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

2020-11-16 06:10薛利芳
读写算 2020年29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薛利芳

摘 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各门学科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并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因此,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关于如何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与广大教育同行共勉。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111-02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比于智力方面的锻炼,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建立更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要发展智力,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果一个人没有优秀的品质来支撑,那么即使有十分优秀的才华跟丰富的知识储備,那样只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并具备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和核心能力。接下来本人将对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与广大教育同行共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所谓核心素养的含义指的是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够满足社会要求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的人生品质与核心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正确的是非观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也是对于学生的核心养成的重要体现。

(二)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延伸和引导,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建立。相比于其他数学等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工作,与课程的核心目标契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观和个人品质的建立和健全,从而为学生今后更为广阔的发展建立核心基础。另一方面,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立,也与我国的发展一脉相承,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文明的复兴有着重要的作用。综合而言,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问题现状分析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十分重要,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表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当前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观念落后。很多小学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仍旧沿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以教师的单方面灌输为主,教学过程充满了空洞的说教,教学效率和效果都较差,学生也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和空洞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恶。这种教学模式下,势必无法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脱离实际。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只以教材为本,教学过程无法充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而当前的教材,很多都没有及时更新和再版,与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剧烈的现实不匹配,导致学生所学没有实际用处,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对学生的道德与思想的形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关于如何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品质,必须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锻炼。因此,面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的问题,一个很好的改进措施就是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思考,从而让学生从个人思想的改观出发,由内而外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探索一种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而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很高效的加强学生参与性的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通过问题、开放式讨论等教学活动来加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语和情绪,改变过去沉闷的教学氛围。然后在一些关键节点上通过准备好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应该加强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给出一些社会现象、大众焦点,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取营养,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判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立。

(二)加强情景式教学,通过情感共鸣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建立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无法通过现象抓寻本质,从而做出自己的是非判断。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通过情感共鸣这一间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利用先天就具备的情感能力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上的引导。而要高质量的实现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就必须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境的建设。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情境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加强教学情景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够沉浸其中的氛围和环境。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应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等辅助教学技术,通过声、光、电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具象化,直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如此既能加强教学情境的建设,又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想充分地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立起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教学方式必须生活化。只有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才能够快速地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并沉浸在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氛围中。因此,积极建立起一种高质量的与学生实际生活高度关联的教学情境,对加强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立有着显著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措施。对于当前的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与教育改革相契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整体提高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翔.谈小学生德与法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67-68.

[2]钟建平.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具有“品德味”[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75-76.

[3]李娇.绘本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66-67.

[4]李佰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21):65.

[5]赵四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4):174.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