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的四重境界

2020-11-16 02:07朱佳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原句事物思维

朱佳伟

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安排了《学习仿写》这一写作专题。教材主要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两个角度提供抓手,试图引导学生建立自觉的仿写意识,形成基本的仿写思路,养成良好的仿写习惯。

教材提供宏观指引,但宏观指引还不足以让学生依样画瓢,毕竟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与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呈现的仿写结果也是参差百态的。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提示,而后将“写作实践”任选其一练习了事,显然有违教材编写意图,也不可能实现通过仿写“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教师应开展微观指导,通过交流、欣赏、比较、辨析等系列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牵引与思路指引,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理解仿写的实施策略与注意事项,在随文仿写中学习仿写,并以此提高写作的质量。

一、由此及彼,扩大画面

2015年,我教初一。某次批阅作文,在一堆作文里看到了某学生“春光正好,微风不躁”的句子,宛如清风拂面,困乏的眼皮竟为之一开。后与该生交流,得知她借鉴了一句歌词“阳光正好,微风不噪”,只是改动一字。2018年,还是这个女生,又一次在作文里用了这个句子。可能是审美疲劳,也可能是不满她的安于现状不思求变,我要求她把这个句子换了。很快,她交来了新的句子:“流光带笑,闲云不扰。”

这个学生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直接仿写,所以快速完成了任务。从阳光到春光,再到流光,词语发生了变化,但画面如出一体,情境一脉相承。“微风”改为“闲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改换的句子宁静温柔,从容美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快速达成这样的效果?该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仿写思路,那就是由此及彼。所谓由此及彼,其实就是由原句的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在这样的画面情境下的同类事物、相关事物、相似事物乃至相反事物。原句写的是阳光、微风,使人联想到春天的美好画卷,明朗清丽,那么仿写时就围绕春天,去想象春天画面里的蓝天、白云、流水、青山、幽谷、竹林、野花、青草、彩蝶、黄蜂、早莺、新燕……调动生活与阅读体验由一类事物写开去,可以说写无止境。有了同类事物,仿写就有了对象,有了画面。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同类事物的仿写练习。比如在字词教学中仿写短语、短句,使学生在音形义的学习中顺势进行画面联系与视野拓展。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仿写时快速明确更加具体、丰富的仿写对象。

由此及彼,也不应拘泥于相关事物的联想想象。比如在随文开展“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等语法教学时,也可以相机积累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的词语,创设情境展开仿写训练,使学生由事物的相关扩大为物态的相关,仿写就更为生动了。

二、由线成面,形成篇章

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文章的骨架则是由几个句子支撑起来的。能把句子仿写好,尤其是能把这类支撑文章骨架的句子仿写好,一篇文章其实也就成型了。

《学习仿写》提供了两个示例,两文其实都是围绕一个人物具有反差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作者写了不少事情,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臧克家先生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其实也是从“说”和“做”两个方面来写作的,结构也非常清晰。可以让学生选取某个同学或老师,仿照原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将该形象能够形成反差的特点写在一个句子中。比如:

同桌小王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很可恨。

他作为语文老师,非常幽默,但是一变身为班主任,就非常严厉了。

以这样的句段为线,引导学生调动生活储备,选择典型素材,辅以各种写作手法,将一句话扩展成一篇写人的文章,像这样带着构思全文的思维仿写句子,便是由线成面。

写人文章如此,叙事文章也可以。《社戏》的结尾句,作者用“好豆”“好戏”概括了那一夜美好的经歷。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回味自己的生活,用鲁迅先生的句式表达自己的体验: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辣条,——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比赛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闻到那夜似的花香,——也不再听到那夜似的好歌了。

在仿句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一个关于吃货和球迷的故事就可以生发出来,或者一个欣赏美以及交流艺术的故事也就成型了。如果由此及彼是思考相关性,那么,由线成面则是发展扩充性,将生活体验与写作手法相结合扩展成一篇文章。

三、由外到内,训练思维

一般学生由此及彼或由线成面,不算太难,比较难的在于理解原句隐含的内在写作思维。仍以“阳光正好,微风不躁”为例。调动生活经验,选择两个名词,进行仿照描述,不算难,有学生写“彩蝶纷飞,黄蜂嬉闹”,教师在点评时既要表扬此句仿写工整,情境热闹,富有春天的生机和动感,更要在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上予以点拨和提升。学生这样仿写,表明他已理解外显的形式,但可能没有深刻地理解原句内隐的写作技巧或构思。原句两个名词,一静一动,阳光是静态的,微风是动态的,这是典型的动静结合。初中教材里,《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文章中很常见。八年级上册写景的文言文,几乎都是写动必写静的,如果此时引导学生把相关事物的联系再做细分,学生的动静结合的写法训练也能在仿句中得以开展。

比如《回延安》里有一个句子:“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的仿写,仿出外在的形式容易,仿出内在的构思不易。如果细密还原作者的构思过程,由东到西,由肩到手,都是由此及彼,甚至能想象出作者是写了上句然后仿写出了下句。糜子、谷、红旗、书都是名词,但前两个是物质食粮,后两个是精神武器。上下两句由浅入深的层次感是很多学生考虑不到的。如果启发学生努力把这种层次感表现出来,对学生的整体写作思维也是大有裨益的。

