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建构游戏的有效组织

2020-11-17 14:23
清风 2020年22期
关键词:建构材料儿童

片段一:中班、大班的幼儿一起在户外玩建构游戏,他们各自把积木搬运到不同的地方,大班的幼儿运得快、运得多,他们找来了小推车,一车一车地运,然后蹲在地上建构。中班的幼儿一块、两块地运积木。一会儿,玩具材料没有了,幼儿A 喊道:“老师,积木没有了,不好搭了!”然后他停在一旁想了想,看着老师、其他幼儿,没有人关注到他的情况,其他幼儿继续玩着建构游戏。随着游戏的继续开展,没有积木的幼儿越来越多。

片段二:在游戏开展前,在建构区的材料框里放着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盒、幼儿奶粉罐、长方形的纸板等游戏材料。B(中班幼儿)先选择了一块长方形的纸板和两个奶粉罐,他把纸板架在奶粉罐上,对同伴说:“你看,这是我搭的桥,多高呀!”一旁的C(小班幼儿)手里拿着圆形的罐子,一直在一旁看着B,看了一会儿,她将两个罐子叠起来垒高。我问道:“你搭的是什么?”她看了看我,没有回答。另外三个幼儿则是坐在一旁很开心地玩着纸棒追跑游戏,旁边的几种玩具完全被他们忽略了。

分析:将幼儿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看成是不同年龄、年级幼儿游戏的简单叠加,是一种误区。有的教师以为提供一些游戏材料,组织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一起玩,就是开展混龄结构游戏了,其实不然。在混龄游戏中,玩伴之间的年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如若只是组织低龄幼儿和年长的幼儿同处一室,使用一套材料,对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社会性发展而言,必然弊大于利。

现状

第一,有的幼儿园时间、空间缺乏保障,结构体系不完整。相比于以往各自在班级里组织的建构区游戏,幼儿园已经开始尝试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将建构游戏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有了较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班级、年龄的限制,自由选择游戏。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不是单纯地把游戏场地搬到户外,把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在一起游戏,教师要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更适宜地开展游戏。当下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缺乏完整的结构体系,游戏计划、准备的缺失,导致碎片式的游戏体验,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游戏价值。

第二,有的教师材料投放单一,物质保障不够充分。“老师,我没有玩具了!”“老师,有人抢我的纸盒!”“老师我想要一个长长的、弯弯的东西来搭大桥。”“每天玩这些玩具,我不想再玩了!”在游戏中,有的教师可能经常会听到幼儿这样的话。这表明这些教师在材料的数量、类型的准备上不够充分,阻碍了幼儿建构游戏水平的发展。材料是游戏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特别是在混龄游戏中,为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需求,丰富的游戏材料尤为重要。

第三,有的教师缺乏对幼儿游戏的计划和“前置性”支持,导致幼儿建构游戏水平停滞不前。有的教师组织游戏时,把幼儿带到游戏场地就任由幼儿“自主”游戏,这样的“自主”有何意义?教师作为儿童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应当在观察解读儿童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儿童游戏的特点和需求,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思及采取有效的“下一步”策略。有的教师缺乏对幼儿游戏的计划和“前置性”支持,对于建构游戏的组织形式缺乏正确认识,忽视了建构游戏几个基本发展阶段的重要价值,在准备阶段,没有引导幼儿进行有计划的设计和协商确定建构主题;在评价阶段,不善于引导幼儿对自己建构的作品进行分享与评价,对幼儿的建构活动没有做及时有效的反馈,致使幼儿的建构游戏水平停滞不前。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

第一,自主协商计划,营造建构环境。在开展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创设自由、宽松、自主的建构环境,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建构。基于“儿童的视角”看儿童,将游戏“主权”交给幼儿,引导幼儿通过分组协商制订计划。

例如,一些幼儿由于近期经常和家长一起去水上乐园玩,产生了“水上乐园”的建构主题,他们聚在一起协商游戏计划,讨论、寻找所需要的各类材料,得出结论:需要各种方形和圆形的建构材料,制作冲浪漂流、水上弯道等。幼儿设计建构图纸,明确大致的搭建步骤以及同伴之间的具体分工与合作。幼儿自由选择和协商规划游戏的主题、内容、材料以及建构进程等方面,并自主完成。

第二,材料适宜有效,激发幼儿兴趣。首先,准备适宜材料。材料是游戏的基础,儿童在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中反复尝试操作建构材料,丰富、积累认知经验。相对于班级建构区角游戏,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由于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更需要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层次多样的游戏材料,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建构需求。教师应根据幼儿建构游戏的推进及时调整和补充,如提供木质碳化积木、纸板、木板、纸箱、滚轮等建构材料,对丰富的材料进行分类摆放、整理,方便幼儿的取放和使用,以支持幼儿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其次,巧用低结构辅材。在开展幼儿园混龄建构游戏的过程中,选择低结构的开放性材料更适宜,以保持材料的动态性。纸板、纸盒、纸杯、纸牌、毛线等低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和用途,但多变且利于巧构。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发现同种材料的不同玩法和多种用途,如纸杯能建构城墙、堡垒,能做房子的立柱,能成为台灯。不同的幼儿对于同样材料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样,这就为幼儿的建构游戏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幼儿的建构游戏水平有更深层次的突破。

最后,适时更新材料。虽然幼儿通过实践,具备一定的选择材料的能力,但是教师还是要不时更新和丰富建构材料,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建构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如:建构“宝带桥”的过程中,看着用泡沫纸制作的那些长长的链条,一个幼儿忽然说:“这个可以做逍遥桥的链条。”是啊,以前的塑料桥面比较重,故桥墩经常会倒掉,不是很牢固,如果换成了轻巧的泡沫纸链条,那桥墩也就不会倒塌了。幼儿的建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新的更高一级的发展需要就出现了,此时,如果在材料的提供方面稍加改变,更好地发挥新材料的性能,就能重新燃起幼儿建构游戏的兴趣。

第三,交流与分享,尝试评价多元化。交流分享、评价总结是户外混龄构建游戏中的重要环节,师幼共同参与、共享快乐、共解难题、交流分享、有效评价能够为下一次的建构游戏活动积累经验,它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幼儿的下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伴、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对幼儿的建构作品做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赞赏儿童建构的创造性作品,向幼儿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幼儿建构能力的提高以及建构想法的创新提供帮助。

第四,游戏材料整理“归位”,重视建立常规。大量的建构材料如何整理“归位”是教师经常会烦恼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自觉地将建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同伴合作把材料送回放置区,让整理材料成为游戏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标志来进行游戏材料的“归位”。在游戏区的整理柜上,幼儿贴上自己设计的标志,有的根据材料的形状、颜色设计,有的根据用途和材质等设计,更利于幼儿自主分类整理。幼儿通过观察标记,把游戏材料放回相应的整理箱内,这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幼儿而言都是比较容易的。

在整理建构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对多种建构材料进行认知和分类,感知不同材料的基本属性,获得相关经验,以帮助其在下次的建构游戏中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材料,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建构创意。同时,让幼儿形成自觉整理材料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感。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作为建构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提供了幼儿混龄互动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对话、交流、互动,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的空间。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户外混龄游戏成就了幼儿,也成就了教师。教师应创设一个自由、积极的心理环境氛围,科学、合理地投放建构所需材料,鼓励儿童之间有效互动合作,大胆地进行操作探索,对幼儿的建构活动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推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建构游戏水平的逐步提升,让幼儿在快乐的建构游戏中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建构材料儿童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可爱的小瓢虫
建构游戏玩不够
留守儿童
材料
六一儿童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