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17 06:43李绍纯耿永娟侯东帅金祖权
高教学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师资队伍

李绍纯 耿永娟 侯东帅 金祖权

摘  要:产教融合是高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要求高校与企业充分发挥“双主体”的育人模式,企业融入高校,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融入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文章在研究国外高校产教融合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内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现状,提出了建立科学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适合的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等方案,持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077-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a deep-seated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 important way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o integrate in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quire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dual subject" education mode, and enterprises to integrat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so that universities can better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coordinate the revis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eacher" teaching staff, and jointly build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resourc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we can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taff; curriculum system;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列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对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教40条也明确提出,要“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工科、探索以推动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产教融合”的“产”指产业,“教”指教育。产教融合是高校和企业之间更高层次的合作,由单向自发发展到双向自觉,二者相互融合、稳定合作,资源双向互动、整合。当前,国内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工作方面研究深入,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仍然限于较低层次的校企合作,尚未达到深度融合的高层次状态,机制体制不完善,校企双方责、权、利不清晰,合作关系还处于不稳定状态。目前,普遍认为,造成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本质问题并不是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而是在思想意识、体制机制等方面不能形成对产教融合的高度支撑。因此,深入分析国内外高校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认清国内应用型高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适应国内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教融合是国外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经验,是高等教育在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融入区域行业产业中的核心机制。比较典型的产教融合模式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赫尔曼·施奈德(Herman Schneider)教授提出的Co-op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该模式以体系化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结构化的企业工作实践交替进行,将课堂学习与有计划、有督导和有报酬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辛辛那提大学Co-op合作教育的成功带动了美国高校产教融合的发展,众多大学开始实施Co-op合作教育,据统计每年约有24万学生参加Co-op合作教育项目,参与企业多达5万家,学生取得工程学位一般需要5年时间,完成8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和2个学期的企业实践。通常,Co-op合作教育项目通常有三个衡量指标:(1)高校师生要与企业开展正式的项目合作,学生要正式到企业上班;(2)企业的全职人员要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3)参与项目的师生要从企业或有关部门获得工资和保险金。

加拿大是除美国以外,Co-op合作教育开展得最为广泛的国家,其中滑铁卢大学的Co-op合作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该校Co-op合作教育的形式也是将学生在校的学习课程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行无缝连接,学校通过成立校企联盟等形式安排学生到相关公司或企业工作,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并获得一定的学分,同时企业支付学生一部分报酬。2017学年,共有6300家企业参与滑铁卢大学的120多个Co-op合作教育项目,共计1.9万名学生参加,占学生总人数的62%,毕业生就业率96%,学生共赚取2.26亿加元。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专业,本科阶段的Co-op合作教育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一个学期在学校上课,一个学期在企业工作,交替开展,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实习期也相对较长,通常为6个学期左右。在Co-op合作教育中,通常情况下由学校组织企业来招聘,发出岗位需求和岗位要求,学生可根据专业情况自由选择,但所选岗位必须与本专业相关,学期结束后,学生和企业均需要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学生的实习报告要通过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批阅,只有合格后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否则不予通过,需要重修。如果学生有两个学期没有参与实习工作或实习报告不通过,Co-op资格就会被取消。据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统计,学生参加过Co-op合作教育后,在毕业时就业更容易,职业满意率更高,同时获得的薪酬也更高,毕业2年后年薪高于5万加元的占到79%(同类平均为38%)。对企业来讲,通过Co-op合作教育可以考察未来的潜在员工,不仅可以招募到更合适企业文化、未来发展的员工,同时降低了招聘成本。

除了Co-op合作教育模式以外,法国的学徒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模式都在产教融合中强调将教学、实验、研究与实际工程融为一体,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习安排合理,尽可能使学生参与更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不仅具有理论知识,更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高校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学校教育紧贴企业需要,学制灵活,并且具有政府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

二、国内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应用型高校开始意识到产教融合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高校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充分利用产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驱动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性创新,催化产业技术变革,促进产业升级,使高校真正成为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但是,现阶段国内应用型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大多处于较低层次的校企合作,要实现产教融合渗透进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做到高校、企业双主体培养人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很多校企合作仅签署合作协议无实质合作内容、企业参与热情度不高、教师缺少企业实践锻炼等。

(一)校企双方缺少完善的合作机制体制

由于学校的运行机制和企业的运行机制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异,企业的目标是利润,需要创造经济效益,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校企雙方对合作内涵和意义认识不统一,因此,在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缺乏与高校开展合作的动力。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首先,校企之间缺少完善的产教融合组织体系,多数校企合作关系仅仅建立与维系在人脉关系和信誉上;其次,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缺乏一种共生共存的良性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形式;最后,校企合作关系不能顾及到校企双方,无法做到校企双赢,缺少真正催生行业、企业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只有当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力,形成人才培养的“双主体”,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产教融合。

