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气质努力践行“四力”结硕果

2020-11-17 07:12张百新
中国记者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社四力新华社

非常高兴参加新华社践行“四力”报告会暨2019年新闻学术年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记协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获得表彰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对中国记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新华社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新华社西藏分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忠诚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积极践行“四力”,获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刚才,听了五位分社记者代表的发言,深受教育和感动。多年来,西藏分社记者们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挖掘出了“玉麦乡卓嘎姐妹”等10多位典型人物,采写出了《西藏阿里楚松村“四代房”:中国边陲巨变的缩微影像》等一大批带着泥土芬芳、高原气息和真情实感的优秀稿件。因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表现优异,西藏分社被中宣部评为先进集体,边巴次仁、白少波等13人次获评先进个人,分社记者采写的全媒佳作《解码风云录 逐梦天地书——“世界最高气象站”三代气象人的守望》被中宣部、中国记协评为2019年“新春走基层”践行“四力”优秀作品,分社记者张京品还作为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团成员,深情讲述他在普玛江塘采访调研的所见所感所悟。这些新闻报道热情讴歌新时代,充分阐释新思想,激发群众昂扬斗志,发挥了团结稳定鼓劲作用,充分展现了新闻战线践行“四力”要求的丰硕成果。新华社记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仰,服务群众、心怀百姓的人民情怀,扎根基层、迎难而上的过硬作风和履职尽责、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值得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

在西藏分社新闻工作者们身上,传承和闪耀着新华社的光荣革命传统和独有的红色精神气质。铁肩担道义,丹心写华章。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华社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和关键节点,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雷锋、王进喜、杨善洲、郭明义、李保国、黄大发、张富清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无一不是从新华社记者笔端传遍神州大地,展现出中华儿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记录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中,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分社雷厉风行,鼓励引导新闻工作者到火热的实践中锻炼提高“四力”,持续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现象级新闻作品,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时代新人,展示了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骄人风采,无愧于全国新闻媒体“排头兵”和龙头压阵的“国家队”的光荣称号。我们为新华社取得的工作佳绩和突出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舆论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的总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19年1月,中国记协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在增强“四力”中提高政治能力,提升业务本领,锐意创新创造,锤炼优良作风。2019年12月15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修订的《准则》充分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继续引向深入,掀起新一轮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要求,不仅是新闻工作者提高能力本领的方法,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与发展。我们要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理解“四力”:“脚力”不仅仅是“走基层”,而更在于新闻来自实践的本源性要求;“眼力”不仅仅是眼见为实,而更在于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观察;“脑力”不仅仅是对事物的一般性思考,而更在于如何在“中心”和“大局”下辨析判断、把握规律;“笔力”不仅仅是妙手著文章,而更在于如何以多种呈现方式全方位满足受众需要。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的老兵,在这里,我就如何增强“四力”谈几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是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到践行“四力”的全过程。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是政治工作,新闻舆论战线必须在政治上强起来,在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上来,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当前,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筑牢履行职责使命的政治根基和思想基础,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融入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真正把政治方向、政治要求体现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去。

二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融入到践行“四力”的全过程。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只有始终保持人民情怀,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我们创作的激情和活力,才能持续推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佳作。在当代新闻史上,新华社老社长、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七访兰考、八下扶沟、四去宁陵、八进辉县、两上红旗渠,采写出不朽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新闻界树立了“勿忘人民”的光辉典范。近年来,新闻界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为民记者”。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陪伴马班邮路邮递员王顺友在四川凉山的深山老林里长途跋涉,写出了感人至深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保持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是新闻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基础之上,通过宣传党的主张、传递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要时刻牢记胸中有大局、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为人民呼吁、为人民抒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迈开双脚丈量大地,挖掘源头活水,接通天线地线,突出“实”、力戒“虚”,不唯上、只唯实,既站在天安门上思考问题,又穿行在大街小巷听风雨,真正做到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群众心坎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四力”中去。

三是要把融合发展、守正创新体现到践行“四力”的全过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新闻工作处在时代前沿,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时代要求,在坚守正道中增强“四力”,在改革创新中提升“四力”,是摆在每位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不久前,由新华社承建的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这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们前途光明、大有可为。要自觉适应媒体形态和传播业态的新变化,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提高工作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操练新的“十八般武艺”,在增强内功、提升本领、主动转型上下功夫,努力做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体管理人才,以新闻工作者“四力”的不断增强,带动和实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分社四力新华社
再创新高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视界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