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11-17 06:4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个体化净化医护人员

杨 平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

为了控制病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质量,目前,尿毒症、肾衰竭患者仍然需要将血液净化当做主要的治疗方案[1]。但是,据钱磊、吉小静等学者[2]研究发现,长期透析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较大负担,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本研究将笔者所在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课题,经分组对比,旨在探究个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血液净化中心接诊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各有30例。参考组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介于26~82岁,平均年龄为(48.79±2.51)岁。讨论组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介于27~82岁,平均年龄为(48.81±2.48)岁。经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已接受血液透析治疗;②透析时间≥3个月;③依从性良好,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④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其他器质性病变者;③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④临床资料缺失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参考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如生命体征的监测、饮食指导、皮肤护理,以及行为护理等[3]。在此基础上,讨论组行个体化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成立小组:从血液净化中心现有的医护人员中筛选护理经验丰富的相关人员组建个体化护理小组,并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根据医护人员的年资、综合能力等合理制定系统分班制度,并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窗位分管,进一步做好全程护理管理工作。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开展健康宣教,及时解答患者疑惑,同时还要对透析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以免患者产生紧张、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普通护理人员可负责患者的日常生活,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②技能培训:护士长应定期组织个体化护理小组成员接受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相关培训,每周开展技能考核、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深入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借助技能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组内成员护理水平,从而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护理服务。③护理实施:根据已掌握患者情况、实际需求,以及临床医嘱等资料,合理划分患者类型,然后将其分配给对应等级的医护人员实施护理管理。透析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良反应情况,耐心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作用和目的,安抚患者消极情绪,还应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不断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透析器失衡等并发症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获得的数据资料实施统计分析,处理软件为SPSS 23.0。计量资料用正负标准差代替,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号代替,经x2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讨论组出现1例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参考组出现4例低血压,3例恶心呕吐,1例肌肉痉挛,1例透析器失衡,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讨论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血液净化治疗的开展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再加上患者本身对疾病的认知不明,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阻碍,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5]。

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参考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以及透析器失衡等并发症的例数多于讨论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后,明显降低了讨论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获得了确切的临床干预效果。通过成立小组、技能培训、护理实施等方法和措施,向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既能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又能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使患者掌握基本的自我护理技巧,积极接受或开展自我护理。

综上所述,对血液净化中心的透析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或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净化医护人员
臭屁净化丸(中)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身心净化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