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及策略研究

2020-11-17 06:43祁鑫宋会英陈强
高教学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祁鑫 宋会英 陈强

摘  要:文章针对线上教学的诸多问题,在研究分析对比各教学模式后,探索性的提出了基于服务理念、依托线上开展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线上+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服务定位、精心设计直播课堂和引导学生养成输出式学习习惯等策略研究打造高效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101-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many problems of online teaching, after researching and comparing various teaching modes, a new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service concept and relying on online development was proposed. 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changing the servic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carefully designing live classrooms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develop output-oriented learning habitshas been done to create an efficient learning community.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online teaching

一、研究背景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多种在线平台的支撑,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暴露出单纯依靠线上学习的诸多新问题。

1. 教学模式完全颠覆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必须在变中求发展,然而这种教学形式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循,教学模式怎么变如何变成为研究的重点。

2. 在线教学与课堂授课有很大区别,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和局限性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及时转变教师自我定位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原有的课堂设计已无法满足线上需要,如何最大程度的还原线下课堂场景,保质保量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直播课堂设计策略研究成为问题的关键。

4. 学生隔着屏幕无法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如何使学生掌握主动学习方法,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是问题的核心目标。

混合式教学[1]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所谓混合式是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混合,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讲混合式是指线上和线下学习活动的混合,即学生既有线上学习行为又有线下学习行为。教师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线上(课外)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线下(课堂)活动的开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既实现了学习主体向学生的转变,又发挥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依靠线上和单纯依靠线下学习的不足。混合式教学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混合式教學新模式

在线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实施方案不同,老师和学生的投入不同,课堂思维活跃水平不同,达成的学习效果也不同。主要采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以同一门课,同一个教学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其中课堂讨论契合度是以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比例作为依据,作业完成度以云班课中统计的自测题平均完成度和平均分为依据,师生共情以师生之间的交流比为依据,可以看出:

A模式,纯直播方式,这种方式以直播模拟课堂教学,课程实施以教师对着屏幕讲为主,受直播时间和教学进度限制,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新知识,课堂讨论微乎其微,由于学生初识新知识课堂讨论参与度和契合度较低。学生直播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学习的投入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督促能力。

B模式,混合式模式,即录播+直播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师课前将学习资料(导学、视频、课件、电子教材)推送给学生,学生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采用直播模拟课堂教学,进行难点攻克,知识内化和课堂讨论。经过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去看自己的任课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一方面与教材和大纲契合度高,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师生共情。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均投入较多,由于学生课前做了一轮自主学习,因此课堂讨论参与度和学生的思维活跃水平均较高,测试效果较好。

C模式,MOOC模式[2],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学习进度在中国大学MOOC或智慧树等平台选修与教学大纲契合度高的同类课程,可以学习到名校名师的精品课程,拓展学习空间,无疑是在线学习的良好方式,然而这种模式下任课教师本人的投入较少,学生的学习投入完全靠自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师生共情较差,如果辅以教师全程在线答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基于OBE[3]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选择混合式教学模式(B模式)即直播+录播相结合的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高质量的教学体验,能够较好解决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成为最优解。

三、策略研究

(一)转变教师自我定位,提高服务意识

“互联网+教育”的迅速普及,优秀教育资源不再稀缺,学生对学习和课程的预期呈多样化发展,推动着教师进行自我提高和发展。教育是无数个基于“服务”的小场景组成的大系统[4],在线教学与课堂授课有着很大区别,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 教师服务型定位

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自我定位。

传统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教师通过个人能力使自己讲的精彩学生听得明白。传统混合式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经历的陪伴者,学习成效的激励者,通过线上和线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答疑。新形势下“线上”混合式模式更需要教师承担“服务”角色,这种角色是多样化的,既是“导师”,又是“导购”,更是“学伴”。首先,居家学习缺乏师生共同在场的氛围,教师只有像导师一样,给予每个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教育才能有效。其次,教师应该扮演好“导购”的角色。对学生来说,如何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和课程中选择自己合适的内容是在线学习的难点。教师既要充分了解这些资源和内容,同时了解学生的特点、层次和需求,才能指导学生做好内容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效能。最后,师生间应该建立新型互动性更强的学习伙伴关系,在学生居家学习缺乏学伴的情况下,教师要成为学生身边可以信赖的 “学伴”,远程在线但又时刻在场。

