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运动中组织发动群众的历史经验

2020-11-18 12:08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群众运动

70年前,在新中国面临严重安全威胁的危急时刻,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响捍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党领导全国军民开展了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团结凝聚亿万中华儿女为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而奋起斗争,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深入汲取抗美援朝运动中组织发动群众的历史经验,对发挥人民战争传统优势,化解风险、制衡强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组织发动群众的根本保证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时,我们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以党为核心的统一领导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当时强调:“无论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都是一样,党、政、工、团的领导统一与步调一致,是一个运动能否顺利地开展起来,或一件事能否做好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相号召,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思想发动和深入细致的组织工作,实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把全中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步调一致地投入抗美援朝运动,在组织发动群众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一是建立以党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前后,各级党的组织和各级政权组织为贯彻落实党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随后成立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各级抗美援朝分支机构,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如当时的西南局在进行捐献武器运动时特别强调:“整个运动的领导必须集中于各级党委。”二是党对工作统一筹划部署。为保证组织发动群众任务的有效落实,所有组织机构,从政权组织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其他各阶层民众组织,都按照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如当时的河北省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在运动开始前都通过干部会、文艺工作者会议等进行统一部署,有的市、县一直将计划传达到党支部,并帮助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三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对于组织发动群众来说,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党的“一把手”又是关键的关键。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采取首长负责、亲自动手、重点突破的办法,去创造与吸取典型的经验,然后再由点到面去推广这一运动。各级领导亲自组织运动,亲自作时事和任务的报告,亲自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指导,有力地推动了运动的深入开展。

二、以家国情怀相号召是组织发动群众的关键因素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抗美援朝运动正是以人民群众朴素的家国情怀相号召,围绕社会心理进行宣传教育,使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亿万同胞同仇敌忾地投入参军参战和增产支前工作中,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着眼实现群众利益进行宣传教育。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发动群众最主要的口号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把“保家”置于“卫国”之前,正是出于对中国普通群众“家”本位的考虑。这一口号实际上明确体现了国家利益与群众个人利益的紧密联系,因而具有极大感召力。它使全国的群众基本形成一个共识:要保家就得卫国,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在这种“主人翁心态”的作用下,人民群众表现出极大的革命和建设热情,形成了强大的抗美援朝动力。二是着眼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宣传教育。为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变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广泛深入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宣传教育中把朝鲜和中国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唇与齿的关系,通过大量的事实反复阐明“唇亡则齿寒”“救邻就是自救”的道理。同时,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时事宣传,揭露“美帝的侵略本质”,使民众了解历史上美国侵华的罪行,认清美国“侵华之心不死”的真实面目,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三是着眼增强信心勇气进行宣传教育。朝鲜战争爆发后,崇美恐美心理一度滋长蔓延,不少人有这样的疑虑:靠“小米加步枪”能战胜蒋介石,但能够战胜拥有原子弹的美军吗?在当时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果不砸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精神枷锁,就根本谈不上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在朝鲜战场上进行较量。为此,大力开展了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清除美国的影响,从人们内心深处清除亲美、崇美和恐美等心理障碍,重构对美国新的认知体系,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提升了敢于同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较量的勇气,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依靠群众自身力量是组织发动群众的基础支撑

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依靠群众教育自己、改造自己,启发群众的自觉和自动,成为组织发动群众极其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组织发动群众的基础力量支撑。一是充分依靠社会组织力量。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除依靠各级党组织、政府组织发动群众外,还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如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作战的号召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等都建立了捐献运动委员会,组织发动群众捐献工作。在抗美援朝运动的具体运作中,从党的组织、政权组织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工商界、文教界等组织机构,都成为抗美援朝运动组织发动群众的重要力量。二是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力量。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高度重视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运用。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要求:“党的每个支部应当挑选党员、青年团员和支部周围的人民群众中自愿在党的领导下担任宣传工作的劳动模范和其他革命积极分子担任宣传员。”到1952年底,全国宣传员总人数达到379万人。在运动开始之后,各地大量抽调党员、团员、学校教师、学生等进行学习集训,在“统一思想,掌握武器”的基础上,再依靠这批骨干力量回到群众中组织发动群众。实践证明,这些积极分子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在他们的宣传带动下,抗美援朝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普及到了每一个角落,显著地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三是大力挖掘群众自我力量。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经过抗美援朝的宣传,肃清帝国主义的思想影响,加强我国人民的革命思想战线,从而扩大与加强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群众自我教育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诉苦运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诉苦作为一种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被定位为人民群众用自己切身体验来教育自己,是“运用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来启发和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控诉美帝暴行,以身受其害者直接控诉美帝最为有效,是提高群众民族觉悟极好的方法。

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是组织发动群众的重要模式

抗美援朝战争中,坚持贯彻“边打、边稳、边建”方针,组织发动群众把支援战争与促进生产、恢复秩序有机结合起来,以战争动员促进生产建设的提高,以生产建设的提高为战争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实现战争与经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从精神上、物资上为夺取军事斗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是把宣传抗美援朝与宣传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阐明战勤支前、增产捐献、赴朝慰问、拥军优属等各项工作与抗美援朝总的政治任务之间的关系,引导群众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热情,从而自觉“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二是把镇压反革命运动与抗美援朝结合起来。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把对美日侵略罪行的控诉转变为对蒋匪特务、反动道会门的首恶分子、反革命的地主恶霸的控诉,从而提高群众的觉悟,划清敌我的界限,坚决把镇压反革命的工作进行到底。三是把增加生产与无私捐献结合起来。1951年6月1日,中共中央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公约运动高潮。全国各界人民、各工厂、企业、机关、学校、街道和农村,以至各个家庭和各种生产工作单位,80%以上人口订立了与自己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爱国公约。工人们喊出“工厂是战场,机器是武器”等口号,农民提出“为了抗美援朝,多拿点公粮也应该”等口号,工商界着重提出踊跃纳税、反对偷漏税、反对投机倒把,等等。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抗美援朝运动与具体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因为有了抗美援朝运动,不论镇压反革命的工作、土地改革工作,还是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工作,都因此获得了伟大的推动力量。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群众运动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多让群众咧嘴笑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正经运动范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