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

2020-11-18 18:45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工学高职生体育教师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工学结合”就是把工作和学习融合起来,构造一种新型的适合职业教育的新型模式,其核心仍然是高职学生。以学校中的职责素养为基础,对学校内部、外部多种教育因素进行科学使用,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且把实际经验和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体现在高职生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工学结合”能够更好的展现高职教育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职业教育、锻炼职业能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一、转化体育教师的素养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

以“工学结合”为基础,教师的师德素养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和行为都会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造成重要的影响。第一,要提升思想认识。坚定正确的思想认识是身为一名教师所需要的必要因素,也是其内部条件。体育教师要时刻不忘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第二,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师要具备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品格,并且要敢于探索。对于自身的行为要有责任心,坚强、勇敢、有上进心等,同时也要具备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爱岗敬业的品德。第三,具备良好的生活情趣和社会认知。生活情趣就是指在平时的生活中所提现的个人生活趣味性,主要是为了展现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兴趣爱好等。其中认知就是个人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包含了实际性、福特性、全方位、总结性和迅速性等。

如果高职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生活趣味性和健全的认知特点。就能够深入到高职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效的调动高职生的审美情趣,让高职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接受教育,并且形成自我约束,这也有利于更好的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

(二)先进的教学观念

以“工学结合”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先进的教学观念十分必要。教学观念就是对教育的规律性进行合理的把控,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控,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有效的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状况。体育教师要熟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责素养,和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包含了职高学校体育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

二、转化体育教育观念

(一)转化认识

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塑形、医疗保健、锻炼身心等方面,具备政治、教育和经济方面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使得人们终身受益。所以,需要根据体育学科的实际特征,从知识、技巧等方面,不断强化身体素养,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在职高职生进行教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体育知识的强化,还要把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进行融合,从而实现高职生知识层面的不断拓展,为高职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不但要强化高职生的身体素养,还要锻炼高职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其智力发展。不但要让高职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还要让高职生学会自主学习。教会高职生怎样更好的生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点,提升高职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的进行练习和强化,发挥体育的多元化价值。

(二)转变教育环境

在“工学融合”的背景下,体育教育环境已经从过去的单调环境转化成为多元化的环境。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是社会性、实际性和职业性的。为了更好的提现高职教育的特点,需要以技能强化为基础,以职业为线索,通过生产实践、技术研究,和企业行业相互融合,更好的推动社区经济的稳定运行,以此来提升高职生的职责能力和文化素养。现在高职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要改变高职生培养限定在校园封闭的模式中,拓展人才培养的范围,把高职人才培养的范围逐渐拓展到企业、社会等层面中去,延伸到实验室、工厂、车间、生产线、办公室等各种实践场所。高职生所参加的实验和实践操作不断增加,空间和环境的转变使得体育教育内容更加的多样化。体育教育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就需要转变过去的教育环境,转化教育形式,树立新型的体育教育观念。

三、体育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体育课程结构模式的转变

过去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传授相应的技术。体育课的结构分为准备环节、基础环节、完结环节。这种模式因为对于课程的限制比较大,过分追求在各个环节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从而实现课程结构方面的平衡。这样就对教师的行动进行了束缚,也对高职生的思想认识进行了束缚。承兑高职生进行体育活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转化体育教学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为了更好的转化体育教学模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在课程内容和设计方面进行转化,在内容方面进行转化,改变过去过分注重传统和形式的现象,要以高职生为基础,培养高职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高职生的体育锻炼,培养高职生的体育习惯,提升高职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课程安排方面,虽然有的院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调节,但是和高职生的实际需求不想吻合。对课程设置的预估性研究不完善,所以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增加对应的课程项目。比如轮滑、拓展、街舞等受高职生欢迎的课程。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理论教学,转变过去过分关注技术讲解而忽视理论研究的情况,让高职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体育、挖掘到体育内外的魅力。第二,要构建符合实际状况的体育教学形式。向课外进行拓展,改变过去常规的时间教学形式,根据高职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课余时间安排进行对应的体育教学。根据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在课程中加入和身体素养相对应的练习项目。

(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根据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价值构建的对应的教学模式,它包含了比较稳固的教学过程和完善的教学方式,主要展现在体育教学的课程设计和实践中。针对“工学结合”的背景环境,高职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形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第一是构建快乐模式的体育学习目标,它主要是为了缓解高职生对体育的厌学状况,并且为了更好的实现高职体育教学和终身教学而提出的。所谓的快乐体育就是根据游戏理论,依据体育运动中的乐趣和规律而构建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让高职生能够迅速掌握运动技能,强化身体素养,而且还能感受到运动和体育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为高职生的体育实践锻炼提供帮助。第二就是发现式的体育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是根据体育教学中高职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来确定的。其主要内容是为了更好的锻炼和发展高职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帮助高职生更好的解决问题,让高职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只是,提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技巧。

猜你喜欢
工学高职生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