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2020-11-16 02:07蒋玉娥
文教资料 2020年22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留白语文阅读

蒋玉娥

摘   要: 为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实践运用,考虑当前课堂教学中“解决一切问题”模式的弊端,在新的课程改革思想的引领下,引入“留白”艺术的技术操作教学策略,构建开放式、对话式的课堂,解读课堂阅读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策略,并提出教学建议。教学实践表明,“留白”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 语文阅读   留白艺术   课堂教学

1.捕捉文本“留白”

(1)填补空白,丰富情节。

“留白”艺术被广泛应用书画、文学艺术中。李可染说:“空白,含蓄,是中国艺术的一门大学问”。从“留白”的运用来看,书画可谓深得个中三昧,文学创作亦是如此,“无字处皆其意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學生解读“无字之处”的空白,填补空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艺术享受。比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片段,对范进这个人物有详细的性格和行为描写,学生仅阅读这个片段时,对范进的理解不够全面,很多学生把范进看作受害者而生怜悯之心。在这个片段中,并未介绍范进中举后的事情,可在阅读中设置问题:“范进中举并回归正常生活后,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丰富故事情节。在教师补充“范进伙同张乡绅草菅人命的环节”后,学生的理解就更全面了。

(2)借助空白,理解人物。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总是给读者留下许多审美再创造空间,而且故事中对人物形象的介绍总是通过留白的形式,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深入挖掘阅读文本中的空白,通过对空白的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比如《故乡》一文中,杨二嫂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既善良又狡黠,既掩饰又泼悍,既会人际周旋又口无遮拦。面对这样的人物形象,学生需要从多个层面理解,学到生活知识,深化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通过对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到“圆规”转变过程、原因的“留白”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社会背景及当时社会对人成长的影响。之后,对杨二嫂语言描写背后的心理“留白”进行分析,丰满人物形象,拓展学生的审美空间。

(3)挖掘空白,揣摩情感。

阅读重在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说出了阅读中的体验。体验是通过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参与而获得的,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在语文阅读中,学生需要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和生活经历,一种与自己情感相关的语言情境,并进入“角色”,体味文本内容的审美意蕴,揣摩作者情感。在许多阅读文本中,作者往往通过“用文字描写景物”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并不用文字详细描写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描写的“空白”给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丰富的空间。

比如《燕子》一文中对春天美景的描写,“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在教学中可采用“删除”到“添加”的方法,从“微风吹拂着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再到最后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揣摩情感,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自明。

2.组织课堂教学手段的“留白”

(1)情境创设“留白”。

王昌龄曾说:“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在文学作品意境创造中,作者总是喜欢“虚实结合”展现“境生于象外”的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创设并灵活运用“留白”,运用意境创生法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可用的留白教学方法包括因景布画法、视听替代法、情景模拟法等。在因景布画法的应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意境、意象中想象或认真构思出多种画面,并在构思画面中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构思过程。视听替代法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象的信息符号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思辨能力。在情境模拟法的运用中,教师不必要求还原原文的实景,而是在体验文章情境的手段上下功夫,通过情境留白引导学生思绪进一步拓展。

(2)教学语言“留白”。

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恰当地使用“留白”性语言,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学中的讲授语言“留白”,通过使用修辞格将语言变得“留白”,激发学生思维,使其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力。比如在提问语言的运用中,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外延宽、弹性大的问题,尽量将问题变得具有模糊性,在语言中留出合适的“空白”。在《孔乙己》一文中多次出现“笑”字,可设问:“虽然文中多次出现‘笑字,但我们读后并笑不出来,反而还有隐隐作痛的感觉,为什么?”通过这种开放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填补问题中的留白,锻炼学生的思维。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可在结语处进行语言“留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于漪老师讲解《七根火柴》一文时采用了这样的结课方式:师生一起像无名战士一样“数”着“一、二、三、四……”来结尾,可谓“言未尽,意无穷”。

