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0-11-18 19:24张家生张雨涛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研究生

■张家生 高 妍 于 宁 张雨涛/.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对高校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地,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院校都把该课程设为公共基础性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检索专业信息的能力,提高从搜集信息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有一些院校以信息检索为切入点,逐渐关注诸如学术论文写作、信息素养等相关应用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1]。

一、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养

在当前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高校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重要教育工作。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于2015年2月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第三版)》,提出了“元素养(meta -literacy)”和“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信息素养与学术活动密切相关并贯穿学生的学术生涯,特别强调学生的元认知和批判式反思的培养[2]。信息检索课程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信息检索课程,培养研究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信息道德水平,可以有效增强学生面对信息社会海量信息资源的应对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能够创新学习的必备素质。

(二)有助于研究生的科学研究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实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对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信息素养水平和科研能力密切相关,高水平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是搞好科学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在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检索和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资料。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检索过程中对信息源的识别、检索工具的取舍、检索策略的制定以及检索结果的评价等都存在一定的茫然和困难[4]。因此,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是提高研究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保证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习、实现科研创新的必要条件。

二、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现状

人们一般会认为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但有关调查表明,研究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本科生相比并不占有明显优势,在我国高校中,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程开课较为普遍,而在研究生方面,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方面,不同的高校有很大不同,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研究生信息检索类课程在全国高校的总开课率为42%,211院校开课率更高一些,达到54%[5]。目前研究生信息检索类课程大多采用集中面授方式,因为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都会安排一定学时的实习,采用的是课堂面授结合上机实习的模式。但从总体来看,不论是课程开设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开设情况依然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信息评价和信息道德培养也是目前高校研究生信息检索教学相对欠缺的部分。

三、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一)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是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培养研究生的信息观念及意识,提高专业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能自觉意识到对专业信息的需求,主动实时关注本专业科学发展动态,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在信息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产生分布、组织加工、传播流通、检索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识别、分析、处理、评价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二)提高信息道德水平

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必须了解信息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有关的法律。提高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水平,加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及检测,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的行为发生,建立公平、健康的学术氛围,促使研究生提高自己学术水平,挖掘科研创新的原创性。

(三)提高数据素养水平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科学数据素养在科学研究生命周期中的影响作用日益凸显[6],数据素养已成为科研人员必备的创新能力。研究生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数据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将数据素养内容适当嵌入信息检索课程中,提高科学研究中收集、加工、管理、评价和利用数据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数据素养水平。

四、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设计

(一)课程创新框架

信息检索课程在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过程中,要强化实践性、专业性的教学环节比重,将基础理论教学和具体的专业实践紧密联系,培养高水平的信息素养创新人才,为将来能够创造一流的科技成果奠定基础。结合当前网络信息环境,依托多维度的教学条件,结合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不仅通过传统的课堂面授,还可以构建专业的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视频、讨论区互动、MOOC 等形式开展在线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以信息检索能力教学为基础,结合专业课程,专项强化研究生的专业信息检索策略实践,并侧重培养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渗透数据素养教育内容以及信息道德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

在当前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程授课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在传统面授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录制课程微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还可以将网上信息检索类MOOC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华北理工大学将课前制作的课件上传到网上,将这些资源用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的交流和答疑,同时建立微信和QQ群进行互动交流,打破时空限制,师生实时保持联系,随时解答同学问题,为学生推荐中国大学MOOC中《信息检索》等优质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知识面等。

(三)教学内容

在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中,教学内容要针对研究生阶段需求,有别于本科阶段的讲授内容,由于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诸如信息检索基础知识、网络信息检索,常用数据库的利用等基础文献检索知识,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应该予以明确的区分,主要内容应该放在文献的选择与分析、文献综述的撰写与论文写作等,结合所学专业,侧重于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检索能力,加强实践训练,同时强化外文文献检索和专业研究数据资源获取等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不同文献信息获取渠道的特点,熟练收集相关专业信息,在数据库介绍方面,重点讲解SCI、EI和SD等外文数据库内容,熟练掌握本专业文献信息的定制、全文获取以及文献传递等检索技能。另外,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在信息检索课中融入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渗透相 关数据检索、数据伦理等方面的知识[7],重点培养学生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等能力。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考核方面,建议结合所学专业,采用撰写检索报告和文献综述之类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检索实践操作,选择检索词和制定检索策略,可以检查研究生对相关文献检索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通过检索报告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信息检索方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还能看出学生组织、总结相关文献的实际水平,有利于以后的项目开题报告和和论文撰写,也有助于学生发现科研创新点[8]。同时,对结果的评价既要考虑包括检索系统、检索词和检索式等检索方法和策略的制定,还要综合考虑最终结论的有效性,以及检索分析报告本身撰写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形成对研究生信息素养的一个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研究生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外档案网站信息检索功能比较研究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