2. 提供服务型学习流程

在线教育时期,往往错误的认为学习的行为更多的依赖学生本身,教师成为次要位置,这是有所偏颇的,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关键作用反而会更加凸显,要为学生持续提供具有学习内在驱动力的服务流程。

以周为单位的具体服务流程为图2。

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环,教师成为这个闭环中的观察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行为渗透到学习者的每一个关注点,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习伙伴,教学中的亲密度和效果有效提升,对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五点定位,设计高效直播课堂

直播教学过程中,互动和反馈功能被严重削弱,教师难以开展“高行为活动”,使在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教师通过“抓思维”“话共情”“促矛盾”“搭桥梁”“勤关注”的有效结合,精心设计“高认知活动”[5]直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最大化的还原线下教学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倒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投入度,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效果。

1. 抓思维

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屏之隔,学生是否在听、想不想听、听的怎么样都无法掌控,因此课程设计能否激发学生强烈的思维动机非常重要。学习者的大脑在众多感官信息中善于捕捉新奇活跃的信息,教师要擅于制造与所授课内容相关却又具有“意料之外”的新异信息,如诙谐幽默的表达、故事思维的运用,都会恰到好处的抓住学生的认知思维。

2. 话共情

人的情感是认知的动机,只有产生了情感的行为就会产生动机,反过来产生动机的东西,必然有强烈的情感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擅长激发情感、情绪的老师教授的课程,往往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师生共情的培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一方面教师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知识跟“我”有关;另一方面教师所传递的信息要符合学生的社会认同天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年代差,同时多给学生制造参与感,这样才会让学生牢牢的跟着走,进而理性和逻辑的教学才能生效。

3. 促矛盾

当有两种表达出现不同的结果时,冲突和矛盾就出现了,然而人都有追求认知一致的强烈心理动力。抓住这个心理动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意识的提出能够促进有效教学产生“矛盾”的好问题,这个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的悬念感或认知冲突,从认知和情感结合的层面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

4. 搭桥梁

学习的本质就是在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建立连接,因此教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一座桥。类比是思考之源与思维之火 [6],人类的大脑就是通过理解类比、理解比喻获得对语言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方法,通过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或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发生有效的学习行为。

5. 勤关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就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在直播过程中力争关注到更多的学生,不吝啬鼓励的话语,让更多的学生刷出存在感,激发学习自信。

(三)输出式学习,转变学习主体

如图3所示的“学习金字塔”[7]模型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用图表形式显示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比率(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学习者在提取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对知识的重构,提取后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在大脑中逐渐稳固明晰,这就是输出式学习方法。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输出式学习方法使学习者对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长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多层次多维度的输出式学习方案,促进隐性思维显性化,真正转变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受用一生。

一方面,学生运用知识地图在不断提取、总结和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将碎片化的知识建立关系,形成结构,实现局部整体全覆盖,对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长久。

另一方面,通过创设输出式情境,鼓励学生讲出来,从认知金字塔顶端(听的知识留存率5%)转移到底端(讲的知识留存率90%),记忆更长久,做到记得牢,例如算法类课程采用“讲算法->讨论算法->设计算法->调试算法->项目设计->项目集成”流程,设置多维度算法提取,促进计算思维的明晰化。

四、结束语

针对线上教学的诸多问题,在研究分析对比各教学模式后,提出基于服务理念、依托线上开展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服务定位、精心设计直播课堂和引导学生养成输出式学习习惯等策略研究,打造高效学习共同体。

通过实施策略研究与设计,提出新形势下教师角色定位需要由资源提供者向服务型转变,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型流程中,承担着既是“导师”,又是“导购”,更是“学伴”的多样化伙伴关系。同时,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教师通过“抓思维”“话共情”“促矛盾”“搭桥梁”“勤关注”的有效结合,精心设计“高认知活动”直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最大化的还原线下教学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倒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投入度,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另外通过创设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输出式学习方法,促进隐性思维显性化,对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长久。上述教学改革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等学校在线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歆杰.论混合式教学的六大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9 (5):14-18.

[2]黄震.基于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的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1-13.

[3]李静,梁杏,靳孟贵,等.成果导向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9(5):108-113.

[4]韦晓亮.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不惧疫情,拥有“反脆弱力”[EB/OL].https://edu.qq.com/a/20200220/014881.htm.2020-02-20.

[5]王珏.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EB/OL].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6384085.htm.

[6]侯世達,桑德尔.表象与本质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12.

[7]颜素莉,陈贤卿,汪劲.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开展自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8(12):80-83.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