(3)提问方式“留白”。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问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在提问方式上“留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一是留出挑战难度和新问题的“空白”,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尽量采用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学情和阅读文本的实际,适当提高解答距的等级,使学生积极尝试解答新问题。但是设计问题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对文本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阅读理解水平等,既要给学生留有“挑战”的空间,又不可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导致学生探索失败而产生畏难与挫败感。

二是留出发展性提问的“留白”,让学生不能一下子想到答案,通过思考、推理不断深化问题,并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思维的“跳跃能力”。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尽可能提出一些开放性、发展性的问题。比如《范进中举》中,设计问题“寻找范进疯的证据”,让学生一步步寻找证据,并通过分析形成证据链的原因,既解放了老师,又激活了学生。此外,在问题拓展延伸中,不仅局限于“一个问题的发展”,还可以采用“连续性问题”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渐过渡到更高的阅读思维中。

三是留出拓展思维空间的提问“留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比如《陌上桑》一文中,对于罗敷之美,设问“罗敷之美赢得劳动人民的喜爱和称赞,这说明罗敷之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这种拓展思维的“留白”提问,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

(4)悬念设置“留白”。

文本阅读中无处不存在悬念,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悬念设置“留白”,启发学生完成“从某个角度看怎样”“假如怎样会怎样”“不怎样会怎样”这样的思考,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一是以悬念组织课堂教学,比如在课堂开始时,先对学生说“今天的阅读课,老师带來几个惊喜”,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依次揭示惊喜,这样保留悬念的方式,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参与度。悬念的展现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教学语言或问题导入,也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采用多媒体进行图文引导,甚至可以使用相关音频资料创设情境,组织具有悬念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其向“空白”出发,发散思维,触发联想与想象。

二是设置文本空白的悬念,即教师对文本中的空白进行挖掘与分析,然后设计成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比如实际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提前预习阅读文本之后,课堂开始时教师联系课文题目,巧妙地设置留白,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留白”隐藏的问题,并有意识地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正确处理“留白”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进行教学,教师应准确处理几个“留白”教学关系。

一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吃透”教材,才能从教材联系到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留白”艺术的应用策略时,要整体考虑,即从“留白的预设”到“留白的生成”,整个过程要建立起阅读教学、阅读文本、学生生活三方联系,让学生从“留白的预设”开始产生疑问与探索欲望,并在“留白”探索中与自己生活经历建立联系,融合文本内容与生活经验,最终“生成”阅读感悟。

二是留白过多与过少的平衡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并非留白越多越好,也不是留白越少越好,模糊教学与精确教学要相互补充、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发现,以一节课为例,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可供学生主动太多的实践不会过多,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精力有限,受到知识储备、思维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留白设置过多,必然产生更多的问题与疑问,则导致阅读教学产生更多的扩展与延伸,学生会“应接不暇”“自顾不及”,影响“留白”应用的效果。反之,如果留白过少,则可能使学生很简单就探索出答案,不知道该将阅读思维发展到什么方向,也会影响阅读教学效果。

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设置、提出“留白”,学生阅读、探索“留白”,得出阅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获取学生的反馈,学生需要获得教师的指导,显然需要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民主的关系,保证师生有良好的交流,使“留白”艺术真正在阅读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应用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还可出现在课后评价环节,在评价中形成“留白”。比如在妙答处给评价“留白”,在疑惑处给评价“留白”,在错误处给评价“留白”。

4.结语

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适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要注意立足课堂,避免形式化,避免盲目留白,抓住关键,适当留白。还要注意留补适当,防止过度和异化,避免过度阐释,要含蓄为美,点到为止。课堂观察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学生阅读探索的兴致很高,而且思维活跃。在课堂提问与课后作业观察中发现,学生的阅读体验更丰富,读后感写作更出色。

参考文献:

[1]韦军.无言也能演绎精彩——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语文学刊,2016(11).

[2]王有学.试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

[3]李海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艺术空白[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

[4]仇恒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以小说的阅读教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6(17).

[5]石杨.语文阅读教学的补白艺术[J].基础教育研究,2018(13).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留白语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