于对云贵高原区域背景知识的欠缺,对具体的地形分布认识较浅,答题出现一定的偏差。

(二)“长一智”——总结错因,提出对策

1.总体而言,一般学生回答出现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于以下几点:

①自身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②审题获取信息能力不足

③综合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④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2.如何解决学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

①注重知识的积累巩固

多看图册增强区域概念,多做基础练习巩固基础知识,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②审题注重图文结合

目前,各省市高考地理试题呈现方式大都以图像(区域图、景观图、遥感影像图等)、图表(统计类)为载体,结合文字材料,展现区域情况,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③问题注重案例分析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是重要的地理核心素养,解题时应结合案例的具体区域,根据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交通等),对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要注意地理事象的成因、形成过程,最终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存在的地理问题。

④答案注重语言表述

高考地理的材料问答题,一般参考答案都是以富有层次、具有逻辑性的地理语言表达。地理答案既包括理科的逻辑分析,也包括文科的论述概括与总结。地理语言较为简练,但要充分考虑专业术语的表达,如“汛期”“枯水期”都是水文学上的专业名词,而“丰水期”“平水期”等都是对水文现象的普通表达,而非专业名词;“天气”与“气候”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天气”指短时间大气状态的变化,“气候”指某区域长时间天气现象的平均状况。答案要体现地理事象发展的因果联系,前后逻辑关系清晰,用简练的地理语言有层次地进行表述。

六、说教学价值

(一)试题价值

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时要注意:

1.“慢审题”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问题。

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关键词要全面且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如“山高谷深”等。

(二)教学启发

加强区域背景知识的掌握,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最终应用于问题的解答中:

1.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变,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高考命题围绕考试大纲,试题素材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所以要关注社会时政,平时教学要注重案例迁移,注意试题案例和教材案例类比,结合区域特征,合理运用解题方法,由“一般”到“特殊”进行解答。

3.平时注重对模拟题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构建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型,“举一反三”并能根据不同试题灵活运用。强化学生分解问题的能力,把大问题有层次地分解成各类小问题,把各类小问题解决了,最终就解决了大问题。

猜你喜欢
宾川县等高线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浅析宾川县小Ⅱ型水库养殖罗非鱼越冬技术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