(二)“双师型”师资严重匮乏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对学历和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企业经验的工程人员很难进入到高校的教师行列中。目前高校引进的教师大多来自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新教师专业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入职后马上上讲台、讲新课,缺少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与条件,而且高校在这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机制和措施。因此,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在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中严重缺乏。另外,目前在大多数本科高校的评价体系中,仍然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学术,轻技术”的评价标准,高水平论文与科研项目依然占据非常高的比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到了忽视。因此,目前高校的人才价值观并不利于校企合作和深化产教融合。

(三)课程体系不能与产业相衔接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体现,国内应用型高校在课程体系方面仍然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课程完善,实践课程少之又少,实习实训环节课时量不够,课程设置无法与产业发展对接。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严重滞后于行业企业的发展,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普遍缺乏与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紧密衔接;课堂教学方法常年不变,行业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软件与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在教材方面更新缓慢,所采用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都是老旧版本,仍然囿于传统课程,不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

三、国内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对策研究

(一)构建完善的适合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

构建可持续发展、具有良性循环、可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体制机制,是产教融合能否持续、有效推进的关键,而要建立和完善这种体制机制,应用型高校必须紧密贴合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智力支撑的需求。首先,应用型高校应更加主动地提高自身积极性,着力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体系,积极跟踪区域重大战略部署,适应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深入沟通、交流,积极获取企业资助与政府的支持,从而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融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不断提升学校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其次,应用型高校应当利用其学科优势,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紧密对接,积极推动各方的战略合作,在技术攻关、资源共享、项目开发、成果转化和合作育人等方面建立深层次合作,形成集聚效应。最后,建设面向行业企业的服务体系,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建立校企教师团队,在人才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指导等方面共同开展相关工作,探索与企业在实习实训、就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

(二)着力培养兼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

型”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规格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是不同的,与职业技术院校也有很大差别,其主要目的是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产业教育的职业性相结合,所以在师资引进和评价体系上不能完全照搬学术型高校现行师资建设的标准,必须要有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及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构想和新体系。首先,重视“双师型”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双师型”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关键,其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引领和指导青年教师的培养,这类人才既要拥有深厚的理论教学素养,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其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来源于现有师资的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但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背景;另一方面来源于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专兼职人才,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再次,打造由高校、企业共同组建的教师实践基地,为“双师型”教师提供系统化培训平台。依托培训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对学术理论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为校企合作项目以及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更多的创新创意点。最后,改变教师评价体系,施行科学的分类评价标准,改变以往“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将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学科竞赛奖项等突出实践能力与产教融合效益的指标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

(三)构建与行业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模式下,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应当主要瞄准产业的发展,实现学科专业推动国家高新技术的突破,提升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产业或行业的生产实践紧密衔接。首先,在规划课程体系时,一定要有产业、行业专家和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体现产业或行业的育人主体作用。其次,鼓励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应当涉及到产业所需的科学理论、技术概念和生产标准,以典型的产品或工程实际作为原型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企业或工程的真实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运维模式等构建学习情境,通过课程了解产业的本质,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要素;再次,吸纳产业或行业的专家参与教材建设,产业的科技成果应当及时更新到教材内容中,将产业或行业的最新技術标准编入教材中,使之成为课程教学标准,从而使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升级保持同步,确保课程的先进性;最后,课程体系要保持学科专业的相对完整性、系统性。产教融合下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产业或行业需要的包括科学研发、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所以课程的设置绝不能以牺牲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为代价,应当符合学科专业在提升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的设置及讲授一定要贯彻教为学服务的理念,课程内容的安排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产业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同时,要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应用与教学活动中。

(四)搭建产教协同创新平台

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不能是简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也不会完全解决师资、课程、技术与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高校应当主动推动层次丰富、领域广泛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项目及模式,搭建产教协同创新平台,现有的各级各类教学平台、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等都整合到协同创新平台上,破解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利用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应用型高校在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实训机会和有效指导的同时,还要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工程师的素养要求,把部分课堂开在生产一线,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提升学习本领,启动新的教研方式,现场指导学生开展实习,设计和安排行业、企业的工程师指导大学生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创新设计。

四、结束语

产教融合已成为国际上高等工程教育最常见的合作发展教学模式,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化产教融合也逐渐成为我国应用型高校的立足之本,成为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為了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高校必须首先更新观念,建立有利于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其次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用人标准相衔接,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相关专业课程;最后,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着重培养既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综合人才,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64-68.

[2]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30(1):133-138.

[3]古翠凤,喻晶晶.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J].集美大学学报,2018,19(6):10-14.

[4]于竞,鞠伟.产教融合推进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48-50.

[5]黄琳,隋国辉,王榕.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2):89-93.

[6]徐家庆.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及实现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79-81.

[7]孙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平台转型发展探索[J].大学教育,2018,12:42-44.

[8]杨舒然,杨洋,包崇许.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1):120-126.

[9]鲁春阳,文枫,解丽丹,等.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高教论坛,2018,7:86-87.

[10]陈东辉,曲嘉,房永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如何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26-29.

[11]童小娟.地方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探究——以L学院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4):58-60.

[12]韩嵩,张宝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9,1:65-6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师资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