再比如《安塞腰鼓》里描写打鼓场面的一组精彩的比喻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在给学生看完一则反映火神山医院建筑过程的视频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视频为素材,以上述句组为示例仿写句子。在交流中发现,学生能够仿写出三到五句,且比喻基本贴切。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不能贴合原句抓取细节写作的特点,过多地用评价性的文字进行仿写,造成画面感不强,给人一种悬在半空的感觉;没能准确理解原句从鼓点到风姿的次序,没有敏锐地把握这种由实向虚的写法;喻体散乱,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完整表现火神山紧凑忙碌的施工氛围。通过对照原句与交流习作,学生不仅进行了写作方法和语句形式的仿写训练,也深刻理解了刘成章在这个句群里所隐含的写作章法。

由外在形式的模仿,到内在构思的模仿,其实是将作家高端的写作思维移植过来,建立学生自己的内在写作思维,这样的仿写,才是有价值、高质量的仿写。

四、由仿至创,体验乐趣

仿写会保留原作痕迹,但也蕴含个人想法。从这个角度而言,仿写也是一种创作。尤其是一些仿写能力较强的初中生,他们会有一些取悦同伴群体的仿作,如网上流行的改版“唐诗”“童谣”,自鸣得意,自得其乐。深究细思,这多半是一些浅层次的搞笑,登不得台面,经不起推敲。如何将浅表的傻乐提升为一种深层的愉悦?需要语文教师引导与引领。仿写如果是为了得分或出于炫耀,就落于下乘了。基于表达需要,思维启迪与美感创造是学生应该建立的仿写观。

基于表达需要,感受句简意丰的交流情趣。在实际生活中以仿句的形式与人对话、交流,不仅能彰显自身文气,也能温润话语对象,让交流更有味道。笔者经常用刚工作时的一个例子启发学生——在欢送挂职锻炼的老师回新疆的宴会中,有位老人家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他借用王维的诗句,改一字成了自己的赠别语,切合新疆友人即将回归阳关之外的送别场合,也有远赴新疆再聚首的美好期待。这样的仿句,让送别会更加温暖、长情,也应成为学生仿写的  范例。

基于思维启迪,感受独到发现的思维乐趣。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抑扬手法非常典型。让学生模仿抑扬手法写人是教学的常规操作,不过对学生的牵引力并不强。笔者曾尝试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仿写文中的比喻句,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了该文比喻的一大特征:茨威格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托尔斯泰的五官,喻体大多与树木有关——与其说是写托尔斯泰的脸,不如说茨威格是用木制材料在托尔斯泰的脸上搭房子。这样的发现让學生豁然开朗,于是顺势布置仿写任务:用一串同类事物为喻,写同学的五官。这种新颖独到的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循着自己发现的某个角度写下去,便能自然而然地在形似与神似之间,现实与想象之间寻到写作的平衡,用汽车零部件、钻石钟表、煎饼、牛排等写脸的有之,用星空、山河、溪流、晚霞、树叶、水果等写脸的有之;用水墨画、古筝曲、书籍等写脸的亦有之……一批具有趣味想象力与丰富创造力的文章脱颖而出。

基于美感创造,感受言语创造的审美愉悦。准确理解并仿写出贴近作家写作思维的文字是值得欣喜的事情,而在此基础上充分表现出学生的文采、才情、个性,则是可遇不可求的至高体验,是一种审美创造的愉悦。比如上文所述《列夫·托尔斯泰》的仿写,很多学生脑洞大开,趣味仿写;也有学生动心动情,将个人才情融入仿写之中,如   下文:

四季之梦

陈锦雯

她的脸是一场四季交织的梦。

那对眉似雅士秋日里闲卧于枫林。金灿灿的枫叶散漫于整片林地,像她浓密舒展的眉,有时一阵清凉的秋风扫过,便卷起了漫天的金枫。它们旋转着拥抱在一起,卷成一串弯曲的斜线,她蹙眉了。

那双眼若仙女春日里观花于曲溪,柔情似水。她的眼尾微有些上翘,像潺潺的溪水,缠绵而上。水珠映射出点点晶光,像她那有神的眼瞳,时不时闪现,跳跃。

那只鼻似高僧夏日里禅坐于绿荫,微挺,肃穆端庄。

那张唇若君子冬日吟咏于白雪。寥寥几句,似清茶从高空落入烹炉,玲珑清脆,却分外雅致。那对薄唇,时启时合,时而吐出淡雅的轻气,时而静默。

她的整张脸,汇聚了四季,也汇聚了四季的人儿,多像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这篇仿写,是小作者在理解茨威格“以木写脸”的基础上“以梦写脸”,以“雅士”“仙女”“高僧”“君子”在四季优雅的行止为喻,将现实的五官与虚拟的想象相结合,将同学的神采、风韵表现得亦真亦幻。这样颇有古风的文字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对于作者而言,这便是创造美感的愉悦。

《学习仿写》是教材中的一课,但学习仿写不能拘泥于这一课,它应是初中语文教学一以贯之的教学行为,甚至无分课上课下,随文而设,相机而仿。当学生由完成教师规定的仿写,迈向自觉自愿的仿写,达到自由自如的创造,这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210036)

猜你喜欢
原句事物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美好的事物
奇妙事物用心看
仿写句子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